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淡定了嗎?: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的時候 | 做自己 - 2024年5月

你淡定了嗎?: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的時候

作者:朱榮智
出版社:華志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05日
ISBN:978986593635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98元

  21世紀最「夯」的話題  新世代人人必修的學分  現代心靈大師 朱榮智教授剖析「淡定的智慧」
  人生像回力球,用什麼力道出去,就會用什麼力道回來。淡定的人個性沉穩,做事踏實,能夠非常平允而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生命,不會貪求、妄求,不會無理取鬧、缺乏彈性。淡定的人能夠以平穩的腳步前進,一步一印,一掌一痕,明明白白,實實在在,不會急切,也不會躁進,平穩而真切地展現他的生命價值。
  面對新世紀,要有新的生命力,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求得一顆安定的心、一顆自由的心。內心安定才能沉穩踏實,知所取捨;內心自由,才能悠遊自在,感受真正的幸福與快樂,這是新世紀的軟實力。
作者簡介
朱榮智教授
  一九八一年七月,榮獲文學博士學位。曾榮獲教育部一九八○年度青年研究發明獎助研究著作優等獎、第九屆中興文藝獎、第六屆優秀訓導工作人員獎。曾任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退休後轉任元培科技大學教授。著有:《改變一生的52個字》、《改變一生的人生三書》、《善待自己寬待別人》、《改變一生的孔子名言》、《改變一生的孟子名言》、《改變一生的老子名言》、《改變一生的莊子名言》、《改變一生的100個觀念》、《逆中求勝》、《圓夢從心開始》等四十餘本書。其著作已有十餘本在大陸發行簡體版,廣受歡迎。

1.淡定是生命的和諧2.淡定是人生的覺醒3.淡定是人格的成熟4.淡定是真情的流露5.淡定是真誠的付出6.淡定是知止的修練7.淡定是知足的信念8.淡定是捨得的智慧9.淡定是生活的放下10.淡定是情緒的放鬆11.淡定是內在的清明12.淡定是心靈的平靜13.淡定是心情的鎮定14.淡定是身心的安頓15.淡定是從容的情懷16.淡定是優雅的舉止17.淡定是坦然的態度18.淡定是超然的涵養19.淡定是理性的抉擇20.淡定是簡單的思維21.淡定是自然的順應22.淡定是沈穩的表現23.淡定是自信的力量24.淡定是守柔的精神25.淡定是篤實的作風26.淡定是平和的心境27.淡定是自由的心志28.淡定是自主的意識29.淡定是自覺的勇氣30.淡定是自得的閒適

自序
  十多年來,歐洲許多國家紛紛提倡「慢活」哲學,主張在生活上、工作上要放慢腳步,不要再為難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整天緊張、忙碌、慌亂、匆促,而要好好享受人生。其實,先秦儒家、道家早已提出這樣的觀念,只是名詞不同、說法不同而已。《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是儒家的止學思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這是道家的止學思想。知止是人生最高的智慧,知止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學會知止才能放下得失禍福,學會知足才能擁有自由心靈。
  最近在台灣十分流行「淡定」一詞,年輕朋友見面常會問:「你淡定了嗎?」期末考到了,學生要很「淡定」;物價飛漲,家庭主婦要很「淡定」;男女朋友吵架鬧分手,不管那一方耍脾氣,另一方要很「淡定」。「淡定」成了新世紀人人必須的學分。
  什麼叫「淡定」?簡單的說,淡是平淡、清淡,定是鎮定、篤定。前者指淡泊名利、得失,凡事不斤斤計較;後者指臨危不亂、寵辱不驚、胸有成竹。淡定是一種人生的修養,處在今天這種快速變化的時代於社會,很多人跟不上腳步,就會徬徨猶豫,不知所措。因為工作壓力、生活的壓力而產生的文明病,如頭痛、失眠、胃病、血壓高、心肌梗塞、癌症…,帶給世人身心的痛苦,甚至喪失生命,問題越來越嚴重。
  人生苦短要珍惜,人生無常要把握,人生多難要小心。人生百年而已,杜甫詩:「人生七十古來稀。」太悲觀了;台灣老總統蔣中正七十大壽,總統府秘書長張群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太樂觀了。我的老師林尹教授說:「人生七十才該死。」允為正解。不過,就算一個人活到一百歲,在歷史的長河裡,也不過是滄海一粟、白駒過隙而已。在有限的生命中,怎麼樣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是值得大家省思。
  我的人生指標是「生存有尊嚴」、「生活有品質」、「生命有價值」,什麼是「生命的價值」?就是指我們的生命對別人有價值,做個有用的人,做個能幫助別人的人,做個別人心目中有你真好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有錢,但是每個人都有愛;不是每個人都缺錢,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愛。愛要流動,愛要分享,不要把熱情存放在冰箱。愛是生命的原動力,沒有愛,世界就少了色彩、少了光芒;有愛的地方,再冷的冬天也很溫暖。
  人生所以有煩惱與痛苦,主要是私心太重、欲望太多。私心太重就會執著,執著是痛苦的根源;欲望太多而不能逐一滿足,就會很煩惱。人常常被置身於貧窮、恐懼與不安之中,很多人盡其一生的努力,以為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有錢就不會有煩惱。其實,財富只能解決人生的一部分問題,人從物質上得到的滿足,只是短暫的、有限的,只有從精神上得到自由解放,才能徹底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求得一顆安定的心、一顆自由的心。內心安定才能沉穩踏實,知所取捨;內心自由,才能悠遊自在,感受真正的幸福與快樂。
  淡定的人心有所主,心有所主則不惑、不亂,十分沉穩;淡定的人個性通達,體悟生命變化無常,禍福相伏相倚;雲淡風清,萬般留不住,只有業相隨。人生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人生遲早全都要放下。
  淡定是人生的覺醒,淡定是人格的成熟;淡定是心靈的平靜,淡定是身心的安頓;淡定是坦然的態度,淡定是從容的情懷;淡定是優雅的舉止,淡定是沉穩的表現;淡定是理性的抉擇,淡定是真情的流露;淡定是超然的涵養,淡定是平和的心境。淡定不是消極的人生態度,它是一種自覺的勇氣、自信的力量、知足的信念、捨得的智慧、真誠的付出。
  每次過年就有歲月不饒人之感,年紀越大越怕過年,過年的意義,不是長一歲,而是老一歲。我常跟學生說我來日不多,學生說老師才六十幾歲,怎麼說來日不多?我說難道還會有另一個六十多歲嗎?過一年少一歲,不是來日不多嗎?雖然如此,我倒想得開,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生的常態,就像天候的變化,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晝夜的更替。有生必有死,這是自然的法則,我很坦然、淡定的接受。不過,生命不只是一種存在。生命追求的是意義與價值,不只是活著就好,要活就要活得很好。不是每個人都長得漂亮,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得漂亮。

1.淡定是生命的和諧《荀子‧王制》:「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且有義,故最為貴。」人為萬物之一,但是人是萬物之中最為靈貴,人可以與天地互相參配。《中庸》:「為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指天下至誠的聖人,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本性;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本性,才能完全發揮眾人的本性;能完全發揮眾人的本性,才能完全發揮萬物的本性;能完全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贊助天地、化育萬物;可以贊助天地、化育萬物,就可以與天地並列為三。人為什麼可以與天地互相參配呢?《荀子‧天論》:「天有其時,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天有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地有豐富蘊藏的財富,人有管理事務的辦法;天、地、人各有各的功能,可以互相配合相應。中國古代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天道貫通人事,承認「天」的存在。孟子說:「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天意就是民意,天意與民意相互通連,所以中國古人非常重視人與天地萬物的和諧共存,人與天地萬物不是互相對抗,而是和平相處。《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主張人要效法天地自然的大公無私以及無為而無不為的精神。《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更是非常明顯指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人與天地萬物合為一體,人來自自然,回歸自然,人與自然本來就是密不可分。人要活得健康、活潑、快樂,首先就是要配合天地的變化,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 家和萬事興,家庭的和諧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婚姻是一輩子的經營,兩性的結合,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學校教育、社會經驗,以及個人的生活習慣,要在同一個屋簷相處一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俗話說:「相愛容易,相處難。」古人以「琴瑟合鳴」形容夫妻感情和諧、圓滿,琴、瑟是兩種不同的樂器,兩種樂器一同彈奏,一定要配合得很好,才能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夫妻之間也要互相包容、互相退讓,才不會發生爭執,產生感情的裂痕。愛是與孩子同步成長。古代有易子而教的說法,可見親子溝通的困難,自古已然。父母與子女是最密切的關係,可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和子女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不是給的太多,就是給的太少,另外就是溝通不良。在愛心中成長的孩子,人格才能健全完整,在苛責、批評、辱罵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一定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別人常猜忌,對社會多怨怒。所以親子之間,要以同情代替對立,以鼓勵代替批評,以讚美代替指責。在人際關係方面,尊重是人生的第一課。雖然有人出生豪門,天生富貴,有人家境清寒,貧無立錐;有人天生麗質,面貌姣好,有人相貌平庸,體弱多病。但是眾生平等,沒有人因為有錢、有勢、長得漂亮而可以享有特權,沒有人因為窮、笨、醜而可以被人看不起。能夠尊重別人的人才能被人尊重,而尊重別人要先從看重自己開始。人際關係的和諧,除了尊重之外,還要具備同情、關懷、慈悲、行善等德行。人生難免會有一些悲傷慘痛的事情發生,我們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萬一不幸發生在我們身上,除了自己勇敢面對之外,也期待有親朋好友的協助、鼓勵與安慰,因此當別人有不幸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有同情惻隱之心,願意付出關懷,給予最大的幫助。同情與關懷是生命的昇華。朋友相交,難免會有一些誤會或是利益的衝突。慈是愛,悲是憫,愛是關懷,憫是同情。我們要能寬大為懷,原諒別人對我們的傷害。以恨生恨,以愛止恨。愛是生命的價值,愛是生活的動力,愛是人與人之間的坦誠相待,愛是生命迸發出來的熊熊烈火。行善就是散播愛心,擴大愛行,說好話,做好事,走好路,都是善。給人方便,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力量,是善行的最大效益。不是每個都有錢,但是每個人都有愛;不是每個人都缺錢,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愛。因為有愛,世界才不再黑暗;因為有愛,世界才能遍地光明。一個人立身處世,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身心靈平衡和諧,自我關照。我們每天工作再忙,都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問一問自己今天活的開心嗎?活得踏實嗎?一個人最大的成就,就是自我肯定,唐朝百丈懷海禪師主張「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我們雖然不必如此刻苦自勵,但是光陰荏苒,不能虛度,我們總要求得問心無愧、心安理得。一個人能夠身心靈平衡和諧,才能求得內心的安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能求得一顆安定的心,淡定的人之所以能淡定,不是因為他的生活習慣或是個性使然,而是他的內在生命能夠自得自足。誠於中則形於外,形貌安祥的人會發出自然的光輝。淡定是生命的和諧,追求人與天地萬物的和諧,追求人與家庭的和諧,追求人與眾生的和諧,追求人與自己的和諧。不是每個人都滿意自己,不能滿意自己,是因為人與自己的不和諧,是自己的身心靈不能平衡。一個不滿意自己的人,怎麼會滿意別人?怎麼會得到別人滿意?因此,修養淡定的功夫,是人生幸福的泉源。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