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天(全三冊) | 做自己 - 2024年5月

艷陽天(全三冊)

作者:浩然
出版社:人民文學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1日
ISBN:702004900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07元

這是一部取材于中國農村合作化運動的作品。它以宏大的規模、細致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50年代中國農村社會的生活形態,展示了那個時代中國農民的精神面貌。既為我們認識歷史提供了一個珍貴的標本,又使我們從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作品能夠獲得這樣的成功,主要取決于它特殊的結構和人物群像的塑造。小說采用的是縱橫交錯的結構方式。就故事的基本線索而言,它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東山塢農業合作社麥收時節十余天時間里發生的故事︰麥收前,蕭長春回村和馬之悅、彎彎繞等人斗爭,否定土地分紅,制定出分配方案→準備麥收,馬之悅等人不甘心失敗,蕭長春調整領導班子,斗爭日趨尖銳→麥收開始,階級敵人蓄意破壞,殺人、搶倉、拉牲口,蕭長春領導貧下中農繼續斗爭,取得最後勝利。但在敘述過程中,作家自覺向橫的方向擴展,描寫同一時間里不同人物在不同地點的活動。小說第一卷的第2章至第32章,近30萬字,寫的只是從蕭長春回東山塢那天夜里到第二天晚上約24小時里發生的事情︰就在蕭長春忙于了解情況、召開干部會、去鄉里請示王書記的同時,馬立本受馬之悅指使四處活動,彎彎繞等人叫喊餓死人了、去會場鬧事、倒賣糧食,焦淑紅等青年人在河邊種果樹,焦二菊、焦振茂等社員去看麥子,五嬸和馬老四、啞巴等人一心一意看管社里的菜園、牲口、羊群,等等。小說第二、第三卷也采用同樣的寫法,第106至110章敘述的故事幾乎是同時發生的。這種縱橫交錯的結構極大地擴大了小說的容量,使那個時代的農村生活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現。許多人物出場的時候,作者還對他們的出身、經歷作詳細交代,這樣就使小說的內容更加豐富。在展示農村社會生活畫面的同時,小說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個個呼之欲出。同樣是堅持原則、黨性強的領導干部,蕭長春智慧、有謀略,韓百仲直率、固執;同樣是利欲燻心的投機家,馬之悅陰險、奸詐、世故,馬立本自高自大、不切實際而又膽怯;同是自私自利的中農,彎彎繞圓滑、精明,馬大炮頭腦簡單,莽撞;同樣是安份守己的中農,焦振茂又認真又古板,事事按政策條文辦,而韓百安又膽小又懦弱。即使是落後分子孫桂英,也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她虛榮、聰明,而又帶著一點天真和無賴氣。因為名聲不好,她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而一旦大家看重她,她比誰都積極,處處逞英雄。小說主要是通過人物不同的思想觀念、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來塑造其性格,同時對人物語言的描寫也生動而富于個性化。彎彎繞放雞吃社里的麥子受到批評,大伙兒問他為什麼罵農業社,他無言以對,便一跺腳︰“只當我放屁了。”一句話就表現出了他的無賴與狡猾。孫桂英在識破馬鳳蘭的險惡用心之後趕馬鳳蘭出門,說︰“閑話少說,你就快走吧!我生氣,氣死了。你一輩子也別理我!咱們是雲南的老虎,蒙古的駱駝,誰也不認識誰!”這種語言體現出了她的潑辣與機敏。下大雨的時候老烈屬王老頭也來幫助搶麥子,社員勸阻他,他說︰“添個蛤蟆還四兩力哪,二爺我咋也比一個蛤蟆強啊!”一句話道出了老人的固執、熱心與風趣。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小說還揭示了中國農民的傳統心理特征與價值觀念。蕭老大因為兒子蕭長春挨了馬連福的罵,就給馬連福的父親馬老四臉色看,雖然馬老四早就與兒子分家而另過。這體現的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子不教,父之過。王世忠來他家吃飯,因為拿不出好飯菜來招待,他便覺得沒有臉見人。這體現的是農民式的自尊與熱情。中農戶馬連升生活富裕,目空一切,但想起自己膝下無子,又悶悶不樂。這實際是傳統的倫理觀念在起作用。由于作家熟悉農村、熟悉農民,對農村生活作了真實生動的描繪,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階級的農民形象,因此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浩然(1932—)原名梁金廣,曾用筆名白雪、盤山。祖籍河北省寶坻縣,1932年3月25日生于開灤趙各莊煤礦一個貧苦工人家庭。幼年喪父,八九歲時隨母親適居河北省薊縣王吉素村舅父家,生活在貧困中。13歲前念過3年小學、半年私塾,受到了中國民間文學和古典小說的燻陶。14歲即參加革命活動,當兒童團長。194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時只有16歲。1949年調區委做青年團工作,並開始自學文化,練習寫作小戲、詩歌和新聞報導。1953年調通縣地委黨校當教育干事,後參加貫徹農村統購統銷政策和農村合作化運動。近8年的基層干部工作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積累。1954年調到《河北日報》當記者。1956年9月調北京俄文《友好報》當記者,同年11月在《北京文藝》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喜鵲登枝》。此後發表了一系列表現農村新人新事的短篇小說。1959年10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61年調任《紅旗》雜志編輯。1962年底開始創作多卷本長篇小說《艷陽天》。1964年《艷陽天》第一卷出版,同年10月調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從事專業創作。1970年底開始創作另一部多卷長篇小說《金光大道》。1973年參加了中共第十次代表大會,1974年為適應政治需要寫了中篇小說《西沙兒女》,創作上走了彎路。1977年任北京市革命委員會委員,1979年參加全國第四次文代會。1986年冬天為了深入農村生活,曾到河北省燕山腳下一個小鎮任副鎮長。1987年發表的長篇小說《蒼生》深刻地反應了新時期農村社會的巨大變化。現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北京分會專業作家、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寫農民,給農民寫”是他的創作宗旨。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