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蕪年歲 | 做自己 - 2024年5月

荒蕪年歲

作者:約翰‧哈威
出版社:東美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13日
ISBN:978986982018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60元

年歲荒蕪,回憶不老
冷酷的連續持械搶案,帶芮尼克回到不堪回首的往昔
芮尼克探案系列第五部

  回憶是一頭獸,蹲伏在黝暗陰森的角落,隨時準備一躍而出,撕裂你的人生……

  臺師大圖書館館長柯皓仁、作家張國立、偵探書屋主人探長托托   好評推薦
  《追風箏的孩子》資深譯者李靜宜翻譯
  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銀匕首獎、鑽石匕首獎;美國《致命的快感》雜誌巴瑞獎得主精彩傑作

  諾丁罕接連發生銀行搶案,搶匪蒙面持械,行動精準冷酷,不留絲毫痕跡。警方面對沉重的社會壓力,成立專案小組,卻苦於沒有線索,遲無進展。然而芮尼克卻在搶案中看見陳年舊案的影子,十年前震撼諾丁罕社會的暴力搶案,影響了許多人人生的重大案件……

  但他想起的,不只是搶案,還有他與歹徒面對面的生死對決,以及他自己千瘡百孔的人生……
  潦倒的爵士樂手,廝混街頭的年輕罪犯,即將假釋的重刑犯,歷盡人世滄桑的警探,交織成一首荒蕪蒼涼的人生之歌。

本書特色

  ◆作者約翰‧哈威被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CWA)推崇為「犯罪作家中的犯罪作家」,多次獲獎,並榮獲具有終身成就意義的「鑽石匕首獎」。

  ◆「芮尼克探案」系列一推出即備受矚目,首部作品《寂寞芳心》入選泰晤士報「二十世紀百大犯罪小說」,第二部作品《變調人生》進入CWA金匕首獎決選,並獲英國BBC改編為影集。

  ◆由資深譯者李靜宜翻譯,以簡練優美的文字,帶領讀者踏進哈威的小說世界。

  ◆「犯罪小說天王的封號,約翰‧哈威當之無愧。」─《泰晤士報》

  ◆「哈威的警探小說堪稱經典,對人性脆弱面的深刻描繪直逼狄更斯。」─《科克斯書評》

  ◆「約翰‧哈威的芮尼克系列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英國警探小說。」 ─《GQ》雜誌

  ◆「布局精巧,角色生動,敘事有力。」─《觀察家》

  ◆在層疊交錯的人物與情感關係中,約翰‧哈威讓筆下警探脫離了絕對的正與邪。沒有人能代表善,也沒有誰全然等同於惡。自典型犯罪小說中,甩脫了正義剛直的一般準則,綻出一朵人性關懷之花。

  東美已引進「芮尼克探案」全系列十二本作品,將陸續推出。《荒蕪年歲》為系列作品第五部。

好評推薦

  「情節緊湊,刻劃入微……從殘破的人生裡找到救贖之道,是哈威小說最為神奇、也最為成功之處。又一部成功佳作。」──《週日泰晤士報》

  「布局巧妙,文字綿密,哈威展現精密無瑕的高超寫作功力。」──《文學評論》

 

作者簡介    

約翰‧哈威  John Harvey

  1938年出生於倫敦,是小說家,也兼有詩人與劇作家身份。

  在諾丁罕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曾在中學教授英文與戲劇,後轉而從事專職寫作。並於1980年代返回母校,教授電影與文學。作家生涯創作過百餘部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犯罪推理系列。

  尤其又以「查理‧芮尼克探案」系列小說最為膾炙人口。

  第一部作品《寂寞芳心》,甫出版便廣受矚目,獲英國BBC改編為影集,並登上英國《泰晤士報》的二十世紀百大犯罪小說榜。第二部作品《變調人生》,亦入圍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2007年,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再度頒發表彰終生成就的鑽石匕首獎,推崇他為「犯罪作家中的犯罪作家」。

譯者簡介

李靜宜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博士,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者。曾任職出版社與外交部。譯有《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遠山的回音》、《奇想之年》、《史邁利的人馬》、《完美的間諜》、《末日之旅》、《此生如鴿》、《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地下鐵道》、《莫斯科紳士》、《寂寞芳心》、《變調人生》、《迷蹤記》等。

  臉書交流頁:靜靜讀一本書
 

第一至五十二章
譯後記

歲月荒蕪,回憶不老--譯後記譯者李靜宜 初冬午後,到淡水赴一場邀約。寒風乍起的上班日,捷運車廂寥寥無人,漫長的路程顯得格外遙遠。車過關渡,視野整個開闊起來,繁茂的紅樹林緊貼捷運軌道密生,不遠處,平緩的淡水河如鏡面般靜謐,只有微微的風扭曲了近處大樓與稍遠處觀音山的倒影。 倏地,一抹羽白在綠樹灰山影裡飛起。是白鷺鷥! 車窗外的景物漸漸模糊…… 曾經,我在這河畔有過一段離奇的人生。 每日穿越台北盆地,從一個河畔到另一個河畔工作;隔三岔五,繞著地球跑半圈;還有那應接不暇窮於應付的各路人馬。但我天真地以為這就是我接下來的人生,還認命地在河岸找起房子,準備就在這盆地邊緣的陌生一隅落地生根。 直到那天。 那天,站在樓高三十的落地窗前,望著夕陽在淡水河面染上橘紅豔紫的絢麗光影,下班時分擁塞的馬路上,一輛接一輛車子的車燈,頭尾相接如一條光之河。遠處,依稀可見的出海口,絲絲縷縷的細長白浪,是聽不見的呼嘯。 高處不勝寒的孤寂寒意,驀然從腳底生起。這段人生結束了,我知道。 最後一次搭著捷運到辦公室,是個麗日風和的晴天,上班尖峰時間已過,車廂裡多是相偕出遊的中老年人,呼朋引伴的談笑聲,在亮晃晃的車廂裡,恍如另一個我不小心踏進的世界。車窗外,緊臨軌道的屋頂,一株株開在破鍋舊瓶裡的花朵,隨興而自在;陽台上,晾曬著的床單衣物,在微風裡追逐碰撞。這別人家的生活日常,在我眼裡卻如此不真實。然後,車過關渡,一隻白鷺鷥迎風飛起,我掏出皮包裡的太陽眼鏡,遮住就要落下的淚。 記憶就是這麼奇妙,在你以為一切都已淡忘、已遠去的瞬間,突然撲飛而來,只因為一句話,一段音樂,或一抹在青山綠水間轉瞬即逝的白影。 查理‧芮尼克也在回憶裡苦苦掙扎,因著一個以為早就在歲月裡湮沒的名字。一段熟悉的旋律。荒蕪年歲。 芮尼克回到了他另一段人生終止的時刻,那段他以為永遠會持續美好的人生。 我們都曾經以為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裡,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幸福與美好,宛如秋天裡亮黃如陽光的銀杏葉,在風中飛旋如金,伸手可得,捧之不盡,一整個燦爛如夢的世界。 直到我們取下眼罩,看見真實的世界,面對我們其實早已知道,卻始終不願面對的真相那一天。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