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說書人與微塵望鄉 | 做自己 - 2024年6月

白色說書人與微塵望鄉

作者:詹傑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20日
ISBN:978957139074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15元

  阿爸,其實我一直瞞著你。
 
  在你過世前幾個禮拜,我有收到政府通知,說要找當年受難者的家屬,要跟我們道歉補償,還我們公道。有一個記者跑到家裡來,說我是陳國樑唯一活著的親人,現在接到消息,有什麼感覺?我不知道,我應該要有什麼感覺?
 
  【金鐘編劇詹傑雙雙入圍台新藝術獎劇作】
 
  《白色說書人》
  *入圍第16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
  *台南藝術節、台灣戲曲藝術節、台中歌劇院2019 NTT遇見巨人系列節目邀演
  *戲曲跨界導演 戴君芳 x 金鐘獎編劇 詹傑 x 獨角戲 邱安忱 
 
  布袋戲偶走馬上陣,搬演說書人的戲夢人生 
  望盡白色恐怖年代的靜寂與喧囂 
 
  信手捻來,布袋戲偶在阿爸手裡靈活醒轉 
  午寐時刻,文彬最記得亂臭蓋的父親帶他上天入地吹牛編故事 
  領著千面英雄廖添丁,遁入孫悟空、濟公、武松、潘金蓮曲折身世 
 
  然而當一封隔了三十幾年才寄達的訣別遺書, 
  銳利劃開小家庭的平靜日常, 
  文彬這才發現,有一雙更大且不可見的手,惘惘然 
  讓失智老父如戲偶般,迷途在失落年代, 
  這回,說書人要緩緩道來自己的故事。 
 
  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導演戴君芳,跨界執導 
  特邀布袋戲大師陳錫煌嫡傳弟子,吳榮昌、黃武山操偶 
  搭配英國藝術家Tim Budden剪紙作品 
  在虛實錯雜舞台上,搬演說書人的戲夢人生。 
 
  故事一開頭,主角「王文彬」在父親逝世後的頭七之日,試圖招喚父親的靈魂歸來,一場虛實錯雜的戲夢人生就此展開。午寐時刻,文彬最記得亂臭蓋的父親帶他上天入地吹牛編故事,在廖添丁、孫悟空、濟公、武松的變幻之下,在人與偶的對話互動間,父子的情感記憶、塵封的身世之謎,一一揭露。當真相昭然若揭,謊言、憂愁、悔恨在心中滋生蔓延,透過不同視角的自白,是否終將撥開迷霧,走向釋然? 
 
  本齣作品以戒嚴時期的歷史傷痕為背景,刻畫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的自私、愛恨與無可奈何。由跨界導演戴君芳、金鐘編劇詹傑、資深演員邱安忱與布袋戲操偶師吳榮昌、黃武山共同呈現,結合獨腳戲、布袋戲、剪紙、紙紮藝術、光影等元素,並將日常生活物件轉換成布袋戲的展演戲台,由演員邱安忱一人分飾七角,與戲偶同台,人與偶的情感羈絆令人動容。
 
  *****
 
  《微塵望鄉》
  *入圍第16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
  *偶戲夢想家 鄭嘉音X 金鐘劇作家 詹傑 X金曲音樂家 柯智豪
  *2017-2019 台北水源劇場、台南原生劇場、宜蘭演藝廳 多次加演
 
  世界這麼大,哪裡會是我安身的家,承接我微小如塵的生命。
  在旅行社上班的馬莉莉
  每天都在腦袋裡環遊世界,除了越南
  她不想踏上母親的故鄉⋯⋯
 
  在老公寓裡臥床昏睡的年邁失智老爸,快要把女兒莉莉忘了,
  彷彿才昨天,他終於從越南娶回一個老婆,
  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
 
  在不同家庭流浪的阮氏寶枝
  打越南飄洋過海來台灣當看護
  只為了在故鄉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小小屋子裡,他們像是短暫相會的生命旅人,努力替彼此擦亮一點光芒。
 
  無獨有偶工作室推出《微塵望鄉》,以女性為主軸,刻畫新住民及新二代的尋常日子與點滴風景,打破身分標籤,運用人偶同台、光影戲、即時投影劇中劇等元素打造魔幻偶戲劇場。
 
  故事敘述母親來自越南的馬莉莉,每天的工作就是推銷越南行程,但自己卻痛恨越南;父親因臥病在床不良於行,聘請了越南外傭寶枝來照顧父親,馬莉莉與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寶枝會產生甚麼樣的火花呢?
該劇為導演鄭嘉音與詹傑首度合作,詹傑為創作劇本花費心力做了許多訪問,甚至還去越南姊妹開的美容院修指甲,盼能蒐集更多一手資料,以具體描繪這些越南姊妹的美麗與哀愁,貼近小人物最重要的「人」與「家」生命課題。
 
  《微塵望鄉》將目光聚焦在台灣島嶼上複雜而多元的族群,那些操持著陌生語言卻長期被我們忽視的外籍看護與移工朋友們。它用一個更寬廣的角度探看,當一個異鄉人來到他方時,生命裡那些艱難而複雜的處境,從而回望台灣的往昔歲月中,外省遷徙族群、北上打拚的父母長輩們,也曾是那個惶惶惑惑的異鄉人,都渴望有一點認同。《微塵望鄉》試圖碰觸到人的內在質地,超越國籍、語言、身分,從而打開一扇窗,讓觀眾可以貼近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舞台上運用了人偶同台、物件、光影戲、即時投影劇中劇等多重元素,打造虛實錯雜的魔幻空間,在日常空間裡拉出一個獨特的想像場域。訴說渴望回家的寂寞人,彼此命運牽引的故事,探問在飄洋過海的顛簸旅途中,何以找到安歇自身的所在。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
 
  邱安忱/同黨劇團團長
  吳榮昌/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團長
  黃武山/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團長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鄭嘉音/無獨有偶劇團藝術總監

作者簡介
 
詹傑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影視暨舞台劇編劇,現為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二○二一至二○二二年)。表演藝術雜誌二○一七年度戲劇人物,曾獲台北文學獎劇本首獎、台灣文學獎劇本創作金典獎,多次入圍金鐘獎最佳編劇,並以《刺蝟男孩》獲得第四十九屆金鐘獎最佳編劇。二○一八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贊助,前往紐約進行藝術家駐村交流。
 
  劇場作品有:《逆旅》、《寄居》、《愛滋味》、《像我這樣的查某人》、《拼裝家族》、《白色說書人》、《微塵望鄉》、《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音樂劇《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勸世三姊妹》等。影像作品有:《刺蝟男孩》、《長不大的爸爸》、《降生十二星座》、植劇場《天黑請閉眼》、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NETFLIX首支華語原創影集《罪夢者》(原創故事)、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等。如有演出需求,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白色說書人》

推薦序
為布袋戲而生的《白色說書人》——邱安忱(同黨劇團團長)

創作自述:無法送達的思念 
關於說書人如何養成
當布袋戲走進小劇場

白色說書人
場景
角色
第一場 召魂,我的父親王添財
第二場 布袋戲偶廖添丁與說故事的人
第三場 潘金蓮與躲在房間裡的母親
第四場 被打開的記憶盒子,失智阿爸
第五場 遲來的一封遺書
第六場 審問
第七場 受難者家屬典禮
第八場 殺機四伏的夜晚
第九場 歸來,廖添丁和紅龜
首演資訊與製作團隊

*****

《微塵望鄉》

推薦序
微塵,在回家的路上——鄭嘉音(無獨有偶劇團藝術總監)

創作自述:那些岸上的風景 
故事最初其實是從小美人魚開始
窮苦人的故事各有不同
劇場裡的集體創作激盪

微塵望鄉
場景
角色
第一場 莉莉的旅行社上班生活
第二場 莉莉、失智老爸,偶爾還有越南看護寶枝
第三場 莉莉與失智父親,被忘記的床邊故事
第四場 我為你煮了一道菜,寶枝的故鄉滋味
第五場 越南三女巫的美甲店,關於逃跑的女人 
第六場 衝突,關於莉莉消失的母親
第七場 失序
第八場 回家的路
第九場 團聚
第十場 這次輪到我出發了
首演資訊與製作團隊

《白色說書人》 創作自述 無法送達的思念 文/詹傑 (編劇) 關於說書人如何養成 一個很魯的父親,鎮日守一家小雜貨店,一個瘋了的妻子,還有一個其實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他的小日子會是怎樣光景? 劇作《白色說書人》的故事,走了很久,才終於找到屬於它自己的聲音。一開始團長兼演員的邱安忱的邀約,只是想用布袋戲製作一齣馬克白,可能是等我開始大規模做功課和田野,兼而採訪數個布袋戲藝師,才發現那真是一個武林盛世!從北到南,從文戲到武戲,各有勝場、豐盛如斯,不亞於電影《一代宗師》所描摹那逝去的風華絕代。 為此,我推翻了原有故事,重新回到了起點。慌亂中,回過頭去,第一個突破是紀錄片《就是這個聲音》(Once Upon A Time When Robin Hood Grew Old,二○一六)。導演盧彥中拍攝台語活靈活現的主持人吳樂天身影,聚焦這個曾經號稱賣壯陽藥身家數億的地下廣播電台之王,還有,他那最為人熟知的廖添丁講古。信手拈來,一則則鄉野義賊的傳說故事,在他嘴裡翻出了橫跨一整個世代的史詩格局。飛簷走壁、變裝易容的廖添丁,槍法奇準,永遠能從日本警察的追捕當中脫逃,映射出那個年代不能言說的時代壓抑,猶如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一九八四》,永遠虎視眈眈的老大哥,而說故事與聽故事,成了人們能夠短暫自由翱翔的時刻。 我想像也許如電影《大智若魚》( Big Fish,二○○三)般,父親給兒子講的膨風人生故事,有天會成為兒子了解爸爸生命過往的鑰匙。故而,午睡時刻,不識什麼字的雜貨店老闆王添財,要給兒子說故事,他想起廣播裡熱愛的吳樂天講古,天花亂墜閒扯淡,一下子八七水災英勇救人如潛水蛟龍,一下子紅葉少棒隊他身在觀眾席奮力大喊加油扭轉頹勢,小兒子眼睛亮了亮,覺得爸爸,啊,真是個英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