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孩子的青春變化球:建中名師的親子甜蜜溝通24招 | 做自己 - 2024年6月

接住孩子的青春變化球:建中名師的親子甜蜜溝通24招

作者:陳美儒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20日
ISBN:978957135761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5元

孩子叛逆,可能是在發出求救的訊號!孩子談戀愛,是真愛還是被欲望吸引?親愛的父母──問題背後的問題,才是關鍵!
  親愛的父母,有一天,你發現孩子脫去稚氣的臉龐,開始抽高、長壯、在意外表;遇到挫折,他不再哭著躲到你懷裡,而是出去找朋友;他開始有祕密、不准你翻他書包、查他手機;他好像有私密交往對象,你卻不敢開口問,因為怕他拒絕告訴你……  這時候你終於明白,孩子走入了青春期。  孩子到底在想什麼?父母到底該怎麼做?  青春的躁動與不安,讓雙方都不知所措。
  如何觀察孩子不尋常的變化,發現他們的壓力或心結?  如何引領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從而解決困境?  面對常與孩子起衝突的問題,又該如何化解?  美儒老師在建國中學任教逾30年,她是如何與青春期孩子快樂相處?  就讓這位深受學生愛戴的super teacher教你,親子甜蜜溝通零距離!
作者簡介
陳美儒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一九九二年以「現代生活教育家」榮獲第十四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第十屆台北市教師會「special教師獎」。曾任師大國語中心、實踐大學兼任講師、建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召集人,以及大學學測、大學指考國文科試題檢視委員。目前為建國中學資深國文名師,同時也是名作家、親子教育專家。
  春風化雨任教建中逾三十年,用耐心與愛心陪伴數千名青青學子走過徬徨、衝撞的青春期,深得父母師長及所有青春兒女的信任,被公認為最佳心靈導師。如今,許多學生已成為海內外各行各業的傑出菁英!
  曾執筆《中國時報》、《聯合報》、《國語日報》、《自由時報》專欄執筆;六度代表國家前往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中南美洲及南非,擔任「海外華文教師研習營」巡迴講師。著有《三十而立:教育部核心古文30篇》、《悅讀十三經》、《成長路上,有你真好》、《大學甄選入學高手》等三十多部,均以關懷青少年成長、親子和諧、兩性情愛EQ為主題;及CD有聲書《親子EQ百分百》,著作曾獲教育部研究著作獎、中國語文獎章。

推薦序 美儒老師12大弟子應援團,感動力挺!作者序 尋找青春的心靈捕手
第一篇 滿分的考卷,未必成就滿分的人生手術刀與牛排叉的距離來自德國的「岳飛」一個跳級資優生的眼淚誰在乎第一名? 不請自來的「新同學」
第二篇 在意孩子的外表,不如關心他的內在穿個耳洞,又怎樣? 大帥哥,就是不洗澡她說,孤獨才是她的知己當孩子的理想,對不上父母的期望……青春正狂,別將賭氣當骨氣
第三篇 性與愛,您懂的比孩子多嗎?死黨的女友愛上我?!「貴公子」遇見「拜金女」失控的情與慾一顆禁果的重量肚子搞大了,怎麼辦?夏娃愛上夏娃,亞當尋找亞當愛的是你,還是名校情結? 遇見愛情「金光黨」?
第四篇 孩子過得快樂,比功成名就更重要!大海的聲音,只能在夢裡尋覓光頭少年的心,在下雨「完美」背後的真相何必非要追求百分百? 「走了」一個資優生之後……學習欣賞生命中的每一段風景

作者序
──尋找青春的心靈捕手
  教學、寫作和演講,一直是我多年來工作的主題;在物換星移、歲月嬗遞間,校園早已成了我生活中第二個親密的家。
  「心中感覺被愛的孩子,就不容易變壞」,一直是我執著的教育理念;我始終相信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帶給人希望;愛,則是給予人走向光明的最佳能量。
  「關懷與真誠相待」,是我向來堅持的溝通方式;唯有透過真情溫柔的溝通,才有頑石點頭、叛逆誠服的可能。
  不管是師大剛畢業的三年「國中時光」,或是這已逾三十年的「建中紅樓生涯」,以及其中五年兼任「大學講師」的日子;朝夕與這群青青子衿相處,對於這樣年輕驛動不定的青春兒女心,這樣憂喜怨怒不安的青春兒女情,也就有了更深更濃的關注和瞭解。
  在我年平均近八十場的專題演講中,大約有三分之二場次,主要是以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為對象。
  演講會後,常遇見中年媽媽淚光閃爍、眉頭糾結的問我:「老師呀,我們這樣愛他、疼他,為什麼孩子還是這麼不聽話、不懂事?」也有老師這樣對我說:「就因為愛他們才管他們,沒想到卻引來他們更多抱怨!有的還故意把我取難聽的綽號。」
  更多的年輕學子、青春兒女卻是這樣告訴我:「唉呀,受不了啦!口口聲聲說什麼都是為我好,結果是這也管,那也管;一下子嫌我成績差,一下子又批評我朋友太多。說嘛,到底要我變成什麼樣子,才是他們想要的標準?」
  是呀,人人都說我愛你。因為愛你,因為對你有所期待,所以才管你,才碎碎念;可是為什麼偏偏有那麼多年輕的心靈在面臨被管、被期盼、被指責時,卻一心只想閃躲,想逃得遠遠的。
  記得幾年前的一個母親節,有一家文教基金會對臺北、高雄兩大都會四千多位,家有青少年的母親做問卷調查:結果是近四成六的母親自認很了解孩子;可是對六千多位青少年男女做同樣問卷時,竟然只有兩成一的孩子,勉強認為父母稱得上了解自己。
  為什麼爸爸媽媽跟兒女之間,對事情的認知,會有這麼大的反差?這個差距是不是隱隱約約在提醒成年的我們:許多爸爸媽媽和兒女之間的觀念想法,仍有待了解和溝通?孩子的「心靈捕手」到底在哪裡?
  回想我的青春少女時光,傲慢和自卑總是經常在心底糾纏;青春帶給我的衝擊與困惑,翻遍了課本也尋不著答案。學校書頁裡,沒有告訴我,同儕的友誼該如何經營獲得?友情跟愛情又該如何界定?
  情愛中,如果摻雜了肉體情欲,是不是從此就不再純潔?所謂的純潔就是守身如玉嗎?我感覺自己總是在理智與迷惘之間懸擺。
  在那屬於神采飛揚,青春紅顏的流金歲月,莫名的常感到寂寞、孤單;面對內在,我竟是極欲掙脫世俗教條,滿載反叛思維浪潮;我不知道何去何從,不知如何紓解。那是我曾經跋涉得十分寂寥、深感徬徨的「慘綠」青春年華。
  也許就因為:我曾在多次考試挫敗中,無助的擁著棉被在暗夜中啜泣;我也曾因為遭受同學誤解、被人排擠,孤立無援獨自躊躇黯然。所以,我更因此學會讀懂每個青春容顏背後的真實心底聲音。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卻也是危機四伏。年輕的生命充滿各種可能,每個年輕個體就好似一顆顆青澀的變化球。一句鼓勵讚賞的言語、一種尊重信任的態度,可能造就他(她)向陽、健朗的一生;一句沉重偏頗的批評,一個輕蔑不當的傷害,也可能變成他(她)內在的陰影,甚至成為終身焦慮不安的根源。
  在長久與青春兒女真實朝夕相處的經驗與觀察中,在多年來,國內、國外數百上千的巡迴演講裡,我傾聽了無數來自各地青少年男女的心聲。依統計歸類,我發現當代的青少年面臨四大煩惱:學業功課、親子溝通、情感問題及混合了生涯規畫、性別取向、家庭變故的個人困擾。
  於是我決定以二十四個主題故事,來破解青少年男女的四大煩惱。希望透過這些充滿悲歡憂喜、有笑語、有淚影的人物故事,讓爸爸媽媽們在輕鬆閱讀中,得到孩子「叛逆」行為的通關密碼;讓所有青春不安定的心,從故事中找到陽光正向鼓勵的力量。
  《接住孩子的青春變化球》一書,表面寫的好像都是建中、著名女中的故事;事實上,它代表了不論是來自鄉村小鎮或大都會,不論來自普通中學、高工或商職孩子;所有青春男女的縮影,所有青春兒女可能遇見的困境。
  「請不要走在我前面,因為我不喜歡去跟隨;請不要走在我後面,因為我不愛充領導;我只期待,請與我同行。」這是哲學大師卡繆的名言,我想也表達了世間無數青春兒女的心聲。
  希望透過本書中裡面大大小小的故事,能牽引身為父母的有所省思,因此和孩子的心更貼近;身為孩子的青春的你,也許在那每個故事的背後,找到潛藏的自己,因而領悟爸爸媽媽的愛心。讓人間親子之情,更加甜蜜、更添溫馨。

一個跳級、資優生的眼淚跳級的資優生,總是頂著「聰明」的光環,但在那光環之下,孩子得承受多少超齡的心理壓力,面對多少想像不到的難堪處境呢?「老師,我想留級!」少年放下攪動咖啡的小湯匙,突然抬起頭來對我說。「留級?為什麼?要留到哪裡去?」少年各科總成績平均高達九十四點五,是全班之冠;甚至在高二全學年三十三個班級、將近一千五百人之中,也是名列前茅。「老師,我,我想留級兩次,留到國三去!」少年睜著一雙聰穎黑白分明的眼睛,神情認真的說著。晶瑩飽滿的眼淚卻已迫不待發的奪眶而出,撲簌簌地掉落到咖啡杯裡。「留級就可以解決問題嗎?你目前功課這麼好,又要從何留起?心裡難過,有煩惱不能處理,不妨說給我知道好嗎?老師說不定可以幫你。」輕輕拍撫男孩的肩頭,可以清楚感覺到少年因埋首哭泣而不斷顫抖。少年在很小很小、大概只有兩、三歲的年齡,我就看過他了。當時我正懷著第一個孩子,心情十分緊張,外子陪著我,特地前往拜訪這位名氣十分響亮的婦產科醫師。到了名醫位在中山北路巷子裡的家,在客廳就看到小男孩一個人很乖、很安靜在角落堆積木。小男孩的母親走入客廳,喚著他的小名要他叫我阿姨。小男孩很聽話,很快從地板上站起來,圓圓臉、笑嘻嘻的,咬字不是很清楚的直呼我:「姨—姨—」後來,在醫院醫護人員口中才知道,小男孩的母親——那風度高雅的婦人——也是一位名醫,不過跟她的先生不同科,為了全力照顧小男孩,據說她毅然辭掉了醫生的職務。沒想到多年後的今天,昔日的小男孩竟成為我的學生。再次見到少年,總有幾分似曾相識的感覺,從我為學生建立的個人檔案資料中,很快就發現他原來就是那位名醫的孩子,那個多年前我就見過,曾喚我「姨—姨—」的小男孩,現在來到我任課的班級。對這少年,也就不免多了幾分關注。雖然我不是少年的班級導師,不過少年的同班同學卻一直跟我很親、很要好。所以,當校內舉辦籃球、排球賽或大隊接力時,我除了為自己的導師班在場加油吶喊,還常常得「趕場」為少年的班級加油打氣。沒多久,我就觀察到少年在班上總是「形單影隻」,好像沒什麼可以開懷對談的同學。這時的孩子,正值十七歲、荷爾蒙旺盛分泌的年紀,凡事老喜歡往「情色」聯想。當念到漢初政論、辭賦家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說到「度長絜大」四個字,同學總愛拿身體的第五「肢」來聯想,然後有意無意地起鬨玩鬧。我卻發現少年不曉得是搞不懂同學的「性」致涵意,還是對這種玩笑視為「無聊」之事,他總是孤伶伶的不笑也不鬧,成為特殊的獨立「絕緣體」。好幾次,我特地藉機讓少年為我收作業,單獨跟他談天,問他:「爸爸媽媽還是那麼忙嗎?姐姐現在讀哪一所大學?班上有什麼談得來的同學?」提到家人,少年輕輕皺起眉頭:「爸爸現在自己出來開醫院,更忙了。姐姐在高雄念醫學系,媽媽從去年就陪弟弟到美國讀書,一有空就會回來看看,要我和爸爸多注意營養健康。」再說到同學的相處,黯然神色就浮上臉龐:「其實我也知道同學沒有惡意,只是有些人老愛有事沒事就拿我開玩笑,笑我是國中生小弟弟!有時候,我會覺得很煩、好不舒服……」原來,少年在國小只念到五年級,就因為「資優」跳級升上國中;到了國中,在爸爸媽媽全力以資優為前提的情況下,為少年找來各校名師,在一對一的高價、高酬勞指導下,特別加強學科能力。果然,少年在國中二年級結束時,立即被甄選為資優保送生,不必經過高中聯考就跳級直升這所為無數青少年父母羨慕、被許許多多國中生視為第一首選的「建國中學」。因此,他比班上同學整整小了兩歲多,根本還沒正式進入青少年發育期,個子更是全班最矮小的。雖然他的天賦好、數理領悟力強,可是無論心智年齡和身材,都比同學稚嫩許多。在十七歲男孩最熱愛的籃球架下,他那小小的身高成為許多同學不願與他搭檔的「罩門」,同學笑說「天龍地虎」已難搭配,而他卻是更可怕的「天龍壁虎」。課堂上,青春少年兄習慣的兩性話題,他也因聽不懂、無從加入而倍感孤寂。少年的純真善良令人心疼,他的無奈與無助,我更想多予扶持,於是約了他在放學後一起到「金石堂書店」看書,在「金池塘」吃晚飯。在書架前,我選了長銷型的《海倫.凱勒傳》,還選了當年紅極一時的暢銷書《別鬧了,費曼先生》以及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送他。結果,少年捧著書,竟楞楞的問我:「老師,海倫.凱勒是誰呀?費曼先生是做什麼的?」我才驚訝的發現,天才資優跳級生除了課本、除了資優鑑定考科是他最熟悉的事物,對其他知識見聞、課外閱讀竟是那麼薄弱。這樣一個令天下多少父母為之驚羨的跳級「資優生」,在整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除了不斷考試、解題,到底看過什麼課外書?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倪匡的科幻可曾碰過否?「坦白告訴老師,我向來只念考試會考的書,其他跟考試無關的小說或漫畫書,爸爸是不准我碰的。」少年一副「不食人間煙火」、名正言順的模樣,實在教人難過又訝然。當少年在餐桌前,哭著低嚷:「老師,我真的想留級,我想留到同年齡的班級去,我不要老是被人當小弟弟。」那時,我才猛然驚覺,鹹鹹的淚水不曉得什麼時候,滑過我的唇畔。在得知少年內心的苦楚之後,我很清楚我沒有能力改變他名醫父母的心態與想法,但我想,至少可以先從少年周遭的同學「著手」。於是我請同學收歛玩笑的言行,以減輕少年對「小弟弟」一詞的心理負擔。在我的鼓勵、安排下,他也開始學會與同學融洽相處。少年最終沒有跑去「留級」,他不到十七歲就參加大學聯招,以第一志願考上臺大醫學系;人家醫科要念七年才畢業,他卻六年就修業完成;兩年前升任主治醫師,繼承父親的志業克紹箕裘。那曾經在我面前落淚、想要留級的少年,還是發揮了他的天資聰穎,順利走完這條艱辛的路。甜蜜補給站回想當年,當我看著少年淚珠掉落咖啡杯的當刻,我因為心疼和難過,曾衝動的想跑去找少年的爸媽理論:你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出於個人的虛榮、愛面子?你們知道孩子在跳級資優生的光環下,得承受多少超齡的心理層面嗎?你們知道孩子在比一般同學小兩歲多的情況下,要面對多少你們想像不到的難堪處境嗎?越是善良、懂事的孩子,不管自己能否負荷,總是把遭遇的苦水,硬生生的往自己肚裡吞;等哪天累積到滿溢、飽和的狀態,情緒就會有如江河氾濫般潰堤,那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可能會超乎所有人的想像。跳級資優少年的真實故事,還好最終有了圓滿的結局。可是這並不保證每個跳級資優生,都可以在父母不知情、同學不明瞭心境感受下,安然健康、愉悅成長。跳級資優少年的故事,發生在十六年前。但令人遺憾、心痛的是,在少年畢業後的第二年,學校的一個數理資優班,一年「走」了一個學生,三年「走失」了三個資優生。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