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慾望與幸福:亞里士多德論「不自製」的可能性 | 做自己 - 2024年7月

知識、慾望與幸福:亞里士多德論「不自製」的可能性

作者:陳瑋
出版社:浙江大學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ISBN:9787308184458
語言:繁體中文

不自製的可能性問題是西方倫理理論史上的一個著名難題,其難點在於能否對人類理性與欲望之間的關係提出一個恰當的判斷與說明。承認不自製的可能性就意味著承認理性能力在實際的人類生活中作用有限,而一種以理性為根基的倫理生活的可能性也將因此遭到質疑。
 
陳瑋著的《知識欲望與幸福(亞里斯多德論不自製的可能性)》主要考察亞里斯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第七卷第三章對這個問題所做的討論,旨在說明即使在今天,即使經驗科學研究和倫理理論創新已經取得了重大發展,亞里斯多德當初對人類欲望所提出的獨特理解,依然能夠提供重要支持、幫助我們進一步去探究不自製問題、反思人類道德的基礎以及幸福生活的可能性。

導論 不自製akpaoia問題與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當代意義
第一節 古代哲學視野下的“不自製”問題
第二節 從“不自製”到“意志軟弱”:問題的當代意義
第三節 幾種重要的解釋方案
1.蘇格拉底:無人自願作惡
2.亞里斯多德:確實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不自製
3.黑爾的“評價性判斷
4.大衛森:“深思熟慮的理由
5.大衛森之後的爭論與發展
第四節 本書的論證思路

第一章 知識、行動與實踐三段論:不自製何以可能
第一節 NE7.3 :不自製何以可能
第二節 如何理解亞里斯多德的“實踐三段論
第三節 “中項”與“品格”:對傳統解釋的捍衛與修正
第四節 對幸福的欲望:新方案的提出

第二章 自製如何可能
第一節 傳統解讀視野下的“自製
第二節 一種可能的解釋方案:自製與對於幸福的欲望
1.亞里斯多德對自製的說明
2.特殊欲望不等於二階欲望
3.特殊欲望如何戰勝其他的競爭性欲望
4.承諾與自製

第三章 欲望的本質:《論靈魂》
第一節 感覺作為欲望的來源
第二節 感覺是否必然引起一個相應的欲望
第三節 欲望的三種形式及其統一
第四節 欲望作為行動發生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欲望、自願與不自製
第一節 人類行動的始點與亞里斯多德的“自願”概念
1.人在何種意義上構成行動的始點
2.“自願”與“不自願”的概念

第二節 自願與欲望:《歐德謨倫理學》第二卷
1.合乎原初欲望並不意味著自願
2.自願與想望
3.亞里斯多德為什麼認為自願不訴諸欲望
 
第五章 欲望、功能與亞里斯多德的“善”概念
第一節 兩種行為闡釋模型以及善概念的理論背景
1.兩種行動闡釋模型
2.善概念的理論背景

第二節 被渴望的善:作為目的
1.作為目標的善及其層級性
2.屬人的善
3.作為最高善的幸福

第三節 被顯現的善:作為功能
1.功能論證
2.功能論證的兩個前提以及可能招致的批評
3.為亞里斯多德的“功能”概念所作的辯護
4.“生產”與“高貴”:亞里斯多德對“功能”概念的發展

第六章 作為特殊欲望的“想望
第一節 如何理解“想望
1.“想望”概念本身的困難以及可能產生的誤解
2.恰當地理解“想望”:以靈魂統一性作為前提
3.想望概念的內涵

第二節 想望作為以幸福為目標的特殊欲望
1.二階欲望與實踐性承諾
2.“實踐性承諾”可能遭遇的困境與“想望”概念的優勢
結語 為什麼今天我們需要重新理解亞里斯多德的欲望概念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