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 慢消費:正視平價時尚背後的浪費、剝削和不環保,學習穿出自我風格而不平庸 | 做自己 - 2024年11月
快時尚 慢消費:正視平價時尚背後的浪費、剝削和不環保,學習穿出自我風格而不平庸
你吃有機,卻不在乎身上穿的材質是什麼!?
快時尚已經快速到破壞生態環境,
身為地球公民,「慢消費」才是最佳時尚守則!
「體檢報告如下:我有六十一件上衣、六十件T恤、三十四件無袖上衣、二十一件裙子、二十四件洋裝、二十雙鞋子、二十件毛線衣、十八條皮帶、十五件羊毛衣與套頭運動衫、十四件短褲、十四件夾克、十三條牛仔褲、十二件內衣、十一條緊身褲、五件西裝外套、四件長袖襯衫、三條運動長褲、兩條西裝長褲、兩條睡褲與一件背心,這還不包括襪子與內衣褲,總計是三百五十四件……」
作者伊莉莎白.克萊曾是平價時尚的愛好者,經常迷失在炫麗光鮮卻質感低落的時尚品牌試衣間裡,某天她失心瘋地在地鐵站拉著裝了七雙帆布鞋的超大包戰利品回家時,突然感到一陣羞愧:買雞蛋時,我會仔細檢查生產履歷,但為何買衣服時卻對材質一無所知,也不清楚值不值那個價錢?
於是,她開始追溯平價時尚興起的過程,見證中價位服飾品牌和獨立零售業者的衰敗;她喬裝買家,冒險潛入中國成衣廠、前往成本更低廉的孟加拉,一探快時尚的生產流程;她假扮縫紉女工、走訪貧民窟、震驚於月薪五十美元的血汗剝削、低劣服裝材質造成的可怕污染,以及舊衣回收爆量的驚人浪費,一步步為我們揭開了平價時尚背後的殘忍真相。
我們不可能不買衣服,但我們可以減少光顧平價時尚店的頻率,了解價格背後的意義,慢慢、謹慎地挑選數量少一點、品質高一點的服飾,並且好好照顧這些衣服不被當成垃圾,用更有內涵、更有風格的方式打扮自己,而不是平庸。
本書原名:買一件衣服要付多少錢:平價時尚的真相 (2013年12月6日初版)
名人推薦
平價時尚助長人們對物欲的貪執,也讓自己的生活變加法甚至是乘法,不但淪為物質的奴隸,更無法珍惜尊重物品!──蔡淑梨,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院長
知道快速時尚的代價以後,人們也許不會停止消費,但我相信,他們自然而然會試著更有意識地消費的。──楊宗翰,FREEGAN人氣作家
「本書藉由衣服、平價時尚帶我們進到全球化現場,走入夜市的擺攤,和高檔百貨的品牌服飾,就是要我們當個負責任的消費者、慎選衣著(slow clothes)。因為購買越多衣服,就是消耗更多石油、能源與水;本書也鼓勵在地的縫紉、修改、補衣、二手回收衣的產業,值得推薦。」──吳東傑,綠色陣線執行長
「本書作者無疑是時尚界的波倫(Michael Pollan)!透過本書,我們會看到成衣市場的消費方式對環境生態、勞動市場,以及對我們每個人的打扮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葛德保(Michelle Goldberg),作家
「當我們的衣櫥塞滿平價服飾之後會是什麼情景?本書作者走遍全世界探尋快速時尚興起的過程,作者指出,環境的破壞與血汗工廠已伴隨快速時尚而來。」──波利特(Katha Pollitt),作家
「本書讓人大開眼界,我們可以以此重新看待零售服飾業的經營方式。作者深入的見解使消費者了解當前服飾產業所面臨的嚴重問題:唯價格是問的短視做法,讓我們忽視了在地生產成衣的無上價值與競爭優勢,導致我們身上穿的衣服淪為可拋棄式的消耗品。」──沃夫(Erica Wolf),拯救曼哈頓成衣區運動執行主任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克萊(Elizabeth L. Cline)
作品常見於《紐約》雜誌(New York)、《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風行科學》月刊(Popular Science)、《新共和》雜誌(New Republic)、《村聲》雜誌(Village Voice)等諸多媒體,現居紐約布魯克林。歡迎前往本書專頁瀏覽:overdressedthebook.com。
譯者簡介
陳以禮
交大應數系、貿協國企班、里昂二大經濟史碩士班畢業,曾任電子時報研究中心、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及燃料電池推動辦公室研究員、永和社大公共論壇主持人。現為德拉邦(Deux Lapins)文化工作室成員,並擔任台灣安保協會特約譯者、厚澤美術研究會季刊專欄作家,譯有《聽彼得杜拉克的課》、《我們為什麼老是犯錯》、《數學之書》(時報出版)。
推薦序1 慎選衣著(slow clothes) 蔡淑梨(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院長)
推薦序2 巨量的善意 可能帶來毀滅 楊宗翰(FREEGAN人氣作家)
目錄
前 言 七雙單價七美元的鞋子
第一章 我的衣服多到可以開店
第二章 我們如何浪費衣服
第三章 昂貴時尚與平價成衣的友誼
第四章 快速時尚的葫蘆裡賣什麼藥?
第五章 平價衣服的晚年
第六章 裁縫是一門好職業
第七章 中國與平價時尚的盡頭
第八章 縫紉達人的生活
第九章 平價時尚還有未來?
序
慎選衣著(slow clothes)
「慎選衣著的運動要成功,其產品品質、創意、獨特性及與消費體驗各方面,就必須比連鎖快時尚服飾的衣服更優異;也要比行銷手段五花八門的名牌設計師更出色才行。」這是作者伊莉莎白.克萊(Elizabeth. L. Cline)的結論。作者描述過去一百年,在全球化趨勢下,全球紡織成衣業與成衣品牌快銷品的全球供應鏈流轉、服飾消費心態與購買行為對社會環境、經濟、人權的深遠影響,有史詩的格局,卻也有現場實證的個案訪談。
她實際走訪時尚周的主舞台,試著捕捉一世紀前曾是紐約市雇用人數最多的成衣產業;她也追蹤到染紡業的聖地南卡羅萊納州及洛杉磯休閒運動服飾聚落;她更偽裝成買家下單親身進入中國和孟加拉現場。作者生動描繪出產業追逐低成本和市場競逐的現況與操作,不再是比較利益下的理性經濟選擇,而是為了競爭要壓低成本的同時,卻嚴重忽略外部社會成本的真實樣貌,更遑論購買後穿過即丟所產生的再次污染與浪費。
紐約客克萊興起本書的寫作計畫,因為她隱約感受到「平價快速時尚」不只是浪費、劣質、血汗的問題;也將對文化與品味構成本質性的摧毀,但一般大眾仍樂此不疲。當克萊自己認真盤點衣櫃時,發現衣櫃裡不含內衣褲竟共有354件,「多到可以開店」,這都是拜「平價時尚」之賜。價格因為這些產品不斷壓縮到可以穿過即丟,甚至沒穿過,因為便宜而衝動購買丟掉也不覺得可惜。
拜供應鏈資訊科技及營運模式的「創新」所賜,流行採購周期從每年每季到每兩周一個循環,這究竟是常民的福音,還是詛咒呢?平價時尚助長人們對物欲的貪執,也讓自己的生活變加法甚至是乘法,不但淪為物質的奴隸,更無法珍惜尊重物品!一件看似簡單的衣服其實是千萬人努力的成果,就有如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我們能否感恩每一件擁有的物件,也決定了我們能否有更快樂的人生及和諧的社會!
2011年,山下英子提倡的「斷捨離」,「斷」是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是捨棄多餘的廢物;「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我們所擁有的物品及對物品的態度,實際反映出我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以及當下的身心靈狀態。當我們克制不了購買衝動時;當我們面對擠到爆的衣櫃仍然覺得永遠少一件時;當透過不斷採買來宣洩壓力或空虛時,就透過「斷捨離」的方式來改變,一旦環境變得乾淨清晰,我們的心靈自然會有一番新氣象,也慢慢了解適合自己的穿著是什麼;逐漸就能穿出自信,穿出自我風格!法國女人為什麼只需要十件衣服來穿搭,就能擁有自我風格與獨特魅力,源自於她擁有自信的身心靈(健康),對美感的敏銳度(時尚)以及優雅的鑑賞力(品味)!簡約、經典、美感、永續、剛剛好、不浪費,才是當今潮流的新常態!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經歷47年歷史興革,終於在2017年8月1日正式成立的織品服裝學院,本就以永續時尚理念的傳道者與推動者自許,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而在傑出校友王國媚女士資助下,輔仁大學在過去的一年,推動創新的王國媚新浪潮運動,就是本著這個精神與永續的目標,向社會大眾發聲,從健康、時尚、品味等議題來鼓動思維與行動的新浪潮,藉由台灣各界頂尖的文化創意人與生活趨勢先驅者的慷慨分享擴散,讓民眾也能把美好活在日常!
品味與氣質不必然是用錢打造出來的,聰明的女人不用花太多錢買太多衣服,就能展現自我的獨特風格!地球只有一個,每個人只要起心動念,萌發我要改變的念頭並付諸行動,你的一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轉變與收穫,讓我們一起重新思考自己所要的人生!
蔡淑梨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院長
序
巨量的善意 可能帶來毀滅
收到推薦序文邀約的當下,我正在希臘雅典跟一群難民們一起生活,我的褲子剛好在前一天破了一個大洞,是那種從大腿一路裂到膝蓋,幾乎像是開高衩的那種……。
「你的褲子壞掉了。」好幾個敘利亞的小男孩特別來提醒我。
我對他們笑了一笑,謝謝他們的提醒,告訴他們我會想辦法的。其中一個小男孩拉著我到衣物間,指著裡面的衣服叫我去看。
在我眼前的,是一個一個的籃子,上頭貼著「男性襯衫」、「女性裙子」之類各式各樣的標籤,基本上不管是男生、女生、小孩、青少年;冬季、夏季;衣服、褲子到鞋子、襪子,應有盡有。
旁邊的志工跟我說,這些衣物有些是之前的難民離開後留下來的,有些則是附近的住戶要捐給難民的。
「不過反正這些衣服真的太多了,你看到用得到的就直接帶走吧。」
我在裡頭翻翻找找了一陣,好不容易找到一件可以勉強符合我腰身的牛仔褲,相對一般歐洲男性來說,我腰圍有點太細了……因為沒有皮帶,所以我將腰包上的背帶取下,扣在腰上,瞬間變成一個很不正式的皮帶。
我很喜歡這件褲子,不單單是因為它救了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很清楚,如果我不帶走,這件褲子很可能就不會有人再穿了。
隔天,為了整理嚴重過剩的衣服,我們花了好幾個小時重新整理、分類,然後當天晚上,我丟了一兩百公斤重的衣服到街角的垃圾桶裡……因為衣物間實在是裝不下了。
許多人會覺得:「哎呀這樣好浪費啊,這些衣服如果能夠捐給有需要的人那該有多好啊?」
然而,這就像是食物的問題一樣,我們常常以為,我們捐出去的食物,總會有非常飢餓貧窮的小孩滿懷感激地來吃下肚;我們捐出去的衣服,總會幫助到那些買不起衣服在寒夜裡受凍的街友或難民……。
但現實是,人們從快速時尚所購買的便宜服飾,根本沒有辦法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從前衣服少,品質好,如果衣服不穿留給別人還是可以穿;如今衣服的數量跟種類都暴增,品質卻越來越差,極度大量的二手衣物裡摻雜著大量根本不適合捐給別人的衣物,要將這些衣物分類所需要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就算真的捐到了開發中國家,這種過於巨量的「善意」近期也被證實反而毀滅了當地的成衣產業。
《快時尚,慢消費》裡很完整的從個人到整個產業鏈、從消費端、生產端到回收端來描述整個快速時尚。看到書中描述慈善二手衣回收中心每天報廢好幾噸的衣服真的讓我有嚇到……。
我是個對時尚完全沒有概念的人,我身邊大概沒有幾個朋友像我這樣這輩子從來沒有去買過衣服的……然而,我衣櫃裡的衣服卻仍然多到我永遠都穿不完,我並不是真的不喜歡新的衣服,只是我不希望我現在穿的衣服因此被取代,甚至被丟掉。
我們現在的衣服便宜到前人完全無法想像的地步,但是所需負擔的代價卻也高得令人難以想像,曾幾何時,不過只是去買一件便宜的衣服,竟然會造成一個國家的勞工失業,同時助長著另一個國家的勞工被血汗剝削。
最近,因為食安問題,人們已經開始會關注食物是從哪裡來的了,但仍然很少人在買衣服時會去想到衣服從哪裡來的,材質會不會傷害環境,這並不是在叫大家從此以後都不要再買衣服了,而是先從關注衣服是怎麼來的開始,然後去思考我們還有什麼選擇。選擇其實很多,可以去二手商店買二手衣,可以試著跟其他朋友共享衣櫃,也可以試著拿舊衣服自己裁縫做成更適合自己的新衣服,或是最近也有人在嘗試用衣櫥醫生的方式,到人們家裡,透過穿搭及收納的方式讓大家衣櫥裡的衣服能夠被更有效地利用。
在台灣做免費商店到現在,收到最多的東西,真的就是衣服,我現在身上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從免費商店來的。免費的選擇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今天人們需要衣服時,能夠在免費商店找到,那他就不需要去購買,製作那件衣服所需要的資源跟人力,也就能夠被省了下來,同時,如果今天我們有免費的選擇,卻還是選擇花錢去購買新衣服的時候,應該就代表著我們是真的喜歡那一件衣服,而且會好好珍惜這一件衣服。
「但如果我很想要一件衣服,但是免費商店裡面沒有,我又不想要買的話怎麼辦?」我想到之前有人問我這樣子的問題。
「嗯……那你應該不夠想要。」
「If you wouldn’t pay for the full price, you probably don’t need it.」
「如果你不願意用原價購買的話,你應該就不是那麼需要。」
這是我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句非常有感觸的話,知道快速時尚的代價以後,人們也許不會停止消費,但我相信,他們自然而然會試著更有意識地消費的。
楊宗翰(FREEGAN人氣作家)
「我知道自己不缺那一件,我已經有另一件看起來差不多的西裝外套了。不過真正的問題是標價四十五美元,否則我一定馬上買下來。」康賽爾(Lee Councell)站在紐約蘇活區一家擁擠的H & M服飾店裡,向那群漂亮、愛買衣服的女性友人陳述自己應不應該再買一件西裝外套的理由:「我愛死西裝外套了,我喜歡西裝外套搭配洋裝的裝扮,不論夏天還是冬天都會這樣穿。」康賽爾接著言詞閃爍,像是在替自己愛買衣服的習慣找理由,又強調帥氣的外套裝扮有多少實用價值。二十三歲,有一雙大眼睛,身材凹凸有致宛如名媛金‧卡達夏(Kim Kardashian)的康賽爾告訴我,她已經收藏十七件西裝外套,其中至少有一件跟H & M店裡那件一樣是象牙白,不過在康賽爾的字典裡沒有「衣服太多了」這幾個字眼,「我的朋友都說,我的衣服多到可以開一家店了。」我們一起走過H & M店門口的時候,康賽爾就像是獵鷹般盯上模特兒身上的西裝外套,認真地告訴我:「我覺得會看見這件衣服就像是天注定。」過了五分鐘,她發現那一系列衣服陳列在靠窗的地方,標價比H & M平均售價高出許多(H & M是來自瑞典的平價服飾連鎖店,在美國擁有超過兩百家分店。)康賽爾摸了衣服布料,然後很有把握地說:「嗯,這衣服料子不錯。」而我卻看到衣服上的標籤寫著:百分之百聚酯纖維,不但沒有內襯還是用塑膠鈕釦,不過我知道她那句話的意思是什麼。購買趕時髦的平價服飾時,必須採用相對性的概念來看待品質的好壞,而最佳的衡量標準就是耐不耐洗,也就是它的料子可以讓你洗幾次後才起毛球或是被染色,再一段時間之後整件衣服才會變形,或者掉顆鈕釦或是縫線開花。「這件衣服有多厚?有多耐穿?」康賽爾講得更明確:「我有一些衣服只洗一次就淘汰了。」在平價時尚的年代,所謂耐穿只要維持到新款式上市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