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工業遺址新竹六燃THEN&NOW | 做自己 - 2024年11月

二戰工業遺址新竹六燃THEN&NOW

作者:趙家麟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27日
ISBN:9789869991568
語言:繁體中文

  每個城市都會因為建設而變大,卻只有因為留下歷史而偉大。
  本書收蒐集二戰時期至今的新竹六燃空照圖、老照片,以古今對照的方式,一次看清二次大戰日本軍事設施對新竹的影響和新竹六燃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從新竹六燃THEN&NOW看見城市的永恆感。

 

作者簡介

趙家麟

  新竹中學畢;成大環工肄;中原建築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碩士,美國紐約註冊建築師;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都市設計博士;1992-2009任教於輔大景觀設計系,2009迄今為中原景觀學系教授;現為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喜愛登山與攝影,大學時期為高山嚮導和合歡山滑雪隊領隊;出國念書後喜歡在各地城市步行,開始關心都市環境的品質。回國後投入大學教學與台灣都市空間的改造,1996年新莊「福營綠廊設計」與2001年「新竹火車站站前廣場設計」分別獲得內政部設計獎。作者長年關心台灣城市人本環境之改造議題,擔任內政部營建署、交通部與地方政府委員,並持續在報章與政府網站發表人本城市相關專文。

  自2001年起投入新竹六燃二戰遺址與眷村的保存工作,近十年執行多件新竹市文化局的六燃相關計畫,主編「大煙囪下的故事」一書。2013年起持續結合中原景觀與建築系師生,以六燃基地為城市提出規劃願景;2015、2020兩度主持新竹六燃跨校系聯合設計營與設計展,讓更多民眾與大學師生共同關心新竹二戰遺產與城市未來的發展願景。
 

推薦序 4
作者序 7

PART1 空襲「二戰城市」–新竹
1 新竹空襲:二戰盟軍首度轟炸台灣 18
2 新竹全城戰爭末期的空照大圖 24
3 戰爭砲火下的新竹六燃 28
 
PART2 空中看 新竹六燃THEN&NOW
4 六燃全區四個階段的變化 32
5 五個廠區的變化 40
6 180°全景75年的改變 52
7 六燃地標 大煙囪 56
 
PART3 地面看 新竹六燃THEN&NOW
8 二戰時期 61
9 眷村時期 87
10 眷村之後 119



  與新竹六燃的相遇,始於一個偶然。

  2001年暑假,我負責設計的新竹火車站站前廣場正在施工,常待在新竹工地;一天午後帶著學生尋找畢業設計基地,當開車在新竹東區遊逛,突然遠方的一根大煙囪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那天我們走進了大煙囪和廠房;一晃20年過去了,我從一根煙囪接觸到一個廠房,延伸到一群廠房,兩群廠房,逐漸知道什麼是「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什麼是霜毛蝙蝠,寡婦樓、忠貞新村,什麼是地下油庫、觸媒工廠。

  認識新竹六燃的過程,對於身為新竹人的我,像是一個對自己家鄉身世重新探索的歷程。記得1987年夏天到紐約念都市設計研究所,由於開學第一堂課要每位同學介紹自己的城市,於是我花了點時間在新竹拍照找資料,好向外國同學介紹「新竹」,沒想到這個作業讓我一時之間沒有頭緒,最後除了放上幾張新竹市地圖和老建築的照片,我對家鄉城市的身世,竟沒有太多能說的。事隔多年,我對新竹和六燃的身世稍微理出了一些脈絡,曾經帶過四十幾次的六燃導覽,演講數十次,記得有一回在交大演講「二戰遺址解密:新竹六燃」, 會後有位研究生跑來問我:「老師,我是新竹人,為什麼從來不知道新竹有這段歷史?為什麼課本裡都沒有教這些?」她既疑惑又渴望的神情讓我一時語塞,之後我告訴她:「現在你知道了,也去告訴別人好嗎?」

  新竹六燃的故事就像是一段塵封已久的史詩,是在同一個空間裡的兩段時間,兩群人;這兩群人在二戰時原本是敵人,卻先後在這塊土地上留下印記。日本海軍於1942年在新竹設立大型燃料廠,日本投降後停廠,日人遣返,新竹六燃廠內許多機密的設計圖、文件檔案可能銷毀,一段歷史就此塵封。自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1949年另一批從大陸撤退來台的軍民進駐了原六燃的土地和廠房建築,他們對前一段歷史全然不知,就展開了第二段的歷史,一住一甲子,原本的他鄉成為孩子的故鄉,叫做眷村。

  我老家住在離六燃不遠的學府路上,雖然不是眷村,我和弟弟在培英國中和新竹中學的同學有許多就住在大煙囪附近的眷村,當時少不更事,課本也沒有教,無緣和這段史實早點產生連結,深感遺憾。第一次帶市府官員進入大煙囪廠房,是在2001年九月左右,當時的都發局長主動提案,準備將大煙囪廠房提報為歷史建築,結果大煙囪廠房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已經是2010年的事了,期間我曾經做過噩夢,夢到和新竹的文資夥伴,站在已經被拆毀的大煙囪廠房廢墟之上。之後在國防部眷改計畫推動之中,另外幾群隱沒的六燃廠房陸續受到關注,我有幸在過去十年中和新竹市政府一起推動六燃的文資保存工作,執行了新竹市文化局的四個計畫案,調查新竹六燃的文史和遺存建築,見證了那段文化保存和城市開發的折衝過程,也不幸目睹了珍貴的二戰文化資產,一再不敵零和的土地開發思維,錯失保存與開發可以雙贏兼顧的契機。

  近幾年我有幾次機會帶領國外學者到新竹六燃導覽,包括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教授Brian Goody,澳洲國立大學教授 Kenneth Taylor,和日本九州大學教授藤原惠洋,三位都是國際上很有聲望的的文資專家,他們對台灣還留有這麼重要的二戰工業建築群感到驚訝,更對於日本的戰爭廠房,轉變成為國軍眷戶居住的「屋中屋」感到驚嘆。因此我深感新竹六燃的文資價值,不只是新竹市層級的,它是與歐洲、亞洲所有的二戰工業遺產具有相同的意義與高度,是國際級的,它應該受到相對的保護與重視。

  想要透過古今影像對照的方式出版《二戰工業遺址 新竹六燃 THEN &NOW》一書,是越來越感受到時間帶給城市變化的震撼,當我站在和老照片相同的拍攝點,看著相同視角的前後變化,那個感受是很難用語言文字形容的,在古今影像的對照中,有感動,有感慨,更有感傷。會用THEN & NOW作為標題,其實深知,沒有一張照片是真正的NOW,或許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勉強算是NOW,然而這個NOW卻也立即成為了THEN。

  世人都想要在時間流逝之中抓住永恆,照片影像就是將變動的人事物凍結在按下快門的當下,帶給人一種永恆感。本書的照片不論是空中照或地面照,是二戰時期的THEN或是2020的THEN(NOW),都期望呈現出相對應於真正現在的各個曾經,好讓我們更珍惜還能觸摸見證得到的「現在」。

  新竹是個有歷史,有偉大故事的城市,這本書算是一本訴說新竹與新竹六燃變遷的影像故事輯,讓台灣在二戰期間的戰爭史實,戰爭工業建設,新竹城市與六燃的變遷發展,六燃廠房與眷村的共生融合,能夠做一個比較完整的呈現,好為城市未來的規劃設計梳理出她獨有的脈絡,更為新竹的城市願景,找出真正來自城市身世故事的線索。

 

1 新竹空襲:二戰盟軍首度轟炸台灣空襲砲火下的二戰城市:新竹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美國正式參戰,使得日本原本在亞洲的軍事行動,提升至與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對抗,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開啟新的一章。二戰期間,台灣第一次遭受美軍空襲是在1943年11月25日,轟炸的目標是新竹,稱為新竹空襲;美軍於11月3日經由空照圖判讀,新竹機場停放88了架飛機,決定發動空襲,但由於天候惡劣阻礙了行動;在11月24日的空照圖確定機場地面仍有81架飛機,而於第二天正式發動攻襲。 右頁這張照片是攻擊行動前三週美軍飛航隊於11月4日拍攝的空照圖,從照片中可以清楚辨識新竹市區方格狀的主要路網,接近畫面中心偏上方,多條道路相交匯的結點即為東門圓環   ,東門圓環往右為現在的中正路,路底即為新竹火車站 ,圓環往上下的街道為東門街   ,畫面最右上角為十八尖山 和山腳下的新竹中學 ,此時期新竹市的已開發範圍還很有限。 照片中有許多編號和索引線,標註重要的城市結點,作為後續轟炸任務的目標鎖定,編號的排序是否與轟炸的優先次序有關,難以確認,然而編號1的縱貫鐵道與編號2的新竹火車站,做為城市對外運輸的主動脈與主要關口,則顯然是必須最優先要破壞的,事實上他們也在轟炸中遭受到嚴重破壞;其餘的目標主要是橋梁(20、21、22、23)、集會所(12)或學校(10東門國小、13竹師附小、14新竹國小、15新竹師範大學、16新竹高中、新竹女中(無法辨識編號)) ,一般民眾的住宅區並未明列入轟炸的目標;對照戰爭末期的美軍航照圖,上述六所學校建築都仍然完好,並未受到轟炸波及,或許圖中有些編號的標註,是需要特別避開轟炸的目標。 1943年11月25日的新竹空襲是由美國第14航空隊執行,轟炸機隊包含中華民國空軍參與的中美空軍混合團,從中國江西省的遂川起飛,進行第一次對台灣空襲。之所以選定新竹機場,是因為太平洋戰爭開戰後,新竹機場的地理位置就位於日本本土與南洋之間,許多日本轟炸機與戰鬥機都是經此轉往東南亞與太平洋戰區,與盟軍作戰。根據11月24日的偵查情報(p.22)顯示,當時新竹機場共有81架飛機停在機坪,準備向南增援。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