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大計:策略性計畫的九個步驟 | 做自己 - 2024年6月

教會大計:策略性計畫的九個步驟

作者:麥福士
出版社:橄欖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01日
ISBN:9789570471618
語言:繁體中文

  許多教會領袖從不思考世界和教會的改變會如何影響他們的事工。本書作者麥福士告訴我們,為了要完成教會使命,進行策略規劃是非常重要的。針對基本的九個事工問題,麥福士提出的答案可以幫助許多教會釐清他們的異象並完成他們的使命。

  本書包括以下優點:
  ˙九步驟的策略思考與行動模式。
  ˙如何執行策略的實用觀念。
  ˙闡明觀念的示意圖。
  ˙為小組預備的討論問題。
  ˙實用的量表和問卷。

推薦序3
導言7

第一部 策略規劃的預備工作
1.思考與行動的前置作業──各就各位!21
2.認識組織增長──S曲線53

第二部 策略規劃流程
3.分析事工──我們是什麼樣的教會?81
4.發現核心價值──為何服事?105
5.建構使命宣言──當務之急137
6.探索環境──外界的狀況163
7.開創異象──教會未來的樣式185
8.擬定策略──投石問路213
9.執行策略──何處,何時與何人?247
10.正視突發事件的威脅──防患未然263
11.事工評估──做得如何?281

附錄
A 改革接受度量表301
B 情景規劃307
C 價值宣言317
D 發掘核心價值330
E 異象宣言333
F 策略宣言364
G 事工清單368
H 策略執行371
I 評估範例374
注釋387

導言

  我遠遠的就一眼瞧見那隻怪物孤獨的盤坐在那兒。它長長的鋼臂像極了糾結在一起的暗藍觸手,使我以為它是從附近海裡爬上岸的大章魚。當然不是,那只不過是恰好路經我們家附近小鎮的巡迴雜耍團所架設的遊樂器之一。那時我一個人陪伴著年僅四、五歲的女兒珍妮佛,她正值敏銳易感的年紀。我決定要樂和一下,讓我的女兒留下一段永難忘懷的回憶。這樣她就會知道她老爸可是位勇於嚐鮮的老爹。

  我們登上了那怪獸,隨即它開始用足以扭斷脖子的速度旋轉起來,那些觸角也瘋狂的上下擺動。這可嚇壞咱們了。我心裡開始擔心支撐我們的那隻吊臂會承受不了扭力而斷裂開來。要真是這樣,我們可能就沒命了。我把珍妮佛緊抱在胸前,心裡默默的禱告並且向神發誓,內容大概是:「神哪,如果可以讓我們安然無恙活過這一關,我答應此生決不再搭乘這種遊樂器。」神應允我的禱告,那章魚放過我們,而我也一直守住那諾言。

  北美正與世界一起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變動,一場快速而駭人的變動。我稱之為鉅變(megachange)。影響所及涵蓋一切機構──商業、政府、教育以及教會的機構──並且擴及各層面,包括國家、群體與個人。其結果導致一場處處籠罩我們的革命,而且看來如以往的革命一般影響深遠。有些人錯誤的告誡我們要有耐性,等待這一切過去。然而,事實上我們還看不到終點在哪兒。我們登上的是隻不願放爪的章魚。

  該如何看待這場鉅變呢?到底怎麼回事?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得好:

  綜觀西方歷史,每隔數百年就會發生一場劇烈的蛻變。在數十年間,整個社會歷經一次徹底的重整──包括其世界觀、基本價值、社會與政治結構、藝術以及關鍵的制度。五十年後一個新世界於焉誕生。在那個新世界誕生的人根本無從想像他們的祖父母所生活,也就是他們的父母所誕生的那個世界。1

  杜拉克所要說的是,我們正處在一個罕見的交接之際,舊世界觀(現代主義)及其附屬機制逐漸消逝,而另一世界觀(後現代主義)則想要破殼而出。其結果就是我們的文化、科學、社會與制度的重大轉變。這是場前所未有的變動,而我們都被捲入其中。我們正生活在一個令人驚駭、徹底而混亂的斷裂點上,目睹舊事物的消逝,新事物忙不迭地蜂湧而至。

  教會在其間的角色為何?現狀如何?答案並不樂觀。在我之前所寫的書裡提過,一九八八年的時候,大約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的北美教會處於停滯乃至衰退(垂死)的景況。2正值我們進入廿一世紀之際,雖然植堂運動蒸蒸日上,這項數字卻無顯著改善。北美未上教堂的民眾數目仍居高不下,幾乎高達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潘尼‧馬樂(Penny Marler)評論說,如果過去三十年北美未上教堂的民眾比例真如蓋洛普民調所言只有百分之五十七,那麼北美的教會就該被塞爆了。但事情並非如此。3

  筆者基於自己的研究以及教會諮詢經驗,深信傳統教會並未充分瞭解鉅變所帶來的衝擊。即使教會有所體認,也不知如何有效的服事沉溺於後現代典範的世代。我相信大多數裝備人們投入事奉的神學院也與眾教會面臨同樣的困境。它們依然在為現代而非後現代的世代裝備牧者。大多數裝備牧者的訓練只顧及主日早晨的一小時,而忽略週間亟需領導的恩賜與才能、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的四十多個小時。根據筆者的研究與牧會經驗顯示,教會牧養是一個高度專業的領導工作。牧者不僅要能夠向會眾講道,更需要領導與瞭解會眾。4

  策略規劃與教會

  典型的北美教會就像是沒有舵的帆船,在汪洋中茫然漂流。更糟的是,在時代變遷之風以及後現代潮流的無情衝擊下,教會益加偏離航道。個人認為教會所缺乏的舵就是優良的策略規劃流程(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一旦沒有舵,一般的水手──今日的牧者──在任何情況下都難以航行。

  這是根據個人牧會與諮詢經驗,再加上寫作幾本關於異象、使命、核心價值和策略的作品後所得的結論。5在撰寫這些著作之初,我開始省思這些觀念該如何聯繫在一起,如果我把它們兜在一起會產生什麼結果。答案很快就揭曉。其結果就是一個策略流程,可以幫助教會領袖深思事工的核心議題,然後將之付諸實現。

  瞭解並且實行策略規劃的教會領袖不敷所需。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學刊》(American Demographics)的一篇文章所言,美國教會成長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hurch Growth)的蓋瑞‧莫金塔許(Gary McIntosh)估計,全美367,000間教會只有百分之廿積極推動策略規劃。同文中,阿斯伯利神學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講授佈道與教會成長的韓喬治(George Hunter)教授提出警告說,沒有成長計畫的教會終究會停滯。6

  同時,策略規劃的觀念已漸漸被忽略。許多商業作家與顧問刻意淡化策略規劃的重要性與必要性。7例如卡爾‧艾布瑞契(Karl Albrecht)寫道:「西方商業世界對於『策略規劃』最為傳統的思維,就是設立目標,然後訂定達成目標之計畫,但這是錯誤且過時的。」8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其《亂中求勝》(Thriving on Chaos)中提出一個較持平的觀點,觸及到問題的核心。

  健全的策略導向(strategic direction)向來居於要位──這就是為什麼策略規劃流程必須被合理地打散的原因。但是傳統上對於策略規劃的刻板想法已使它變得不切實際,甚至適得其反。

  什麼是好的策略計畫(strategic plan)?實際上並沒有這種計畫。但卻有好的策略規劃流程。9

  傳統的策略規劃概念,和迄今實踐它的方式,已經有些落伍且與現實脫節。問題不在於「策略」本身,而在於多數想要採行策略規劃的機構與教會其既定的特定策略概念。越來越多的評論者所排斥的是舞文弄墨堆砌出的規劃慣例(planning ritual),認為明天只不過是今天的延續。慣例式的規劃無法對基本議題加以深入的探討,而對組織之目的、驅力、方向以及手段的相關爭論也無法加以深思。但是對這些議題的回應卻與組織的健全息息相關。一個組織的策略往往始於對組織現狀的討論,卻對組織的未來毫無著墨。對大多數人來說,一套策略計畫不外乎制訂年度規劃事項,或者蕭規曹隨的執行長程計畫,而對外界石破天驚的鉅變充耳不聞。

  本書的目的就是為教會和其領袖提供優質策略規劃流程,一如前述彼得斯所言。這就是教會所必需的舵,它能夠依據聖經且小心謹慎地帶領教會,以度過目前及未來那前所未見的動盪。

  一個好的策略規劃流程,正如好的策略規劃模式(strategic planning midel)所顯示的,其重要性有如下數點:

  1. 教會能夠決定且預見神為它所訂的未來,並藉著最有效的特定策略而達成之。這轉而影響第二點。
  2. 整個流程促使教會對成為世上的「鹽與光」採取主動而非被動、積極而非消極的態度。如此一來,教會就能夠為將來榮耀基督做好準備,並且大有果效,而不是守株待兔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3. 它迫使教會思考且專注於聖經與神學議題,諸如核心目標、使命、價值、異象以及策略。10
  4. 優良的策略模式能夠幫助教會事工發現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危機與轉機。
  5. 策略思維能夠幫助教會面對一片混沌、變化多端的現實,並且做出果斷的決策。
  6. 優良的策略規劃模式能夠讓教會預見自己能力所及的目標,以正面而非負面的方式投入事奉。
  7. 它能夠鼓勵教會發現推動俗世與福音教會的潮流,以及它們對聖工所產生的正面與負面影響。
  8. 規劃模式讓大家產生共識,讓整個教會團隊在做決策與解決問題時可以腳步齊一。

推薦序

  多數人都會同意教會應同時看重質與量的增長,但在期盼增長的同時,牧者及領袖們又不斷爭辯能不能將世上的學問(如管理及領導)應用在教會裡面。

  麥福士教授,這位身兼神學院教授及教會牧者的傑出領袖指出一個現象頗值深思。他說:「教會牧養是一個高度專業的領導工作」,但「大多數裝備牧者的訓練只顧及主日早上的一小時,而忽略週間極需領導的恩賜與才能、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的四十多小時。」這一句話深得我心,實在要為麥福士教授的觀察拍手喝采。

  麥福士教授在本書中提出的「策略規劃」這一觀念或方法源起於企業界或企管研究所。當1970年代美國企業界第一波的「併購(merge & acquisition)潮」中,哈佛企管研究所(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策略規劃」的原則就被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本書所介紹的並不完全相同於一般企業界的方式,本書更強調的是「思考與行動的流程」。

  本書提出「策略規劃的流程」,不談複雜的方式。相對於一些企管的理論,本書所談的觀念和流程,是淺而易懂的,是實用有效的,對領導團隊或個人是簡而易學的。也因此,對教會或機構、甚至個人,都能幫助我們檢討現況並且策劃未來。

  策略規劃的精神是合乎聖經的,摩西、約書亞、尼西米、使徒保羅等在他們的事奉與生命中,處處可見運用策略性的思考與行動。這些神所重用的僕人既懂得運用神賜下的智慧,又願意順服於聖靈的引導,所以能更多地被神使用。

  合神心意的策略規劃是始於聖經,也終於聖經。換言之,時時用屬靈的原則來檢驗每一過程,這是真正的謙卑。在事奉的裡面,不倚仗人的經驗、感覺或判斷,而願意藉著神賜的智慧找出方向、訂定計畫,並且樂意在過程中機動調整。這樣的心態及作法相信必能討神的喜悅。

  我為本書的內容感恩,也為每一位本書的讀者感恩。

王貴恆 博士
曾任跨國企業總裁
現任牧師、中華福音神學院行政副院長

第一部策略規劃的預備工作1.    思考與行動的前置作業各就各位!許多航空公司為了紓解乘客對飛行的恐懼,一再保證搭飛機比開車到機場還安全。因為我是教牧顧問和訓練員,必須時常搭飛機穿梭北美和海外各地,這樣的訊息讓我感到十分放心。航空公司保持優良飛安紀錄的要素之一在於,機師和技師仔細的逐項檢查航前清單。我曾看到機長親自繞著機身檢查引擎和機翼。有時候機長甚至會用腳踢一踢機輪。當機組員打開駕駛艙門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他們忙碌的撥動和檢查開關,監視各種數位儀表和指針,以及複習航空圖與飛行計畫。我也觀察到技師會執行測試程式以確保飛機的電子系統正常運作。只要稍微疏忽就可能釀成大禍。教會領袖在著手策略規劃流程之前,也必須執行一連串的前置作業,就像飛機的機師與技師一樣。本章的作用就像是教會領袖的航前清單,這份前置清單包括七個大項。教會對策略思考與行動的接受度前置規劃清單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教會是否已經打算接受策略規劃。內人和我結婚時很年輕,在二十來歲就育有一子。於是我們也成為相當年輕的祖父母。我們的孫女──瑪莉亞理所當然是地球表面上最聰明的小孩!內人在她三歲半的時候就教她識字。那時,她已經準備好了,否則這些教導只是白費力氣而已。重點是每個小孩的智力發展各不相同,不論小孩多聰明,並不是每個小孩都在這麼稚齡的時候準備好去識字。每間教會展開策略思考和策略行動的時機各不相同,正如同小孩學習識字一樣。時機未到而強力推動實乃不智之舉。於是我們要問:這間教會預備好推動策略規劃了嗎?怎麼知道你的服事工場已經預備好了呢?有幾個關鍵可以幫助我們釐清疑惑。教會對改變的開放度關鍵之一是教會對改變的開放度。優良的策略規劃會帶來改變。對許多傳統悠久的教會來說,這也許意味著重大的變革。如果服事工場不願意或者無法進行重大的改變,便不該著手任何激烈的策略化。如何察覺教會是否已經預備好,預備的程度又是如何?筆者在附錄A裡提供的改革接受度量表可協助讀者解答此一疑問。身為教會領袖的你應該親自先接受量表的測試。也應該請教會中其他重要領袖也接受量表的測試,尤其如果你才剛到教會服事未久的話,更該如此。你也可以挑選某些問題,個別抽問不同的會友。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