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裡用不到錢 查克.菲尼人生故事:一場散盡家財的神祕布局 | 做自己 - 2024年11月
天堂裡用不到錢 查克.菲尼人生故事:一場散盡家財的神祕布局
比爾.蓋茲、巴菲特大力推崇!《經濟學人》、《彭博商業周刊》年度好書!
查克.菲尼:我不需要很多錢,
因為我不打算過那種需要很多錢的生活。
我們這些上班族,終日為錢而憂,總覺得財富越多,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安心。
但其實我們很少真正安心,因為錢,從來沒有足夠的一天。我們總是有各種未滿足的渴望,總想像著,如果能賺更多錢就好了。
《天堂裡用不到錢》講的,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個跟你我一樣,來自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長大後賺了很多錢。可是有了錢之後,他並沒有像一般人那樣,追求更高檔的生活。相反的,他決定讓自己過得更簡單──就像小時候那樣,擠公車、穿平價的衣服、吃簡單的食物。
我們常說,懷念小時候那種簡單卻快樂的生活,但實際上往往當存到錢或領到獎金,卻急著想擺脫過去,想買更多更新的東西。然後當東西越買越多,家裡越來越亂,心情也越來越糟。何苦呢?
菲尼發現,當他不想過那種需要花很多錢的生活,心靈從此獲得解放。他不再需要把人生花在滿足自己的慾望上,而是開始能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所以只要生意上賺到錢,他就拿出來捐給學校、教會、弱勢團體。
奇妙的是,隨著他幫的人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最後大到讓他成為富比世排行榜上的人物。而他不改初衷,照樣把一生賺來的兩千多億台幣,全部捐出來做善事。
Why? 因為──他說──天堂裡用不到錢。
菲尼的善行,以及DFS成功的精采故事,外界得知甚少,直到本書出版,世人才得以一窺DFS零售王國的創建歷程,以及菲尼為了低調捐款,所採取的神秘布局。
這部獲得高度肯定的傳記,也是一個精采的商戰故事,從菲尼如何白手起家、環繞全世界追逐商機、搭上經濟起飛的浪頭、搶貨源、拓展據點,到用盡心機與對手爭奪專賣權、股東因不合而內鬥,甚至還有如何在公司最有價值時獲利脫手的第一手內幕,每一個篇章都是商業史上的經典研究教案。
布拉格修女為他禱告,數以萬計窮孩子終身受惠!
不煩惱這一生賺多少錢才夠,當下解放你的心靈!
康乃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共同推崇的人生典範
名人推薦
菲尼是真正了不起的聖人……世界各地的大學校長每天都該感謝上帝賜給他們查克。──康乃爾大學榮譽校長 法蘭克.若茲
他一生中讓幾百萬人的生活更美好,因而如果任何人臨死前可以說自己有菲尼百分之一的成就,那麼他就是個非常特別的人。──前澳洲駐越南大使 曼恩
我覺得他瘋了,神經病,但這跟他的慈善行為很一致;我愛查克,他是個大好人。──好朋友 厄尼.史騰
「大西洋基金會」在愛爾蘭……開創了一個新紀元……這歸功於一個無私、克己自制的人,那就是查克.菲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薛慕斯.希尼
查克.菲尼不但在教育與研究領域中做出重大、獨特、極度慷慨的奉獻,造就了愛爾蘭的種種發展,同時也協助促進北愛爾蘭的和平進程。──愛爾蘭前首相 貝提.艾亨
作者簡介
康納.歐克勒瑞 Conor O’Clery
《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記者,曾獲新聞獎項及書籍著作獎項。曾任《愛爾蘭時報》駐倫敦、莫斯科、北京、華府、紐約特派員。撰寫過有關俄羅斯、愛爾蘭、美國政治的書籍。現居愛爾蘭都柏林。
譯者簡介
尤傳莉
生於台中,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著有《台灣當代美術大系:政治.權力》,譯有《你在看誰的部落格》、《圖書館的故事》、《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隔離島》、《殺人排行榜》、《火車大劫案》、《依然美麗》等小說與非小說多種。
導讀 平凡的美好生活/沈雲驄
作者誌 這位億萬富豪真正教給我們的事
序曲 一九八四年感恩節,在巴哈馬群島……
第一部 致富
第1章 十歲就展現賺錢天賦的「搗蛋鬼」
第2章 再也不玩機率遊戲
第3章 亮出刻著字母C的戒指
第4章 永遠在想新點子
第5章 騎在老虎背上
第6章 永遠被成功的欲望驅動
第7章 Duty Free,跟菜攤子一樣大
第8章 智鬥香港鱷魚幫
第9章 看出別人看不見的商機
第二部 隱身沉潛
第10章 愈來愈節儉,也愈來愈有錢
第11章 我不需要很多錢
第12章 瀰漫著恐懼氣氛的四人密室
第13章 想成為百萬富翁?先變成億萬富翁就行啦
第14章 別問,別說
第15章 再也不想踏上百慕達
第16章 搭上了一股大浪
第17章 富有,無情,有決心
第18章 不再安眠的夜晚
第19章 失敗的交棒
第20章 帶我去看新建築
第21章 這世界,是個荒謬的地方
第三部 決裂
第22章 這不是我所熟悉的日本觀光客
第23章 斬斷與DFS一輩子的聯繫
第24章 一場併購官司,揭開了他的祕密
第25章 遇上天生的生意仔
第四部 捐出去
第26章 錢,不能支配我的人生
第27章 保險箱裡裝滿了十六億美元
第28章 一通兩毛錢的電話
第29章 改造一個國家
第30章 你出兩千萬,我也出兩千萬
第31章 練習簿上,多了古巴和南非
第32章 四大鉅富,四種生活
第33章 趁我們還活著
第34章 午餐之前,把樹種好
導讀
平凡的美好生活/文 沈雲驄
也許你沒聽過查克‧菲尼這個人,但只要你出過國去過機場,很可能就光顧過他開的免稅店: Duty Free Shop。
讀這本書(英文書名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舊版中文書名《趁我們還活著》),就像看一部節奏緊湊的電影,帶我們走進一個截然不同的商業世界,看這位有智慧的老富翁,如何一次又一次在商場上旗開得勝。
身為企業家,菲尼比誰都精打細算。當年,DFS要到各國機場投標,標金都靠他的精準預估。創業那段期間,正是日本經濟起飛的年代,旅客傾巢而出。就像今天的陸客,人數多,撒錢姿態兇猛,「把累積已久的存款,用來買家鄉買不到或價格太貴的舶來品,」菲尼說,從烈酒與香水,搶到手錶、鋼筆、珠寶與皮件。「最早的那批日本客人都是鄉巴佬,走進店裡後,解開皮帶脫下褲子,從跨下掏出兩疊日幣,」他回憶:「一邊吼叫一邊血拚。」「櫃台常常被日本人推倒,壓到售貨小姐身上。」
更神的是,海削了日本客人後,他並沒有把從日本客人身上賺來的白花花日幣,直接存進銀行。相反的,他判斷日幣會隨著日本經濟起飛而升值,因此他特地跑到匯豐銀行,租了一個超大型保險櫃,然後要員工們每天用鐵皮箱裝著鈔票,放到保險櫃去。囤積好幾個月,看到日幣大升值後,再拿出來兌換,狠狠地又賺一筆匯差。
從接手這家免稅商店那一刻起,直到後來將股份賣掉退出江湖,這位神祕富豪總共賺走了兩千多億台幣。如果你平常就愛看財經書,不要錯過這一本。
別忘了,我們都有幫助他人的義務
但這本書,不只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有為者亦若是的白手起家故事,更不是那種成功企業家高調炫富的作品。正好相反,多虧了有這本書,今天大家都知道了,菲尼極可能是所有億萬富豪當中,生活最低調、最簡樸的一位。他沒豪宅,沒私人飛機,出入若不是開著多年前買的中古車,就是搭公共交通工具;就算搭飛機出差,也只肯坐經濟艙。人家開董事會,有黑頭車司機接送,前呼後擁;但是菲尼通常拎了個環保袋就出門,開完董事會再搭公車回家。
「假如川普過著完全相反的生活,他就是查克‧菲尼。」《紐約每日新聞報》這樣形容菲尼的作風。
別誤會,菲尼這本授權傳記要講的,也不是什麼「人要活得簡樸」、「不浪費」之類的大道理,更沒有要大家像他一樣,如此富有卻如此低調。「錢是你們辛苦打拼賺來的,」他說,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要怎麼花。
英國的《經濟學人》、美國的《紐約時報》、《彭博商業週刊》等媒體,之所以不約而同地給這本書極高評價,是因為菲尼在書中傳達了一個影響世界深遠的人生觀: 一個人有多成功,與存到多少財富無關,而是要看他如何分配與運用所賺來的錢。
他深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除了把錢用在讓自己過得更好的事情之外,只要經濟能力許可,都有幫助別人的義務。
因此,菲尼做了一個後來震驚世界的決定: 他把自己所賺來的錢,全部捐獻出來。是的,全部,約兩千多億台幣。不是這裡捐一點那裏給一點,也不是等到自己百年以後才奉獻,而是趁自己還活著,就把全部財產捐出。
WHY? 好不容易把生意做這麼大,為什麼不好好享受成功致富的果實,為什麼不留給子孫吃上幾代,卻選擇把白花花的財富送得一乾二淨呢?
有了錢,要回去過小時候的美好生活
首先,菲尼說,他創業的初衷,本來就不是想當有錢人。他只是認為,應該努力工作而已。其次,努力工作掙來這麼多錢,很開心是當然,但他卻不覺得需要因此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某些人有錢會得到快感,但我不會。」對他而言,成功不等於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人有了錢,會開始追求更高檔的享受,例如豪宅名車、好酒精品,總之,想盡辦法讓自己與家人,擺脫過去的生活型態。
但他相反,「我努力過那種我小時候過的生活,」他說:「那種平凡、快樂無慮的生活。」在書中,他回憶從小跟著父母過的那種節儉日子。他所謂的節儉,並不是那種勒緊褲帶地苦苦省錢,而是單純的討厭浪費。例如手錶,「一個十五塊美金的錶照樣走得很準,我何必花錢去買勞力士呢?」同理,他出門搭巴士,拒絕大禮車接送,也是因為壓根兒覺得多餘。「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要找個人開著六門凱迪拉克來載我,」他說:「用走的,還讓我更健康呢。」
菲尼發現,當他不想過那種需要花很多錢的生活,心靈從此獲得解放。他不再需要把人生花在滿足自己的慾望上,不再為了追逐更高檔消費而終日想賺更多錢。他開始能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於是只要生意上賺到錢,他就拿出來捐給學校、教會、弱勢團體。
年輕時的菲尼,受到卡內基很大的啟發。卡內基於一八八九年發表的《財富》,據說他讀了很多遍,也常要求家人與他所帶領的主管閱讀。「利用財富的最佳方式,」卡內基說:「就是提供有志者向上爬的梯子。」這句話,後來也成了菲尼的座右銘。
菲尼的善行今天已不是秘密,網路也瘋傳過,你可以google一下,就明白為什麼布拉格的修女為他禱告,為什麼從越南、愛爾蘭到南非,數以萬計的孩子感謝這位大慈善家。
他所身體力行的Giving While Living(生前捐獻)觀念,很快就在世界各地傳開。比爾蓋茲與巴菲特這兩位地球上最有錢的人,正是受到他的感召,決定有為者亦若是,一起趁自己還活著,就把大部分財產捐出,只留一小部分給子孫,其他的用來改善世界。
只是說也奇妙,隨著他幫的人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財富越滾越多。總計下來,DFS的成功,讓菲尼與另外三位股東都成了令人稱羨的大富豪。
有趣的是,本書也讓我們看見四位DFS創業夥伴,在致富之後分別選擇了四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例如另一位大股東米勒,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富豪典型──熱中上流社會生活,住豪宅,開名車,出入最高檔的場所,享用一切最頂級的東西。另一位股東帕克,雖然也活得很頂級──住在瑞士一棟俯瞰日內瓦湖的古堡,但與米勒不同的是,他非常低調,從不接受採訪,過著隱士般的生活。第三位股東皮拉洛,股份較小,則是在致富之後把錢全用在「生活」(對自己好)與「給予」(對社會好)這兩件事情上,日子過得不錯,但帳戶裡從來沒有像米勒與帕克那樣,擁有驚人的數字。
至於菲尼,據說將家產全部捐出之後,有一度名下的資產還不到一百萬美元。
So what? 「裹屍布上是沒有口袋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