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 | 做自己 - 2024年6月

青銅時代

作者:郭沫若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01日
ISBN:7300062636
語言:繁體中文

《青銅時代》是郭沫若先生關于秦前社會和學術思想的一部重要論文集,向來與《十批判書》並稱為姊妹篇。相對于偏于批評的《十批判書》而言,在《青銅時代》這部文集里,更側重于考證。集中每一篇文章,都有相當的學術價值,歷來為相關研究者所不可忽略的資料。而在文集之後又附錄了關于鐘鼎彝器研究的三篇文章,是從《兩周金文辭大系》和《古代銘刻匯考》等書摘錄下來的,借以表示作者研究青銅器的方法和收獲。郭沫若先生是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的權威專家,這三篇文章的學術價值更是不可輕覷。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 現代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四川省樂山縣沙灣鎮人。原名郭開貞,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郭鼎堂、石沱、麥克昂、高汝鴻、杜□、易坎人等。

序 先秦天道觀之進展 《周易》之制作時代 由周代農事詩論到周代社會 駁《說儒》 墨子的思想 公孫尼子與其音樂理論 述吳起 老聃、關尹、環淵 宋 尹文遺著考 《韓非子‧初見秦篇》發微 秦楚之際的儒者 青銅器時代 附錄 《兩周金文辭大系》序 周代彝銘進化觀——錄自《古代銘刻匯考》 彝器形象學試探——錄自《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 後記

我把十年來關于秦前社會和學術思想的研究文字收集成為兩個集子:一個是這兒呈獻花出的《青銅時代》,另一個是她的姊妹篇《十批判書》。本來是想分成內外篇集為一部的,為出版的關系,把它們分開了。 《十批判書》的內容,如名目所示,偏于批評。本集則偏于考證。兩者相輔相成的地方很多,因此我很願意自行推薦:讀過本集的朋友請閱讀後集。 本集所收文字,有的在寫作年代上相隔了十年,見解便不免有些出入。在這樣的場合自當以年代較晚者為準。不過出入處也很有限,並且無關宏旨,所以我也就沒有加以改動,以顯示十年來的自己的屨跡。 附錄三篇關于青銅器的文字,是從《兩周金文辭大系》和《古代銘刻匯考》等書摘錄下來的,借以表示我研究青銅器的方法和收獲。那些書都是在日本印行的,國內流傳者甚少,我便把它們摘錄了下來。因為是文言,有點不倫不類,故把它們作為了附錄。 關系彝器形象的研究,沒有插圖是不容易明了的。這件事在目前不容易辦到。回國以來在這抗日戰爭的七八年中,我也把這方面的研究完全拋荒了。即如《彝器形象學試探》一文本為《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中《圖編》的序說,我自己手中無書,七八年來不曾和它見面了。這一次承李可染兄為我從藝專的圖書館中抄寄了來,閱之恍有隔世之感。但這種研究在目前拋棄了,我也並不感覺可惜,將來時局穩定,政治上了軌道之後,總會有人順暢地繼續下去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