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捨不得 | 做自己 - 2024年5月

就是捨不得

作者:郭強生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27日
ISBN:978957444338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98元

  徬徨的年代,看不破的是親人生離死別,揮不去的是知識分子對世局的憂鬱。
  郭強生從文藝青年走到文化中堅,對文學、對文化有著一往情深的執著,字裡行間,理性與感性的拔河,從東方走向西方,再由西方回溯東方,根柢深,視界闊,不改的是胸臆中的古道熱腸,任由世間紛紛擾擾,無法以冷眼相看,懷抱身為讀書人的淑世志趣,接棒、傳承,甘為文學園丁而不悔。
本書特色
★東華大學創英所所長郭強生最新散文集。
★特邀聶永真封面設計,雅致古典。
★中研院院士夏志清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郭強生
  1980年代以小說崛起文壇,留美後於1998年取得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學位,2000年回國投入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之創所工作。具備有作家、文學系教授、文化評論、劇場製作編導多重角色,近年以中西文學關照、創作與理論互動成為其作品特色,現任東華大學英美系主任及文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在文學徬徨的年代》、《2003∕郭強生》、《閱讀文化流行閱讀》、《在美國》(中英對照)等書,編有東華創作所文集《偷窺》、《風流》,劇場作品《慾可慾,非常慾》、《慾望街車》、《非關男女》。

就是捨不得(代序)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大學畢業。
  在畢業考結束、畢業典禮尚未舉行的最後半個月,我先是感受到無比自由,卻隨即被一種強大的落寞淹沒。
  有一場大雨,我至今依然記得。在連續無所事事了一陣子之後,我開始經常泡在永和的美麗華戲院,吹著帶了濕霉氣味的冷氣,看了一場又一場二輪的西片。然後那天看的正巧是達斯汀霍夫曼的成名作「畢業生」,出戲院時天地一片雷雨隆隆。
  沒有帶傘,我孤單又無奈地看著落雨。夏季陣雨總同時帶來地表蒸騰起的一股股溫煙悶悶,不時雨箭被風一掃,就冰涼地濺了一身。冷熱之間,似清醒又覺昏沈。隔壁的唱片行一遍一遍放著當季最紅的一首歌:「輕輕揮別我愛,我的心你可明白,總有千言萬語想說口難開….」聲音清純中帶了奇異淒厲的新人,一炮而紅卻在那年夏天後立刻消聲匿跡。我至今仍有一種秘密的衝動,想向我比較親密的朋友偷偷詢問,是不是在那年夏天真有過那麼一首歌?不會都只是我迷離的幻覺吧?
  但是那場大雨的記憶的確迷離。
  雖然高一那年就在聯副發表了我生平的第一篇小說,但是大學的我,創作的熱情被多數無趣的課程與對自己的懷疑早已磨得差不多了,大四時的我幾乎已完全不寫。接近畢業,我開始想像自己或許可以憑外語能力,考上當時還很令人羨慕的空服員,要不就去考廣告公司;也陪了同學起哄,一起去參加了電視台記者徵選。那時候就是想逃離文學,連分析自己都懶得,只記得盤算中即使列了出國念書這一項,連念教育行政、新聞、藝術史都考慮了,就是沒打算念跟文學相關的科目。
  但是鬱鬱午後等待著雨停,我的世界突然完全空白了。想到自己再也不會寫作了,並不是悲傷,不如說是巨大的恍惚。
  之後並沒有傳奇故事中才有的奮發圖強情節發生,我只是覺得有些甚麼讓我惋惜。我有一搭沒一搭地繼續過完了六月,七月意思意思地寄出幾份求職履歷。但是我整理出自己所有的稿子,找到了一間出版社,告訴自己這應該是一種夠莊重的告別了吧?我發願,書出了以後就會好好開始找工作。
  二十年以後,朋友自認一語道破地打斷我的故事:算了吧!你壓根兒就沒想到要放棄寫作!
  不不,我努力地解釋:我後來就決定去做中學英文老師了!跑到離家很遠的一個叫作烏日的地方--
  是啊,全臺灣那麼多中學,你就挑了唯一有出版文學雜誌的!朋友硬是相信這一切都有合理解釋。
  可是在我心裡,是因為一場雨的緣故。朋友顯然不能懂。雖然記憶往往不是都可信,但在那個人生轉折的夏至,我的靈魂的確經歷過一番如午後陣雨的沖刷,巨大的恍惚後,我一點一點的醒過來。想來記憶中的那場雨,可以有更多的解讀。我突然有點失望,這麼多年來我一直以為那場雨有種宿命的不可說。如果那天看的電影不是「畢業生」,如果不是惘惘雷雨一場,可能我的人生到今天完全是另一個樣,我不會想到自己該對人生做個決定,就不會去做個切割,把舊稿整理出來……然後不知怎的,書中的文章又被別的選集收錄……竟然三個月後書還再版……我說著說著,自己都眩迷了,這整件事情真的不是個人意志造成的。  如果不是那一場雨,我可能就真的跟創作拜拜了,我說。  我那毫無浪漫細胞的朋友這時打了個呵欠。對啊,你就是捨不得嘛。
  我愣了一下,旋噗嗤笑了。
推薦序
感性的文筆出現知性批判
  我認識郭強生是在他拿到博士學位,來哥大任教的時候。之後這些年我一直陸續讀到他的作品,印象都很深刻,除了因為他的文字好之外,也由於他的內涵,常能從各種角度?眼發揮,進一步表現出個人獨特的眼光。我特別歡喜讀他對當代文化的分析,在他文章中總能看到文學知識的活用和對藝術的深刻體會。
  郭強生和我一樣喜愛老電影,難怪這本新的散文集,他會以懷舊做為主題。他寫紐約和台北,憶琦君或自己的童年,都能引起我的共鳴。看得出他的企圖不在緬懷,而是延伸他敏銳的時代觀察,在感性的文筆中常出現知性批判,這讓他的文章多了一分力道,有親和力卻不附和潮流。
  文章好壞要看才氣和學養,兩者兼備之外,還能讓人意猶未盡的話,那就更難能可貴了,而這些正是郭強生文章的優點。
夏志清 二○○六.八.十四

94.10.26寧願相信第一次身邊親愛的朋友憂鬱症自殺身亡時,我三十出頭,哭得痛不欲生。當時我極度自責,沒有接到他最後一通電話。可是我怎麼想得到呢?明明情況已經好轉了啊,他已經又跟人群接觸,能在電話中說笑,還會關心我的情況。我氣朋友瞞騙了所有人,我當時告訴自己絕對不可以放棄身邊任何情緒低潮的朋友,我以為我了解了憂鬱症。十年後,我又被矇過了一次,我又疏忽了一次。最後一次夜裡在我的辦公室長談後,她在走廊上一轉身,笑問我:「老師,你看我最近是不是好多了?」不是我粗心,難就難在我始終懷抱了希望,寧願去記得那些好的,相信還是會有一些正面的可能。直到隔日報紙上引述了精神科醫師的話,重度憂鬱初復元才是最危險的階段,經驗與記憶才又轟然回到腦海。太多次的輔導長談,鼓勵之外,還是鼓勵。在她那次服藥過量送醫後,有老師建議讓學生自動休學。我一念之間,還是不忍。九月颱風天過後,大家又在學校碰面,她穿著一條寶藍色及地長裙。不知是因為她的清瘦還是陰霾的天氣,記憶中那個下午有點涼。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