任心清淨:你的生活該禪一下 | 做自己 - 2024年7月

任心清淨:你的生活該禪一下

作者:東離子
出版社:華夏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12日
ISBN:978986554132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2元

  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才不會犯蚍蜉撼大樹的錯誤,也不會害怕錯失良機。
 
  有時我們因總把眼光放在外界,追逐於自己所想的美好事物,常常忽視了自己的本性,在利欲的誘惑中迷失了自己。所以才終日心外求法,因此而患得患失。如果能明白自己的本性,堅守自己的心靈領地,又何必自悔自惱呢?
 
  落葉之輕,塵埃之微,剛落下來的時候難有感覺;但是存得久了、積得多了,清理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在生命的過程中,也許我們無法躲避飄浮著的微塵,但千萬不要忘記拂去,只有這樣,我們的心靈才會如生命之初那般清潔、明淨、透明!

第一章 悟心悟性:找到認識自己的最佳途徑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佛陀一生下來就指天指地說了這句話,揭示人自身之可貴,絕對不可替代。恆河有萬沙,但每粒沙都寶貴。所以,人不應從外物取物,要從內心取心。
 
1. 人應有自知之明 8
2. 尊重自己的本性 11
3. 除卻心靈的塵埃 15
4. 持一顆平常心 19
5. 任心清淨 22
6. 天堂與地獄 27
7. 心定則事定 31
8. 從小事中磨練心性 35
9. 不要燃燒自己的功德 40
10. 不如改變自己 45
11. 從心開始 49
 
第二章 悟苦悟樂:做苦海中一個快樂的人
佛陀說:「極樂世界」,這不是一張空頭支票,而是真實的。人心歡樂時,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如何得歡樂心?那就要做歡樂人:無愧、無執、無怒。
 
1. 快樂之道 60
2. 無苦何來樂 64
3. 簡單才能快樂 67
4. 比較得來的苦惱 72
5. 何不放下 77
6. 苦惱的小和尚 82
7. 知足常樂 86
8. 有一雙發現快樂的眼睛 91
9. 與幽默結緣 94
10. 放下煩惱 98
11. 選擇給予 102
 
第三章 悟富悟貧:不要讓自己做一個心理的窮人
佛陀說:「無執」,指出「有執」是自毀本性。手上抓的東西多了,最後你會一樣都抓不住。外物無限,但你心力有限。好東西要都要不完,反會斷送自己。
 
1. 你眼裏的財富 108
2. 不要落入財富的陷阱 112
3. 安貧樂道 116
4. 無財便是福 120
5. 守義而富且貴 124
6. 錢因人而有罪 129
7.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134
8. 積聚金錢不是最重要的 138
9. 真正的窮人 141
10. 不要被金錢腐蝕 145
11. 金錢與自由,你選擇什麼 149
 
第四章 悟生悟死:正確面對生死
佛陀說:「不應取法」,講萬法歸宗,真正的法只有一個,就是永恆的、不生不滅的自在法。你與死亡同體。所有生命都應該感謝死亡,因為如果沒有它的限制,我們就真的死亡了。畏死者求生,怕黑的人自身放射光芒。
 
1. 生命有它自己的過程 154
2. 生命無常 158
3. 自殺是罪 163
4. 活就該活出品位 170
5. 參透生死心自寬 174
6. 珍惜活著的時間 179
7. 死亡 183
8. 生死皆是禪 188
9. 死亡的方式 192
10. 由死而悟 197
11. 停一停生命的腳步 201

1. 人應有自知之明 你我皆凡人,卻總妄想做一個非凡人,知物之好壞,希望得其精而棄其糟,恨不能網天下之精華盡收己囊。正如佛陀所說:「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明白自己的自身條件,才是取諸於外的資本。如果你只知道要取物之精華,而不知自己有沒有與之相對等的能力,那就該是你一生中最大的憾事了。所以,人貴有自知之明。 南嶽懷讓禪師有一弟子名叫馬祖,馬祖在般若寺時整天盤腿靜坐,苦思冥想。懷讓禪師便問他:「你這樣盤腿而坐是為了什麼?」 馬祖答道:「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聽完後,拿了一塊磚,在馬祖旁邊的地上用力地磨。 馬祖問:「師父,你磨磚做什麼?」 懷讓禪師答道:「我想把磚磨成鏡子。」 馬祖又問:「磚怎麼能磨成鏡子呢?」 懷讓說:「磚既不能磨成鏡,那麼你盤腿靜坐又豈能成佛?」 馬祖問道:「要怎麼才能成佛呢?」 懷讓答道:「就像牛拉車子,如果車子不動,你是打車還是打牛呢?」 馬祖恍然大悟。 當磚不具有成鏡的特性時,你永遠都無法把它磨成鏡子。相對於人而言,這種道理同樣適用。你永遠是你,我永遠是我。即使再加以雕飾,刻意模仿都無法彼此替代。因為這是由各自的特性決定的。這種特性又決定了各自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所以,你不必羡慕別人的優越之處,也不用詆毀別人的缺點。說不定你有比別人更優越的地方,只是你不認識自己那光明的一面。也說不定你在詆毀別人缺點的時候,自己正犯著同樣的錯誤,做著相同的傻事。只是你不認識自己那黑暗的一面。 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才不會犯蚍蜉撼大樹的錯誤,也不會害怕錯失良機。仔細地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喧囂的塵世留一片可以靜憩身心的領地,倦時燃一炷蘭香,悠然獨坐,也許你可以突然頓悟、參透人生的玄機︱知己察己,方能取外物之精華而棄外物之糟粕。尤如伯樂識馬,韓愈在《馬說》裏慨歎:「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意在慨歎人生際遇之不平。然而,你若無千里之才,安能穩享千里馬之遇?你若無伯樂之智,安能識世間良駒?所以,要求諸於外必應先求諸於內。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