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綿城市到多維海綿: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 | 做自己 - 2024年7月

從海綿城市到多維海綿: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

作者:朱聞博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01日
ISBN:9787553795669
語言:繁體中文

基於國內城市,尤其以深圳市為重點的30餘年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實踐經驗,融合了水利工程、市政給水排水、生態技術、城市規劃和園林景觀等專業,創新性地提出了“多維海綿”“流域海綿”“離島式填海模式”“淺表流雨水收集系統” “全域人工水生態系統” “街區水系統”等城市規劃建設新思維,探索了將傳統的水務灰色基礎設施融合到現代綠色城市的新方法。

《從海綿城市到多維海綿 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闡述了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的綜合方案,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途徑、方法和技術參考。相信書中所呈現的理論研究和案例實踐,將對全球城市規劃與水務工作管理者、政策和決策制定者以及相關領域工作者有所助益。

朱聞博,現任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先後於中國市政中南設計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從事設計與城市規劃行政管理工作;2006年至今跨界從事水污染、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設計研究工作。

王健,高級工程師,註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長期從事市政給水排水、河流綜合整治研究和設計工作,現任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薛菲,香港大學建築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曾在北京、香港與新加坡從事健康人居環境規劃設計與可持續水生態環境研究領域工作,現任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規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陳珊,武漢大學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博士,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規劃研究中心策劃專員,從事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研究和前期策劃工作。

第一篇 基本概念:城水共生時空史 008
第一章 流域水系,城依水而生 009
第一節 城市依水而生 009
第二節 水系演變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014
第三節 河流:城市魅力的重要生態載體 018
第二章 取供用排,水隨城而轉 026
第一節 何為城市水系統 026
第二節 城市水平衡:從消費側到供給側 030
第三章 系統治水,解決水問題 033
第一節 簡話城市治水發展史 033
第二節 深圳市河流治理的探索與實踐 039

第二篇 跨界思維:綠水融城新突破 045
第四章 多維海綿,構建水系統 046
第一節 從海綿城市到多維海綿 046
第二節 表層:中央商務區道路“海綿化”的探索實踐 051
第三節 淺層:初(小)雨截流的探索 056
第四節 深層:高度城市化地區水環境安全的補充 063
第五章 離島模式,梳理水格局 067
第一節 從漫灘推填到離島模式 067
第二節 首探離島式填海模式構建排水通道 072
第三節 應用離島式填海模式助力活力水城 076
第六章 生態河湖,活化水岸線 082
第一節 從河湖水利到生態河湖 082
第二節 生態河流治理技術的集成與選擇 089
第三節 基於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河流形態重塑 095
第四節 從生態河道向生態流域的延伸 102
第五節 生態河湖的文化內涵豐富 109
第七章 綠色共用,開放水設施 115
第一節 從單一功能到綠色共用 115
第二節 好水好缸:水庫的開放共用4.0 時代 123
第三節 環境友好:汙水處理廠的綠色轉型 130

第三篇 無界夢想:城水同行新格局 136
第八章 水系先導,融多規合一 137
第一節 從多規合一到水系先導 137
第二節 首探水系先導下的城市規劃建設新思維 144
第三節 基於淺表流雨水收集系統的“多規合一”優化方案 152
第九章 人工生態,街區水系統 156
第一節 從自然生態到人工生態 156
第二節 構建以安全健康為導向的全域人工水生態系統 160
第三節 街區水系統:城市水系統的創新應用 164
第十章 流域海綿,山水林田湖 169
第一節 從海綿城市到流域海綿 169
第二節 立足流域城市群的水源保障格局 175
第三節 細胞規劃論:美麗鄉村的規劃思考 177

注釋 181
後記 184

前言

猶記得,家鄉門前有一條小溪,清淩淩的水悠然流過,水邊可見魚蝦淺遊,岸上留下孩童嬉戲。如今在城市中生活已經30 餘年,兒時家鄉河流的記憶卻夢牽魂繞。我常常在想,在今日高度工業化、城市化的都市中,昔日鄉野時代記憶中“水清沙白、魚翔淺底”的家鄉河流還能否再現?

得益於早期從事市政工程設計、城市規劃行政與技術管理工作,我經常與規劃、建築等專業人士接觸、學習、交流,因而對城市的水有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多年來業界普遍認為水利、市政給水排水等涉水工程系列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配套專業,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城市的水問題,包括“看海”“黑臭”等,源於快速的、單一的土地開發建設模式和過於單一的專業分工!尤其是對自然水系的破壞無以復加,現在投入大量的資金,是為了消除當時沒有尊重水系、沒有系統思
考的後遺症。

自2006 年以來,我們將跨界思維引入到傳統水利:考慮到河流、湖泊既是城市基礎設施又是公共空間,提出了防洪治澇、水質改善、生態景觀“三位一體”的流域綜合治理理念,將水利工程、市政給水排水、生態技術、城市規劃和園林景觀等專業相互融合統籌。後來又不斷總結完善,結合更高的標準、更新的理念,充實調整為防洪治澇、水質改善、生態修復、景觀營造和資訊管理“五位元一體”的治水、管水新思路,並提出了“多維海綿”“流域海綿”“離島式填海模式”“全域人工水生態系統”“街區水系統”等新概念。

憶往昔,《清明上河圖》以南北大運河汴河段為載體,反映了漢唐盛世之後城市的發展和百姓生活畫卷。汴河不但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而且還是城市的生命線。《清明上河圖》表現的不是一般的城市經濟繁榮,而是一種特定的、由汴河漕運帶來的城市經濟繁榮,成為當時城市新生活的典範,為世人所仰慕。看今朝,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作為水務工作者,我們期待以生態為本,以水系修復規劃先導為手段,構建多規合一的城市規劃建設新思維。我們期待建設綠色開放水務基礎設施,使河流成為城市的重要生態紐帶,持續改善人居環境,開創區域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篇章,創建有特色、有品質、有文化、有價值的中國山水之城。

朱聞博
2018 年6 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