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駕駛健康與輪班管理制度研究 | 做自己 - 2024年11月

職業駕駛健康與輪班管理制度研究

作者:劉紹興
出版社:勞安所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ISBN:
語言:繁體中文

  目 的:客運業與其他大眾運輸產業在重視疏運品質的同時須擔負乘客生命財產與行駛中其他用路者的安全,而攸關工作表現的關鍵之一就在於職業駕駛員的身心健康;同時,工作條件與工作環境亦為客運職業駕駛員整體表現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國卻鮮少台灣地區職業駕駛員身心健康方面之研究報告。本研究目的係
  1. 建立客運職業駕駛員之研究世代,以利未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追蹤研究。
  2. 利用健康檢查瞭解客運職業駕駛員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中風)、腸胃道疾病(例如:胃潰瘍及消化問題)、肌肉骨骼疾病(例如:背痛及頸痛)、癌症等之分布狀態及其相關因素。
  3. 利用健康檢查收集客運職業駕駛員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身高、體重)、血壓(收縮壓、舒張壓)、血糖濃度(blood sugar)、血液膽固醇(cholesterol)、血液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之分布狀態及其相關因素。
  4. 探討高職業危害暴露組與低職業危害暴露組在心血管疾病風險指標高感度C反應性蛋白與高半胱胺酸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研究方法:本研究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係一橫斷性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採用健康檢查方式收集1162位之紙本問卷調查資料、一般肝腎功能及血脂肪等健康指標,以及疾病指標(例如:新陳代謝症候群、高血壓、中風、肥胖、糖尿病等)及儲存生物檢體(血液、尿液),扣除主管、站務及保養場人員等,納入本資料分析係駕駛987位,建立客運職業駕駛健康資料庫。
  第二階段,依據輪班制度、工作壓力及工作疲勞之程度劃分職業危害等級,選取其中高職業危害組與低職業危害組各200名客運職業駕駛進行統計分析以比較高職業危害組與低職業危害組在心血管疾病風險指標高感度C反應性蛋白與高半胱胺酸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結 果:本研究利用北、中、南的轉運站及休息站進行問卷調查與健康檢查,究完成1162位調查,扣除主管、行政人員、站務及保養場人員等,納入本資料分析係客運職業駕駛987位,已達預期之目標。
  依據三種壓力模式評估某市公車歸屬高壓力職業,且某市公車存在健康問題及症狀之分率較高,包括嗜睡、憂鬱、因病住院、平均紅血球血紅素。各輪班制度在肌肝酸及三酸甘油脂之分布有統計顯著差異,此兩項理學檢查結果異常高分率以大輪班制居冠;不輪大夜班及大輪班在總膽固醇異常高分率均高且約五成;且大輪班制在胸部X光檢查異常分率最高。
  各輪班制度在心血管疾病三項風險指標之分布,高半胱胺酸及FCRS呈現統計顯著差異;其中,使用心血管疾病三項風險指標評估各輪班制度中,高壓力及低壓力工作者之分佈狀況,發現高壓力工作者之高半胱胺酸異常高分率高達八成(>12)或六成(>15),在FCRS高風險組之分率最高係大輪班制、低風險組之分率最大是某市公車。FCRS與hs-CRP存在正相關,付出回饋比值與工作支持、工作控制及工作負荷存在正相關;SSOS則分別與工作支持及工作控制在正相關,但與工作負荷為負相關,但上述相關性極小。輪班制度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指標高半胱胺酸存在正相關且具統計顯著差異,三種壓力模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指標之相關性無統計顯著差異。 結 論:各輪班制度在台灣人憂鬱量表得分之分布呈現統計顯著差異,某市公車駕駛開始出現憂鬱情緒之分率最高。各輪班制度駕駛在血紅素、平均紅血球血紅素、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及白血球異常狀況,可能需再探討因工作環境暴露廢氣環境而導致造血系統之健康問題。
  本研究使用三種壓力模式來評估各種輪班制度駕駛之壓力情形,即壓力-滿意相銷分數、負荷-控制-支持模式及付出-回饋失衡模型,工作壓力以某市公車最高。本研究使用三種指標來評估心血管疾病之危險性高低,即高感度C風險高低分布有統計顯著差異,但探究其相關性則無統計顯著差異;且各輪班制度與三種壓力模式,亦無發現各種壓力模式與三種心血管風險指標存在統計顯著差異,但此三種指標可作為預測未來,需要縱斷面研究以進行追蹤來探討其健康風險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