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觀念、技巧、繩結、裝備,即使從零開始入門都很簡單 | 做自己 - 2024年6月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觀念、技巧、繩結、裝備,即使從零開始入門都很簡單

作者:易思婷 (小Po)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31日
ISBN:978986344011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88元

與生俱來,每個人都有往上攀爬的本能。攀岩其實不難,也沒想像中的危險,任何年紀、性別的人,都可以在攀岩中獲得樂趣!◎中文世界第一本攀岩基礎專書,從觀念、技巧到裝備,完整解說◎《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和《戶外探險》專欄作家◎爬了近百條長攀岩路線,也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與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同時首登數座四川境內五千米以上的岩攀技術性山峰,分別為:皇冠峰、喀麥隆峰、大仰天窩峰=各界讚譽=丁雲芝/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國際組組長林家緯(Darren)/ P-MAX 執行長郭文瀚/拔山企業副理、拔山攀登-市民抱石攀岩館、信義攀岩館館長陳治宇/新莊國民運動中心攀岩館館長陳柏如/《戶外探索》副總編輯、《單車誌》總編輯游金龍/ iClimb風城攀岩館攀岩教練黃建益 /內湖運動中心攀岩館館長戴昌盛/小鬍子冒險學校負責人、攀岩總教練 鍾明均(Duck)/野地能量有限公司總經理攀岩很危險?攀岩是年輕人才能做的運動?女生不能攀岩?攀岩只是一種磨練體能的運動?以上,都是錯的!攀岩的面向相當廣,只要學習正確的技巧,每個人都可以在攀岩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內容簡介=居高臨下、血脈賁張、盡情伸展身體、靈活腦袋……攀岩就是這麼有趣!你是否在各級學校以及縣市的運動中心有人工岩牆?然後也發現愈來愈多人從事這項運動?攀岩人口每年穩定成長,不少人見過、聽說過、體驗過攀岩,但是攀岩究竟是什麼樣的一項活動?它是極限運動嗎?是不是很危險?應該怎麼入門?要購買哪些裝備?體力不好、年紀大的人可以嘗試嗎?從基本知識到技巧、裝備添購與下撤,進入攀岩世界你所需要的全部知識,這本書都涵蓋:◎什麼是攀岩?常見的攀岩類型可分為三種:一、傳統攀登;二、運動攀登;三、抱石,它們差異為何?開始攀岩需要注意的事項又是什麼?◎攀岩基本技巧怎麼判斷岩點?手與岩點又該怎麼接觸?攀岩分為「岩面攀岩」與「裂隙攀登」,它們各需要的是什麼技巧?腳法與手法的訓練關鍵又是什麼?◎攀岩裝備攀岩需要添購的四大裝備:岩鞋、吊帶、頭盔、繩索,該怎麼挑選?如何保養?而在什麼時候又該讓它們退休?◎攀岩繩結繩結基本字彙有哪些?常用的繩結種類是什麼?它們分別在什麼時候適合使用?◎確保確保器是什麼?何謂確保者?B.U.S.確保手法的原則又是什麼?◎上方固定點攀登固定點是什麼?該如何設置?為何上方固定點攀登為最安全的攀登方式?◎ 運動攀登運動攀登需要的裝備有何不同?使用上該注意的事項又是什麼?其掛繩、快扣,以及先鋒者與確保者的角色各別任務又為何?◎如何下撤上頂之後,該如何垂降到地面?垂降該注意的事項又是什麼?垂降與繩子的關係又為何?◎計畫攀岩如何使用攀岩指南書?路線難度簡述怎麼判斷?攀岩路線圖符號又該怎麼看呢?戶外攀岩地點如何選擇?

作者簡介易思婷 (小Po)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近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和《戶外探險》專欄作家。簡歷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2014年:的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作者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著作:《睡在懸崖上的人》(麥田出版)相關著作:《傳統攀登:保護裝備、保護支點、固定點、先鋒,進階攀岩技巧完整解說》《睡在懸崖上的人: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攝影者簡介Dave Anderson擁有15年的專業攝影資歷,尤其擅長捕捉在荒野戶外的風景和人物風情。 Dave的作品曾刊載在各大出版物,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公司雜誌》(Inc. Magazine)、《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和《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也曾經出版過兩本戶外書籍:《Expedition Planning》(暫譯:遠征計畫,Stackpole Press出版)和《Outdoor Hazards》(暫譯:戶外風險,Falcon Press出版)。

◎序【第一章 攀岩綜論】◎攀岩的發展◎攀岩的類型1.傳統攀登/2.運動攀登/3.抱石◎本書目的◎準備攀岩前必須要先了解的四個關鍵1.風險與後果/2.主觀與客觀障礙/3.意外的發生點/4.把自己當作初學者【第二章 攀岩動作與技巧:岩面攀登篇和綜合技巧】◎常見的岩點◎手與岩點接觸的方式◎腳點與腳法◎練習腳法◎鍛鍊腳法的兩個原則1.精準度/2.腳尖踩法的延伸◎岩面攀岩的動作與技巧 1.骨架和肌肉/2.重心轉移/3.身體置位/1.靜態動作和動態動作◎更多的動作和技巧◎後語和建議〔第三章 攀岩動作和技巧:裂隙攀登〕◎裂隙攀登的基本技巧1.手塞的變化/2.朝天手與朝地手◎拳頭裂隙◎手指裂隙◎介於手指裂隙與手掌裂隙之間的技巧1.小手/2.疊手指◎錯距裂隙1.三個常用的下盤功夫/2.三個常用的上盤功夫/3.錯距裂隙總語◎爬煙囪的方式◎纏膠布◎關於裂隙攀岩的最後幾句話【第四章 個人裝備與繩索】◎岩鞋.購買岩鞋的四個建議.岩鞋的保養和清潔◎吊帶.吊帶的基本結構.穿著吊帶的方式.怎麼選擇吊帶?.什麼時候該讓吊帶退休◎頭盔.選擇頭盔.照顧頭盔.讓頭盔退休◎繩索1.繩索直徑/2.長度/3.花色/4.防水處理◎使用繩索.順繩.收繩.蝴蝶式收繩.圈式收繩◎保養繩索◎繩索退休◎其他【第五章 攀岩繩結】◎攀岩軟器材簡介◎繩結基本字彙和基本觀念◎繩結種類◎繩結字彙◎常用的八種繩結1.連接吊帶和繩索的八字結/2.連結攀岩裝備的繩結,常見在設置固定點的應用/3.架設固定點時連接固定物的繩結/4.連接攀岩繩索的繩結/5.垂降的安全備用結/6.義大利半扣套結/7.繩尾結/8.將蝴蝶式收繩的繩索背包綁在腰上的平結【第六章 確保】◎確保器簡介◎B.U.S.確保手法1.B.Brake.制動/2.U.Under.下置/3.S. Slide.上滑 ◎確保者的姿勢和位置◎確保使用上方固定點的攀登者◎確保先鋒者◎使用Gri-Gri確保◎溝通信號【第七章 上方固定點攀登與設置】◎固定點的基本概念◎一個簡單的固定點◎固定點的條件◎簡單固定點的SERENA原則◎先鋒攀登設置固定點◎走到路線上方架設固定點.清楚路線位置.對崖邊距離的警醒.主點的位置.注意尖利的接觸面.使用天然物為支點架設固定點◎最後的提醒【第八章 運動攀登】◎裝備簡介.快扣.掛繩棍◎掛繩於快扣上的注意事項.正扣而不能反扣.避免交叉掛繩◎掛繩的方式◎將快扣扣進耳片中的注意事項◎先鋒過程的六個注意事項1.先鋒前應順繩/2.確保者的任務/3.掛繩時的考量/4.主繩和身體的相對位置/5.墜落時的考量/6.先鋒到頂之後◎了解自己的攀登能力【第九章 如何下撤】◎攀登轉下撤,由確保者放回地面◎攀登轉下撤,攀登者自行垂降◎垂降簡述◎設置垂降該注意的四個事項1.尋中間點/2.拋繩還是不拋繩? /3.繩尾結/4.開始垂降前的準備◎確保垂降.救火員確保.第三隻手.纏大腿◎使用義大利半扣套結垂降◎垂降過程注意事項◎接繩垂降◎取回繩子【第十章 計畫攀岩旅行】◎如何使用攀岩指南書◎路線難度簡述.優勝美地十進位系統.法式數值系統◎攀岩路線圖簡述◎常見的攀岩路線圖符號說明◎選擇戶外攀岩地點的四個考量要點1.候還是第一要素/2.岩壁面對的方向/3.路線難度/4.攀登方式【附錄】◎攀岩場地介紹1.灣戶外攀岩場地簡述/2.人工岩場和天然岩場/3.攀岩必須具備的配備/4.場地推薦◎如何暖身1.提高心跳速度/2.推開肌肉和關節的活動範圍/3.低強度的攀岩活動/4.攀岩重頭戲/5.緩和運動◎運動傷害1.意外傷害/2.過度使用身體帶來的傷害◎在家可以做的訓練

丁雲芝/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國際組組長攀岩在台灣雖然是小眾活動,但隨著日益增加的室內和人工岩牆,樂見愈來愈多人開始從事攀岩活動。有了小Po的《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不但再也不會對攀岩世界一知半解,精彩的圖文說明,能使你更輕鬆地接近和享受攀岩的樂趣。林家緯(Darren) / P-MAX 執行長 攀岩對很多人來說本來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就算想接觸更不知道從何開始。記得我剛開始接觸攀岩時,就撞了很多壁,從裝備一直到手腳點的使用,不知道問過多少教練和專家,到了更進階的傳攀,每個人說的都有點不一樣,還要靠自己一點一滴的練習和經驗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可說是各位新手的福氣,各位老手重新檢視自己的機會,謝謝小Po為大家帶來這一份好禮物,大家有福囉。郭文瀚/拔山企業副理、拔山攀登-市民抱石攀岩館、信義攀岩館館長小Po從《睡在懸崖上的人》的自我檢視到《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的真誠分享。這本書于我就像一趟攀岩歷程的回顧旅行,也能好好重新整理一遍我的攀岩脈絡。對於岩友來說,這本書是很棒的工具書或引導書;對於攀岩新朋友,會是本親切、易懂的攀岩知識寶庫!陳柏如/《戶外探索》副總編輯、《單車誌》總編輯挑石頭的樂趣攀岩,是一步一步、穩健找出下一顆適當的石頭的過程,富挑戰性且趣味十足,也難怪作者小PO會樂此不疲。所有的戶外運動都有風險,因此我們在《戶外探索》上總是不厭其煩的強調安 全第一、正確第二、健康第三。小Po這本《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可稱得上是攀岩聖經, 對所有初學者與岩友助益良多,讓大家都能以安全、正確且輕鬆的方式進入攀岩的殿堂,真正體驗攀岩所帶來的樂趣。游金龍/ iClimb風城攀岩館 攀岩教練攀岩在台灣的發展由來已久,經查在日據時代即有從事這項活動的記錄,但以做為運動來發展的情況來說目前在台灣仍可算是項新興運動。攀岩的好處極多,例如:增強體力與手眼協調、強化身體靈活度及平衡感,甚至在心裡層面還能增加人的集中力、進取心與自信心。但或許是受到電影電視的影響,多數民眾仍將攀岩視為一種風險極高的戶外極限運動,似乎只有最強壯、膽子最大的人才能從事。然而,其實攀岩也是項老少咸宜、全家大小都可以一起從事的健康運動。作者將最基礎的攀岩常識以淺顯易懂的文字step by step的逐步介紹,希望讓讀者們在閱讀本書之後能對攀岩運動有正確的了解,即使仍無法對此項運動有興趣,也至少能以健康的態度面對攀岩,並介紹給親朋好友甚至讓自己的孩子來從事。期待這項刺激有趣並富教育義意的運動能藉由作者的影響而逐漸變的普及開來。黃建益/內湖運動中心攀岩館館長非常特別的攀岩有著很特別的文化。作者序:「學習攀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自已願意承擔的風險,選擇自我應對風險的方式。」因為從事的門檻很高,曲高和寡,因此需要深入淺出如這本入門書來推廣攀岩。攀岩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世界性的,攀岩者使用共同的符號描繪路線圖,並且到世界各地攀岩旅行,各地不同岩質的攀登有著不同的樂趣,也同時保有各地的攀岩文化特質。作者在美國學習攀岩、教導攀岩,專有名詞小有差異,比對台灣的資料時要稍為留意。戴昌盛/小鬍子冒險學校負責人、攀岩總教練攀上岩石就能看清楚自己有多少智慧,《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是技術攀登的基礎學習書。鍾明均(Duck) / 野地能量有限公司總經理大部分攀岩新手第一次爬到高空時,第一個念頭多為「好恐怖啊!」從事攀岩活動已屆二十年的我,不諱言,直到現在當我爬到高處時,依然會有恐懼的感覺!?「恐懼」源自於人類老祖先傳承下來的一種生存本能,這種大腦的機制可以讓我們延年益壽,而不至於斷後。攀岩本來就有來自於「高度」給你的壓力。為了讓你了解,我們先來看看大腦是如何協助你克服高度壓力。首先當你攀登的時候(尤其是第一次),你光看著眼前超高的牆面時,大腦就開始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這時您心跳加快、血壓上升……準備來場生命攸關的硬戰。當你攀爬到某個高度時,你的呼吸加深加快……你的本能促使你用盡全力保護自身安全,突然你往下驚鴻一撇(我的媽呀!好高啊!),此時你的大腦為了要讓你活下去,趕快釋出「腦內啡」(endorphin,嗎啡的親戚,人體自製),好讓你疏緩一下情緒(但是你有可能會左右不分及視覺變窄)。再來,妳終於如願攻頂!下降回到地面,而你回望剛才攀登的岩壁及回想過程時,大腦又會搭配你的劇情演出而釋放「多巴胺」(Dopamine),讓您產生愉悅感及成就感。這種愉悅與成就感,也就是很多攀登者每每樂在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因為恐懼其來有自,所以攀岩活動容易讓不曾接觸過的人,直覺危險!其實並不盡然。《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就是一本很好的新手入門媒介書,學習書中的知識可以讓您從一開始就建立起良好的基礎概念,有了這個安全的基礎(必須搭配正式的課程實作),您就可以藉由攀岩來『面對自己,發現自我』。更有機會引領您的小孩、親人及朋友一起享受攀岩所帶來的生活樂趣。

當初出版社建議我寫攀岩的相關工具書時,其實我是很猶豫的,最大的問號是「市場有這個需求嗎?」在美國,攀岩人口算是眾多,可是攀岩書籍不見得好銷,因為攀岩仍然是個非主流的運動,在攀岩人口相對稀少的中文世界,攀岩工具書的前景更是堪憂。   當然我還是寫了,要不然也不會有這篇序言。   喜歡攀岩的人,內心似乎都有一股狂熱。雖然我是到美國留學之後才接觸攀岩的,但攀岩圈子小,漸漸地也認識不少台灣的攀岩前輩和朋友;而《睡在懸崖上的人》一書出版後,更是認識不少剛接觸攀岩的年輕朋友,他們像塊海棉一樣,熱切地渴求與攀岩相關的各種知識:強度訓練、心理訓練、裝備、系統……我好像看到多年前的我。   當初我踏入攀岩世界的時候,啃了至少成打的工具書,讓我對攀岩有個系統化的了解。雖說攀岩這檔子事,理論和實做並重,但是有工具書的輔助,則有個引領自己的總綱,不再是見樹不見林。在實做時,也可以啟發更多自我的思考。   這本書只是一個開始,涵蓋範圍是相當基礎的知識。我努力地把幾年來的學習和領悟寫進書中,包括從受訓、閱讀、教學、與其他攀岩朋友的討論中學到的東西,以及到處攀登的經驗中自我的心得體會。   我希望讀者讀這本書時會質疑,並了解到攀岩這件事有風險。對我而言,學習攀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自己願意承擔的風險,在面對風險中,選擇自我應對風險的方式。上述的過程中,牽涉到很多自我判斷的過程,也就是說在攀岩裡頭,「我」是很重要的,了解自己,對自己負責是攀岩很重要的面向。也因此,去做某一個動作之前,一定要徹底了解背後的原則和動機,不要書上這麼寫、老師這麼說,就不經自我思考,百分之百相信去做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