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記憶的城市:閱讀作家在曼哈頓的足跡 | 做自己 - 2024年5月

沒有記憶的城市:閱讀作家在曼哈頓的足跡

作者:莎賓娜.薛爾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07日
ISBN:9789867416131
語言:繁體中文

紐約擁有全世界,卻是一座沒有記憶的城市,她的文學經歷是一場變化多端、扣人心弦的探險。在所有的市區散步,從曼哈頓南端至布朗區,從布魯克林區到皇后區,一本細說從前以迄當下的城市與文學導覽。  拜電影、歌曲、小說、電視以及其它圖象之賜,很多人以為他認識紐約;然而這樣的一座典型城市其實並不存在。如同她變化萬千的形象,從愛麗絲島到布朗區,也都屬於人們心目中紐約的一部分;真實的與虛構的城市於是再也無法分離。莎賓娜.薛爾(Sabine Scholl)在紐約每一個城區漫步(遠至曼哈頓島),尋思著這個話題,跟隨愛倫.坡、梅爾維爾與惠特曼、愛迪絲.華頓、桃樂絲.派克以及唐妮.莫里森、披頭四、鮑德溫、奧斯特等人的跡印,展開一場沒有止盡的發現歷險,造訪他們工作與居住過的地方,聚點、酒館及圖書館,繪出文學城市紐約一幅多樣貌且生動的畫來。每一章皆有無數的流亡人士與賓客,當今的文學場景,關於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文學方面的反應登場,展現出猶太移民圈子、西班牙哈林區的拉丁裔,城市隔離區文化,許多其它地點和場景的緊張對立與魅力。作者簡介  莎賓娜.薛爾(Sabine Scholl),一九五九年出生,專事寫作與出版,曾長年在紐約和芝加哥工作,現住柏林。她在多所大學開寫作的課程,並擔任客座;最近一次是在日本名古屋。著作頗豐,小說《瑪麗安娜的秘錄》(Die geheimen Aufzeichnungen Marinas)(2000)是其新作。譯者簡介  楊夢茹,東吳大學中文系畢,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德國文學博士候選人,現居台北。

愛麗絲島和自由女神不受歡迎的漂流物
曼哈頓美國夢?
下曼哈頓痰盂和灰塵
格林威治村夢之共和國
東村垃圾文化
下東區新宰的雞
雀兒喜上流社會和旅館
中城賢人志士在此垂釣
上東區《你再也回不了家了》
西區與上西區巴別塔
哈林區遲來的夢
布魯克林區什麼都有一點兒布朗士區?不,謝了。皇后區的燈影
史坦登島垃圾山
流亡『故鄉』遠去,唯有『愁』留下
客人彼此都詫異
九一一我們在等另外的鞋掉下來

九一一我們在等另外的鞋掉下來關於世貿中心雙子星大樓恐怖攻擊的報導與評論,可以當作紐約所有文學神話的總結來讀,幾乎任何時候被找到的彩色照片或底片,在嘗試呈現這不尋常的情況時,都可以派得上用場。但是,透過不勝枚舉的電視和業餘攝影機播送的撼人畫面,皆無法與密集的描述相比,除了那張飛機接近大樓的照片之外,燒成灰的金屬殘骸那張想必也會存留在記憶之中,與布魯蓋爾(Pieter Breughel)1畫中損毀的巴別塔很像。最少被討論到的是災難發生時的聲響,因為沉入了這城市不停息的噪音之中;至於看照片時察覺不到的氣味,有時候會被拿出來談一談,但封鎖錢伯街以及撤離居民之後,大夥兒又覺得恢復正常了。作家兼漫畫家阿爾特.史比克曼(Art Spiegelman)2在他的漫畫系列《無塔陰影下》(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中,畫了一隻從天而降的巨大球鞋,人們尖叫著落荒而逃,漫畫對話描繪出災難後紐約的情形:居民等待下一個可能的暗殺。九一一之後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是,紐約是否變了?只要回答變或沒變即可。除了那塊化為灰燼的土地上有個坑洞,以及紀念品、運動衫與明信片所一起衍生出新的吸引力之外,觀光客大概不會留意到有何不同。居民們的確處於哀悼、壓抑之中,同時害怕恐怖活動永無止盡。關於災難之後集體深刻的記憶,譬如甘迺迪總統在達拉斯(Dallas)遇刺,需要大約二十至二十五年這麼長的時間,一座城市及其居民才會恢復過來。紐約想要結束這場心靈創傷,卻受到所謂「漂浮性焦慮」(free floating anxiety)的干擾,懸在那兒時感不安,因為常常喚起再次遭受攻擊的可能性,恐懼時時來襲,影響城市的正常生活。受到波及的,尤以心理建設不若成人那樣完備的孩童為甚;紐約學校在討論學童非比尋常的負擔以及失去的能力時,嘗試著用心理照顧的方式來加以抵制。成人一開始避免去想這件事情,以便快快返回正常,但回憶與痛苦會干擾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災難發生之後的幾個星期,也有一些正面的報導,譬如不同族群之間的緊張關係和緩了,更樂於助人,休戚相關的情誼變濃了。然而,所謂的人種素描在接踵而至的「反恐戰爭」之中,來自巴基斯坦、伊拉克或其他「流氓國家」的移民被過濾了出來,以便加強對他們的監督,有些人沒做任何違法的事也被逮捕了,平權的理想一一幻滅。二○○三年三月很勉強地去攻打伊拉克之前,巴基斯坦人和伊拉克人的指紋都得登記造冊。階級不可動搖地保留在九一一恐怖攻擊犧牲者的名單上;死去的人不少是高收入,在上東區有寓所,如同在「哀傷的容顏」(Portraits of Grief)3中可以讀到死者的生平一樣;《紐約時報》的這個專欄刊載長達一年之久。這可怕的事件發生之後,一個對紐約而言可謂正面的附屬現象要屬有一段時間沒有調高房租,尤其是曼哈頓下城的砲台公園,過去幾年來,那兒蓋起了一長列一長列的豪華公寓,看得到災難現場的房子突然不那麼價昂了,房東之所以願意低價出租,是為了避免房子空在那兒。在此期間,娛樂郊遊的興致很快地恢復生機;因賠償金而引起的爭吵與醜聞;如何展開新時代的開始;紐約所遭受的損失等,如火如荼地進行討論。愛國的責任重新被挖掘出來,譬如為了復甦經濟而鼓勵大家多多去購物。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