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如何思考 | 做自己 - 2024年6月

思考如何思考

作者:楊大輝楊子漠張翼鵬
出版社:翻滾海貍工作室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
ISBN:978986995140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49元

  你知道怎麼「想」才算是「思考」嗎?這本書讓你思維再進化!

  我們都知道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買了許多的書卻未必能學會真正的思考,而本書,不只告訴你思考的面向,還能讓你的思考跟你一起即興演出,真正教會你思考如何思考!

  本書文章精選自深度知識部落格4think的熱門篇章,每回設題皆由貍想教育創新學院社群教師共創共編!

  讓我們透過提問,一起探究思考迴路,讓思維再進化,讓學習擁有更多可能!

  生活許多重要的思考迴路都是越早知道越好!

  千金難買早知道,但這本書都買的到!
 

作者簡介

4THINK部落主楊大輝


  《深度學習的技術》作者,寫的都是能幫助思維的專書,讀的都是能推進思考的閱讀!

 

翻滾海貍企劃長楊大貍
 

  語文思維教育的踐行者,相信提問催生思路,透過層層提問解建思維!
 

◎各方推薦、作者群的話、閱讀指引
第01章 一種開創未來的能力──開放力
第02章 一種遊戲人生的積極態度──無限遊戲
第03章 一種正確評估自己的思考──破除冒牌者症候群的迷思
第04章 一種認識自己的工具──對比,是認識自己的最好工具
第05章 一種認知世界的感知──人類的第六種感知
第06章 一種定義愛的方式──愛的簡單定義
第07章 一種改變心態的角度──好鴕鳥,壞鴕鳥
第08章 一種「慢慢來,比較快」的行事策略──什麼時候慢就是快
第09章 一種時間管理的觀點──為什麼有限制是一件好事
第10章 一種培養習慣的思想與方法──一個習慣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第11章 一種巧妙克服拖延的應對──行動力
第12章 一種有效學習的關鍵──思考如何思考
附錄 思考的形狀
 

推薦序

  初看書名《思考如何思考》我其實是有一點緊張的,很怕是那種充滿專業詞彙與理論、有點艱深生硬的書。

  不過「作者群的話」提到成書過程中,大貍問了一個問題:「什麼是你人生中覺得要是早點知道就好的事?」

  不管人生處在什麼階段,世界上肯定還有很多「如果現在知道也會更好」的事。看到這段話後,我瞬間安心了不少,準備好好享受作者群們精心且誠摯為我們準備的人生建議。

  雖然這本書沒有一直往理論鑽研,也非常重視生活實用度,但我必須先提醒,這是一本要認真思考、實際寫作,才會有最大收穫的書。我自己在讀時也是讀一讀就會停下來思考許久,然後把心得記在紙上。

  同時閱讀的過程中我也不停模擬,這本書如果給成人閱讀他們會有什麼想法?如果是給高中生、大學生閱讀他們會有什麼想法?

  想到這一點,我心裡就很想再補充一件事,讓你在翻書之前先知道,那就是:「你可以質疑內容」。

  你可以質疑的不只是書裡的內容,包含新聞的內容、名嘴說的話、網路文章的觀點,甚至老師與課本教會我們的事。你不需要立刻就完全相信接受到的資訊,你可以思考之後再判斷認不認同,尤其是那些帶有權威或公信力的資訊來源。

  這個質疑是「疑惑」而不是「情緒」,是在你接收資訊經過思考後,真的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來討論。

  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中,質疑的權利都被剝奪了,當我們滿懷好奇心發問時,常常就被大人們視為「找碴」、「愛鬧」,然後會丟下「乖乖背就好」、「小孩子不要問這麼多」「長大後你就懂了」之類的話。

  只是很多事長大後我們仍然不懂,而且也失去了質疑的本能。變成了別人怎麼說,我們怎麼信。

  我也要解釋清楚,「質疑內容」在本書是有提到的,是在最後一章裡提到的「問題意識」。會選擇放在書末,我猜想,可能是希望讀者讀完之後,可以再用「問題意識」重讀一次吧?

  而且各章節後面設定的問題,也不乏請你思考是否認同本文的觀點,這些都是引導質疑思考的設計。

  只是對於不喜歡回頭讀的讀者來說,我覺得本書精選的文本如果在一邊閱讀時可以一邊質疑「這是正確的嗎?」就像是把一條直線道路凹成曲折的迷宮來走,雖然更燒腦了,但趣味度也會上升。

  我可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例如:
  .〈開放力〉的章節,雖然在主講開放思考的好處,但我們也可以去想,在什麼時候反而是使用「專注模式」更好呢?
  .在〈無限遊戲〉的章節你可以思考,如果今天你是一個管理者,有沒有情況是帶入一點「有限遊戲」反而更方便你領導組織提升呢?
  .在〈好鴕鳥,壞鴕鳥〉中提到,可以把壞的鴕鳥心態變成健康的鴕鳥心態。那在〈冒牌者症候群〉中,除了嘗試克服冒牌者症候群這個選項,有沒有可能透過引導,轉化成健康的冒牌者症心態呢?
  .在「慢的策略」提到了「慢博奕」,說明後進者的優勢。但世界上也有許多「快者大勝全拿」的結果,要快要慢到底該怎麼判斷呢?
  .在〈好鴕鳥,壞鴕鳥〉中提到,面對鴕鳥心態者可以不破除真相、不打擊固有觀念,只要引導正確的選項就好。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方法在哪些情況是不能被使用的呢?

  事實上我讀每一本書、看每一篇文章都會這樣思考。作者拋給我們的觀點就像一顆種子,我們自己還必須澆水耕種才會開花結果。

  這些問題很有可能你想了半天,只會得出一個「沒有一定,要看情況」的答案。但這個結論仍然是有意義的,因為你曾經模擬各種情況,挑戰各個觀點適用的邊界在哪裡?這些就會變成你的資料庫,幫助你下一次遇到真實人生的難關時,能快速調動模擬資料應對。

  極盡思考後得到的「不一定,看情況」,跟未經思考推託的「不一定,看情況」,兩者分量完全不同。遭遇任何突發情況都能快速應對的人,必然是預先經過深層思考的人。

  書中分享給我們的十二件事,只是帶我們到達十二個新地方,而你在那些地方還要自己摸一摸、看一看、走一走,它們才會跟你的經歷產生連結,形成你自己的觀念。

  這本書不是一本給你答案的書,而是提醒你人生還有其他的選項,除了專注還有開放、除了有限遊戲還有無限遊戲、除了快也可以慢,這是一本給你可能性的書。至於在你身上能不能適用,或者如何調整才能適用,全都要看你能花多久時間琢磨這些內容了。

  祝福你能好好享受這本作者們用心編排的書,配合自己的情況想出與眾不同的人生解答。

  最後,我也希望你可以也多想一個問題,還有什麼事是你覺得要是早點知道就好了?

  我相信答案越多,我們就能思考得越多,幫助我們把人生過得更好。
 

◎小說界的李洛克--故事革命創辦人、《寫作革命》作者

推薦序

  朋友即將步入法院,進行人生初次出庭。

  開庭前一日,律師特別與朋友進行一場模擬對話,以求開庭日順利。

  由律師扮演的審判長提出第一問,朋友隨即疑惑反問:

  「審判長,我想確認一下這個問題具體是在問OOO嗎?」

  律師扮演的審判長瞪大眼道:「你現在是在反問法官問題嗎?」

  「可是這個問題並不清楚,我不知道要怎麼提出相對應的回答。」朋友委屈地回道。

  律師腦袋一仰翻個大白眼吼著:「你現在是在嗆法官就對了!」

  「不要問了,開庭時間寶貴,誰有空跟你一問一答,還管你有懂沒懂,我現在說一句,你照著唸一句,明天這樣說就對了!」模擬對話最後如此作結。

  我對友人這場模擬對話印象深刻,初聽是因為律師演技精湛而笑,後來我們討論精準提問的重要,最終反省這場對話內容中的角色──律師(審判長)與當事人,若代換為老師與學生、父母與小孩、上司與下屬,那種「不容質疑,照作省時又保險」的情境,似乎也頗為平常。

  即便知道這種「餵養」經常是荒謬,長久則危險,但它簡單粗暴,確實方便,以至於在收到《思考如何思考》時,也不免莞爾的想:「思考已經很累了,還要思考如何思考,豈不折騰人?」

  然而,出乎意料的,這本書卻十分「好讀」。你只需要一小段不被打擾的短暫時光,帶著紙筆,翻開一個單元,沿著當中的地圖,即可獲取專屬於個人思考後的寶藏。

  單元中的「說明、定錨」勾勒學習框架同時激發相應思考,更易於建立個人學習目標,會帶給你學習的積極渴望。

  「文本」選錄皆為思考型文章,以通達易懂的敘述方式,讓專業知識吸收更加容易,即使出現專有名詞,也會隨文附上解釋,達到深造的可能。

  閱讀後書寫「問題思考」,透過設題的層層爬梳,確認讀後的訊息掌握程度,同時獲取化用於日常的思維。

  最終在「起錨、行動指南」處,常讓我停留許久。回顧初始定錨的想法,至此通常已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需要的,是放下過去的慣性思考,才得以產生全新的行動。

  最後,必須特別叮嚀,想要獲得這份「思維新迴路」的禮物,需要「擴張」與「清空」。「擴張」代表全面性的驅力,讓你積極學習;「清空」代表倒淨過去的思維定勢或理所當然,以獲取裝進新可能的機會。

  同時,不要跳過書中任何一個練習課題,一面爬梳,一面思索;一面思索,一面質疑;質疑專業權威,叩問各種可能;避免這些文章或是專業權威,在你生命的任何時刻,又一次悄無聲息的形成「照作省時又保險」的餵養,然後你會在一次又一次過程中,催生出回不去的,思維的蛻變與昇華。


◎Miss胡咪--書粉聯盟.學習思考門派掌門人

推薦序

  當思考的島嶼浮現,萌新島友跟著島主走

  我喜歡文字鋪陳的旅行,一本書就是一座島嶼。

  看到書名《思考如何思考》,搭配上封面的大腦格狀圖,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座深奧的哲學島,要炸裂我大腦神經的極限,必須正襟危坐仔細推敲,對抗腦袋腫脹症狀的侵襲。

  於是我背起氧氣筒,深吸一口氣向下鑽,亮燈處的目錄寫著:遊戲、鴕鳥、第六種感知、愛的方式這幾個關鍵字。

  很好!是我看得懂的字句,沒有天寒地凍的抽象玄學,是釋放舒爽熱力的行動派語言,便放心浮出水面,換氣後展開探險旅程。

  造訪的第一個島上有兩隻鳥:「好鴕鳥與壞鴕鳥」,壞鴕鳥逃避現實讓人嘆氣,把牠從泥土中挖出來又很費力傷感情,尤其這鴕鳥不是路人和鄰居,是天天要面對面的家人,霹靂火劇情一觸即發,面對不同立場、喜好和習慣的親人,單兵如何面對?

  書中提示我們,面對鴕鳥心態的包夾,不用扛著真理大旗去打擊對方固有的觀念,只需召喚「好鴕鳥」登場。

  好鴕鳥看重結果不強求過程,譬如,我期待的結果是導向增進感情、促進健康,當我遇到愛吃重口味豆腐乳的父母,不去指責和辯論食物營養成分,撒個嬌邀請兩老一起來盤新鮮蔬菜即可。

  遇到肚子膨脹又不愛運動的伴侶,不需面紅耳赤的指責他愛吃自作自受,穿起球鞋邀請他去河濱散步才是王道。

  家庭不是辯論會場而是學習愛的基地,透過作者群提出的論點和行動指南,練習用充滿智慧和溫度的角度來讓日常生活更愉快。

  除了「鴕鳥島」,這本書還有十一個島嶼等待我們起錨去開墾:有從有限到無限的「遊戲島」,從我應該到我能夠的「開放島」,和他人產生情緒共鳴的「愛之島」,真切認識自己的「對比島」,有效管理時間的「限制島」,還有放下競逐鬥爭的「慢活島」。

  每一座島嶼都有好幾位島主擔任嚮導,他們在2020年全球疫情發燒的時刻,燃燒彼此的大腦迴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讀書會淬煉出這本思考引導地圖。

  不同於過往作者一鏡到底、一筆畫到盡頭的書籍,本書的每個單元都以讀者為中心,以升級您的大腦版本為目標。

  書中先透過「單元說明」點出挑戰目標,在「自我定錨」用快狠準的自由書寫讓想法變得立體,緊接著閱讀文本故事汲取新知。

  後半場則拋出開放提問,回扣生活經驗、邀請你我寫下行動指南,讓閱讀從收納名詞,轉換成可落實在日常的動詞。

  尾聲,預留了延伸學習空間,羅列出相關的書籍、影片、網路文章,讓思考不以此書為疆界,文章的終點是你我思考的起點。

  《思考如何思考》它不生硬很好入口,它輕薄讀下去有三倍的知識厚度,此時,通往十二個島嶼的機場已開,等著你買票拎包,我們島上見!
 

◎南瓜妹--中華民國遊戲教育協會主任講師

推薦序

  當哈佛大學麥克.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以《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席捲全世界,臺灣敏銳地隨之開始正視思辨教育,各類史學、文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的思辨蜂湧而出。然後,你理解到「思辨」在教育現場的重要性,但卻茫然於不知該如何教導學生思辨才好;接著,你努力參加研習,別出心裁、智高一等地設計出極棒的思辨課程,卻頹然嗒然,遺憾於課程設計始終欠缺循序漸進的脈絡,老是欠缺一以貫之的系統……,是的,我正是一路這麼顫巍巍走過來的啊!於是,當海貍推出這本《思考如何思考》的新作,所有痛苦一一瞬間轉變為痛快!

  翻開這本書,你開始隨著文字與表格,調整人生競技場中「有限遊戲」與「無線遊戲」的得失角度;讀著讀著,你這才知道原來面對所有讚譽時,你的不安、你的自我懷疑,原來是「冒牌者症候群」作祟;甚至,你開始重啟新觀念,就算當一隻「鴕鳥」,也可以直面自己內在的畏縮與逃避……。

  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在自然界中,人果然脆弱一如蘆葦,但我們的價值與尊嚴則建立在思想上,因為思考,因為學會思考如何思考,我們這才得以穿越時空,擁有整個宇宙。

  當特色課程與選修課程鑼鼓喧闐的開鑼,你還在困惑什麼是有效的教學策略嗎?何妨就在你的課堂試試吧,這套有系統有脈絡又接地氣的思考書,是思辨教育的另一波啟蒙,透過清楚的路徑,協助你我,也協助每一位師生,用理性為生命提燈、點光!


◎易理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講師

推薦序

  猶記大學時上過一門哲學課,當時教授在講柏拉圖的《饗宴篇》,台上的人講得口沫橫飛,印象卻矇懞懂懂,殘缺的印象中徒留「這就是一場智慧的饗宴!」這句話。然而腦海中卻也只能浮現一群人在戶外把酒言歡的場面,一大群人到底實際怎麼樣進行智慧的激盪還是沒能感受到,直到我看到了《思考如何思考》這本書。

  《思考如何思考》是一本很特別的實作工具書,每個章節都會探討跟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像是「如何面對拖延症?」、「用跟他人比較的方式認識自己是好的方式嗎?」、「冒牌者症候群的成因是什麼?」。文中的描述的狀況,常常讓人有:「對,我也是這樣的人!」接著書中就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你理解會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並且透過不同的思考方式,思考自身可以如何回應這些狀況。

  這本書每個章節前面都有很清晰的說明和目標,讓人可以聚焦在主題上,接著自由書寫自己的情況來定錨現狀迅速進入情境中。在文本閱讀裡,可以感受到對於目標和自身剛剛想問疑問的回覆。再透過不同方式的問題思考,一邊理解文本,一邊透過文本給予的內容進行延伸的思考,再回頭看自己一開始的定錨點,是否有哪些地方感覺不太一樣了。最後也很貼心的附上行動指南和延伸閱讀,透過實踐讓思考的內容落實在生活中。

  這本書不厚,但我喜歡每天看一章的速度。因為在看的時候,彷彿可以想像一個實體的工作坊,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自己的定錨狀況,對於文章內容發表不同的想法,在不同的引導問題中爬梳自己的過往思路,也因著夥伴不同意見而激盪出新的火花。明明只有白紙黑字,但每個章節活潑喧鬧的討論與交流躍然紙上,需要花時間細細品嚐,一場場思維的饗宴。
 

◎陳之雅--奇德王國創辦人

推薦序

  第一次聽聞「翻滾海貍工作室」,是在2016年的一場教育博覽會當中,當年我們也有參展,而綠豆和粉圓則在輪值之外的時間,逛遍了各個攤位之後,回來和我分享「翻滾海貍」讓他們印象深刻,我還好奇的問綠豆粉圓:「翻滾海貍是和體育相關?還是和自然相關的教育單位呢?」

  真正認識「翻滾海貍工作室」,則是在2019年的群島大會,這是一場在中國舉辦的教育創新大會,同為台灣教育工作者的我,有機會親眼見到大貍老師的魅力,無論是帶領的活動、對話的廣度、思辨的深度,都令我嘆為觀止,也有點懊悔三年前怎麼就這麼錯過了。

  於是回到台灣後,我邀請大貍老師前來帶領可能非學校的語文課程,雖然名為語文課程,但是我覺得更是一堂「思考課」,透過不同的文本,大貍老師帶著不同年齡層的班群,一步步解構再建構孩子的思維模式,身為導師的我,也超愛參與大貍老師的課程呢!

  由翻滾海貍工作室撰寫的《思考如何思考》這本書,我覺得超越了過去對於「書」的認知,它不只是一本可以閱讀的書,更是可以跟著思考、啟發、行動的指南,書中的十二個章節,就像是十二位導師,引領著我們認識自己、認知世界、改變心態、培養習慣⋯⋯,推薦給喜歡思考的每一個大人和小孩,也很鼓勵親子可以透過這本書進行優質且深入的對話喔!
 

◎綠豆粉圓爸‧趙介亭--可能育學創辦人、可能非學校計畫主持人

作者序

  在我看來,思考的真實含義就是「看事情的角度」。所以大家的思考不同,本質上就是因為每個人所選擇的視角不同罷了。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我們選擇特定的視角呢?是過往的經歷。你過往的經歷,決定了你會採用什麼視角,有多少種視角。但每個人的經歷都是有限的,所以視角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總有一些問題想不通,需要靠別人的視角來協助,以突破盲點。如果沒有他人的視角,思考就會顯得膚淺。加入了他人的視角,思考才能全面。正如電影一樣,每個鏡頭都給故事提供一個視角,多個鏡頭就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很有幸被海貍們邀請參與這本書的製作,這本書是我們一起用思考交織而成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你。在接下來的閱讀過程裡,你會發現這本書有許多的留白處,這些空白的地方,正等待著你將自身的視角填寫進去,當留白的地方被你填滿了,這本書的故事才算真正結束。在此之後,我深信,我們的世界都會變得更加開闊、豐富。


◎楊大輝
4THINK部落格創辦人、《深度學習的技術》作者

作者序

  成書過程的某次讀書會,進場時分,大貍問了一個問題:「什麼是你人生中覺得要是早知道就好的事?」霎時間,腦中出現了一連串目錄。早知道轉換觀點也能玩屬於自己的無限遊戲該多好,早知道冒牌症候群也能自救有多好,早知道拖延症也能有效應對有多好⋯⋯,最重要的是,要是早知道能「思考如何思考」,那麼我的人生會不會早點脫離總是懷疑自己思考不周,總是焦慮該「思考什麼」的困境?⋯⋯這麼一想又覺得,人生其實沒有什麼早不早知道的悔恨,懂得「思考如何思考」,那一刻,你我就都是「知道」的人了。


◎張翼鵬



  編製《思考如何思考》的過程中,與夥伴們一起閱讀、一起修磨、一起看見思考的形狀,因著這本書,讓我參與了一場思考饗宴,現在將這本書獻給願意閱讀本書的您,希冀您也能從中看見自己思考的形狀,思考如何思考。


◎王于瑄



  人以何思考?如何思考?隨著近幾年腦科學的研究越形精細,漸漸答案也越加清楚。然有了深入研究,尚缺少淺出的引導……「我們如何讓思考得以思考呢?」很高興長期致力在思維教育的大貍,召集了這群夥伴朝此期待前行,每週在文本裡琢磨,盼透過設計問答,讓讀者在閱讀歷程中經驗自己的思維路徑。我身為本書其中的一個腦迴,很開心地邀請你,一起來增加大腦美麗的紋路!
 

◎由路



  喜歡每週二和夥伴們一起製造養分,思考如何落實和推廣學習的討論時光,點滴灌溉大腦的田園。謝謝楊大輝先生的文章,透過它,在設計提問脈絡的過程中我能進一步學習「思考」的內涵,又能退一步「後設思考」我的現實生活。知道原本不知道、沒想過的思考角度,生活的邊界或許就更有開展的可能!祝福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書中盛開大腦思考的花葉。


◎林慧慈



  大貍一向對「大腦小常識」非常著迷,也聽過他如何熱衷於鍛鍊自己的大腦、希望自己的大腦能夠長出美好的皺褶,聽久了讓我也不禁心生嚮往,為我長久以來不顧我大腦的需求、不在乎它會長成什麼形狀而感到慚愧。這次有機會與大貍一起共筆完成本書的一小部分,除了希望能藉機窺見大貍的思考模式,更進一步,也希望我的大腦也能擁有一條美麗的皺褶。
 

◎花貍



  有沒有一本書,在閱讀過後,如喝一杯提振精神的飲品,讓思考快速迭代呢?

  有的,就是你眼下這本「思考如何思考」!

  在思考侷限裡,他是一位開展你多維思考的核心教練;
  在思考拮据裡,他是一面搭建你多元思維的核心網絡;
  在思考闇幽裡,他是一道碰撞你思考情緒的核心共振;
  在思考探究裡,他是一聚激發你生活觸角的核心質量;
  在思考宇航裡,他是一位陪伴你收展思維的提問導師;
  邀請你走一趟思考的呼吸冥想,感受思路的高低起伏,走在自己的節奏裡,你,可以很有思考!
 

◎柚子



  關於思考這件事情,很多時候在未察覺或意識到時,就呼嚕嚕的過去了,複製、遵從,或許更是生活中的常態。然而,若是對自己的生活、廣大的世界,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見解,大腦未免有些可憐,人生未免有些無趣。因此,這本書設計了一些幫助思考的問題,讓讀者在閱讀文章之餘,也能去經驗思考的歷程,看看自己美麗的腦迴樣子!


◎陳美淋



  什麼是思考呢?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在「思考」,但往往只是在「想」。而我們共筆的《思考如何思考》,就是希望和讀者一起刻意思考「如何思考」,連接思考的廣度、密度與強度,追求知識的深度,穿透事物的表象,有更深刻的思考,是學習的關鍵所在。

  「比追求夢想更美的,是有人和你一起分享這個夢。」海貍一直致力在思維教育的耕耘,這個教育範疇是過往較不被熟悉,也是較少吸引大眾目光的,但隨著教育範式的演進,日漸獲得重視。海貍從實體課程、編寫國高中教材起家,走到今天,在線上貍想教育創新學院茁壯,募資出書、成立社群平台共學、做熱愛的事來使自己成長,感恩有一群人分享著貍們的夢!

  最後,衷心感謝願意停下來閱讀這本書,思考如何思考的你!
 

◎陳慧玟



  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參與編製書籍的歷程,在作者群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實在太感人了!決定叫親朋好友都買一本!!!在與夥伴共同完成《思考如何思考》一書的過程,真實感受到彼此腦力激盪、思考碰撞的歷程!我個人非常喜歡裡面的篇章與提問,是提供改變生活的各種思考,感覺思想被打開、被反轉,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啾啾



  喜歡一個人獨自思考,更喜歡一群人一起思考。

  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春季,我們每週二晚上八點在線上一起思考,共同研讀文本,與此同時,將「思考」本身視為需要被思考的對象,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思考的理路」,更進一步指出下一步行動的方向,希望思而後能行,透過學習、思考、行動、內化,從 To do到 To be,讓我們能更好地成為自己。

  共創這本書的過程,本身正是一趟學習、思考、行動、內化的「To be」實踐旅程──在以青色組織為基底的共學氛圍中,透過敏捷(Scrum)工作流反覆迭代產品原型,從內容理路到外在形式,都是合弄制決策共創的成果。

  很喜歡和夥伴們一起思考的這段時光,為2020春季留下疫情之外,豐碩美好的風景。


◎詹筌亦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