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門 | 做自己 - 2024年6月

羅漢門

作者:錢真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28日
ISBN:9789869716536
語言:繁體中文

  「我知道你跟別人不同,你會去想一件事怎樣才公平,怎樣才對所有人都好。
  如果你來當我們的皇帝一定很好。

  雖然這件事怎麼想都不太可能。不過我做了一個夢。
  夢中的你當了皇帝。」

  那時,陳印對朱一貴這麼說。

  **

  榮獲第四屆臺灣歷史小說獎
  以現代眼光重新想像朱一貴事件

  **

  所有革命的開頭都充滿理想
  他和他的兄弟們,
  只是為了追尋一個更好的世界,
  卻意外走往未曾預料到的遠方……

  一七二一,時值清領。其時官府苛斂濫權,民怨沸騰,朱一貴挺身高呼,豎旗稱王,引領民眾起事反抗。此事件不但影響清朝後續對臺治理政策,亦成為眾多詩文及民間文學的創作題材。而現在,小說家錢真運用文學的想像力,重新以小說詮釋出歷史的血肉,寫出歷史裡眾生的面貌。

  《羅漢門》是以羅漢門(今高雄內門)為背景舞台而開展的故事,是朱一貴與他結拜兄弟們的故事,同時也是他們如何跨越一道未知門檻的故事。參與起義的這群人,內心眾聲喧嘩,有些是對現實感到不滿,有些追求獨立自治,有些則是出於兄弟情懷,更有些只是假起義之名,滿足私欲。然而,這一切人性動機最終交錯成複雜的現實,超出了人們所能掌握——理念,夢想,單憑起義革命就能實現嗎?而當皇帝、治理天下,又真的是這麼簡單的事嗎?

  起初,他們都沒料想到後果會如何,直到他們跨越「起義」這道門檻……

  榮獲第四屆臺灣歷史小說獎佳作(該屆無首獎,唯二佳作之一)

本書特色

  ◎生動的歷史小說
  《羅漢門》細膩描繪人物的思緒、情感,以及彼此的互動,生動而靈活地呈現了歷史的想像。同時,雖然是歷史小說,但其引述史料相當節制,更多的是活用史料於敘述之間,不會感到生硬,而有十足閱讀趣味。

  ◎嶄新的切入視角
  從朱一貴事件入手,即是肯定了平民歷史的重要。而歷來對於朱一貴事件的描述或各種文學作品,有些將朱一貴貶得很低,有些則著重於其反抗精神。《羅漢門》兼容多元可能,並在這樣的基調之上,更添加了進許多人性的描述,尤其不避諱描寫當時臺灣傳統社會的契兄弟情愫,反而讓人物更有血肉,更能引發共鳴共感。

  ◎獲獎肯定
  《羅漢門》榮獲新臺灣和平基金會主辦的第四屆臺灣歷史小說獎之佳作。該屆並無首獎,此作是唯二佳作之一,也就等於是該屆最優秀的作品,得到高翊峰、王家祥、徐如林、陳柏青等評審肯定,既有歷史小說的趣味,也具備一定的美學成就。

名人推薦

  平路、吳晟、陳栢青、楊双子、戴寶村、藍祖蔚 一致推薦

 

作者簡介    

錢真

  本名錢映真,南投竹山人,現居臺南,寫作亦學習南管。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曾任高中地球科學教師。曾獲臺灣歷史小說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獎、打狗鳳邑文學獎、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桃城文學獎、臺中文學獎。
 

推薦語
推薦序 朱一貴事件與《羅漢門》 ◎杜正勝
 
第一章、山路上的人
第二章、傭工們
第三章、田賦開徵
第四章、朱祖
第五章、陳印
第六章、抉擇
第七章、結拜
第八章、豎旗造反
第九章、爭鬥
第十章、皇上
第十一章、海上來的消息
第十二章、鯤鯓
第十三章、最後的希望
第十四章、離別
第十五章、時間不曾停止
 
後記
主要參考資料
 

第四章 、朱祖 朱祖喜歡山,山代表了隱密與豐碩,不想見到任何人的時候他可以躲在山裡,家裡那幾畝薄田欠收的時候,朱祖到山裡狩獵,那就有食物可吃。他時常一個人背著長弓與箭袋,腰間縛著一塊鑿孔的木板,透過鑿孔插入一把鐮刀、一把柴刀,就這樣走進山裡去。手上的刀可以幫他開出道路,除了狩獵動物,他也撿拾枯枝、割取厚藤,枯枝能當柴火,厚藤可編成器具。他一次又一次進到山裡面去,有時迷途,從截然不同的地方走出來,但他總能再次找到回家的路。 他的母親李三娘並不喜歡朱祖這樣的習慣。李三娘的丈夫很早就死了,她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朱勤就像他的名字是個勤懇的人,每天田裡的工作主要都是朱勤在做,二兒子朱祖時常不見人影,不是往山裡跑就是四處結交朋友。她常對朱祖說:「你爹當初為你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你將來要留在家裡守住這份祖先的田產。」朱祖的個性卻是唱反調般的總愛往外跑。最小的兒子朱萬,雖然論勤勉或武藝都不如前面兩位哥哥,卻是最貼心的,一會兒幫李三娘搥背,一會兒幫哥哥們送茶水,個性很討人喜歡。 朱祖有一天回到他的家,看見母親同大哥、小弟坐在門前石基上吃龍眼,三人相視而笑,他放下肩頭用藤索捆起的枯枝,以及獵得的一隻野兔,忽然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朱祖想,家裡的田是太小了,將來兄弟若都成家,不需要這麼多人力,這田能生產出的食物恐怕也不足全家人吃的,更不要說遇到旱年,會是怎樣可怕的光景。 那是他第一次生出離開的念頭。沒有人對他不好,他也沒有感到飢餓,雖然飢餓是很普遍的事。對當時的朱祖來說,那只是一個念頭,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可往後又發生許多事,他回過頭來想,又覺得那是關鍵的一個時刻。 朱祖從小就發覺自己和別人有些許不同。他似乎有著影響他人的能力,村裡的孩童都愛聽他指揮,他就成了孩子王。也是孩子的朱祖領著一群孩子東奔西跑,不能說有什麼奇怪,問題在於,朱祖不明白其他人為什麼願意聽他的,為什麼圍繞著他?他可是什麼也沒做,他並沒有為了推動這個結果而去做任何努力。所謂的孩子王,是在他意識到的時候,事情就已經變成這樣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