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自誠明章第二 | 做自己 - 2024年7月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自誠明章第二

作者:明德出版社
出版社:明德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25日
ISBN:9789869863568
語言:繁體中文

  中庸首章揭露性道的本源在天,而其實是人人具足,並且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所以君子想要時時葆其天性之真,就必須要二六時中,謹愼自己的心念發動,不使有點背離良知,這和《大學》所說的「誠意」,是如出一轍。而修道的終極成就,便是「致中和」。「中」就是「喜怒哀樂之未發」。喜怒哀樂是「情」,情還沒有發動為「性」,所以「中」即是人的「本性」。又說「和」就是「發而皆中節」。因此,恰到好處的情感發動,就是人的「本能」。這「本性」和「本能」如果能守住並充分發揮,就可以位育天地萬物了!

  本書《中庸證釋白話本》的編輯大意,以列聖講述的《中庸證釋》本為主,以每一篇章(天命章第一、自誠明章第二、鬼神之德章第三、君子時中章第四、君子之道章第五、大德受命章第六、聖人之道章第七、哀公問政章第八、至聖至誠章第九、序言及全書大旨)分十本出版。每本在「原文」之後增編「白話」,以言簡意賅的文句,標明該段落之要旨,以利於讀者導讀章節大意。俾益讀者更進一步體取聖人之言,能與平常修辦精進及道化生活中相契合,而不悖離經旨。

  自誠明章第二拿「真誠光明的心」繼承第一章「承擔天命、安定天性、修道弘教」三層義理。誠在明的前面是見性的道功,明在誠的前面是明理受教的教功。真誠不二、自然無為是天道,如何到達真誠不二是人道的修養,從這裡看出「聖人的修道教化」對人生是最重要的事,更能明白真誠不二與修道功夫是人生最迫切最首要的事務。
 

自誠明章第二/4
第二章之一/6
第二章之二/28
第二章之三/60
第二章之四/86
第二章之五/94
第二章之六/116
 

第二章--之一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謹按此節係今本第二十一章。)宣聖孔子講義一、談工夫論境界,成道在誠。觀本來證本體,不誠失性。前已將《中庸》首章講明,而繼首章者,即述修道之義。修道不外盡性,故言道為明性也;致中和,為修道之則。中和,即性情之正,而致之不外至誠;故至誠,為致中和也。首章既明道本於性,修道先致中和,故次章即以誠明示性道之真,為教之本。無非為明道也,亦無非為成道也。誠字為儒者修道至深功夫,至高境界。然至深非奇也,至高非異也;只是道之本來,性之本體。《大學》之至善也,極也;《論語》之一也,即首章之中也,莫非其境界也。止至善也,用極也,一貫也,中庸也,莫非其工夫也。故《中庸》之教,以誠為始終,能誠則道成,不誠則性失。故誠者,性之本體,道之本來,非由外致之,非自物成之。【白話】前面已經將中庸第一章講述明白,接著第一章要講述的就是修道的義理。修道不離開完善天性、發揮天性的道理,所以講修道就是為了明白天性;講怎麼到達中和,就是修道的原則。講中和不離開性情,中和也就是天性與情感能調和而中正,要到達中和,不能離開至誠,也就是生命由誠才能進入至誠;所以講到至誠,是真我生命的滿分,就是到達中和的境界了。第一章既然已經明白道的根本就是天性,而修道首先必須要到達天性與情感的調和,那麼,第二章接著就要從誠明的道理講起,用來指示天命天性天道的真實,作為人道教化的根本。這一切沒有不是為了讓每個人明白道是什麼,也就是期許每一個修道人都能夠成道。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