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翩飛 | 做自己 - 2024年7月

暴雨翩飛

作者:梁忠勤
出版社: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1日
ISBN:978986555964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2元

  「離則活,留則亡」!三代人從中國到香港求生的真人實事改編,是一部小說,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具體描述中國人民偷渡香港時危機四伏的艱辛歷程,不自由,勿寧死!
  ◎深刻捕捉傳統社會女性在共產中國經歷土地改革與文化大革命時徬徨而堅毅的身影。
  ◎穿梭在國家社會大歷史與個人生命歷程之間,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逃到香港」曾是一股引起中共中央和香港政府高度關注並嚴厲打擊的風潮。許多人偷渡失敗後會再次伺機投身怒海,也有許多人在這條追求自由的險徑上喪命,如此前仆後繼,為的就是尋找生命的尊嚴和出口,以及子孫的未來。
 
  本書細緻描繪了兩個女人在動盪的大時代下,為追求幸福理想的自由生活而努力求生的坎坷經歷,這生命的韌性讓生於香港的第三代生起了掌握未來的無比勇氣,家族也終究如蝶般的破繭而出。
 
  故事以紀實的考究構築文革時期的社會氛圍,除了具體描述大陸人民偷渡香港時,危機四伏鍥而不捨的艱辛歷程,更深刻地展現出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女性,在共產中國經歷土地改革與文化大革命時徬徨而堅毅的身影。而其中游弋於國家社會大歷史與個人生命歷程間意義與價值的探討,更值得細細咀嚼!
 
  畝產千斤是普遍不過的謊言,老師還在課堂上公開宣讀某生產大隊經黨中央表揚能畝產十萬斤。
  這怎麼可能?將十萬斤的稻穀裝在簍筐裡,再將蔞筐子全擺在一畝田上,怎也擺不下十萬斤啊!
  但懷疑黨說的話,便會被戴上反革命帽子,便要挨批、挨鬥!
 
  這個社會、這個政府以致這個國家是怎樣的對待她的子民?
  看在眼裡,藏在心裡,不得不質疑究竟自己是不是屬於這個地方、是不是這裡的一分子!
  「離則活,留則亡」,對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還可有什麼的留戀呢?
 
  暴雨無法阻擋人們追求自由的決心,如同蝴蝶寧可翅折魂斷,
  也要自由地四處飛翔,翩翩舞動出生命的無限美好。

推薦序
 
  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逃到香港」曾是一股引起中共中央和香港政府高度關注的風潮。當時的香港,大街小巷湧現不少大陸偷渡客,香港警察二十四小時巡邏邊境,加強盤查,拘補後盡速遣返。中國方面也設立了不少堵截收容站,加強堵截和抓補。許多人偷渡失敗後會再找機會嘗試,歷經多次挫敗後才成功的人不少,當然也有許多人在這條追求自由的險徑上喪命。
 
  「不自由,毋寧死」,「離則活,留則亡」,堅定的信念支持著無數中國人咬牙衝出鐵幕。
  慧玲就是在歷經七次驚險的偷渡後,逃離共產中國,落地成為自由的香港人。
 
  相較於母親美珍,慧玲已算相對幸運。美珍十五歲還是青澀的農村少女,就嫁給有錢老爺做妾,卻儼然成了洩慾工具和生育機器。在傳統父權社會裡失去身體的自主權,在共產中國下再失去幸福生活的盼望。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成了無數中國人的新夢魘,多少人生在劇痛下被折彎或戛然而止,接下來的一切就如同巴金語重深長說的這幾個字:「日子難過啊!」
 
  本書依據真實故事,細緻描繪了兩個女人在動盪的大時代下為追求幸福理想的自由生活而努力求生的坎坷經歷,這生命的韌性讓生於香港的第三代生起了掌握未來的無比勇氣。
 
  大時代的粗暴鉅變,讓人們追求的理想生活變得面貌模糊,但暴雨無法阻擋人們追求自由的決心,如同蝴蝶寧可翅折魂斷,也要自由地四處飛翔,翩翩舞動出生命的無限美好。故事中提到的電影「巴比龍」(Papillon,法文的蝴蝶之意),正是這種「為尋求返回屬於自己的生活而堅持不懈奮發自救」的精神指引。
 
  今日香港,是否已從中國的自由燈塔和幸福淨土,轉向走進一條彷彿大霧瀰漫的岔路?
水邊
 
作者序
 
  曾有朋友跟我說,過去我出版的兩本書,內容訴說的都是比較灰暗,沒有展示出亮麗色彩的人生。
 
  我同意的,因那兩本書主要是講述我過去遇上的事情,當中不如意的確實不少,導致執起筆來,所描述的總似是被灰濛濛的薄紗層層的遮蓋著,失卻了絢麗奪目的晨光。
 
  《暴雨翩飛》是我遇上的一個真實故事。無疑的,當中加插了不少社會背景和插曲,並虛構了不少情節。不過,三代人追求理想生活的主脈確是真實存在。而到目前為止,尚存的人是喜樂地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生命中顯露出雨後的彩虹,綻放出正面的樂觀人生。因為如此,冒昧改構成這個故事,與大家分享。
 
  此書能得以出版,承蒙白象文化出版社協助整個出版製作外,還多謝多方好友給予意見,為免掛一漏萬,不在此詳錄名單,謹此致歉並感謝。

〈六〉 「噢!原來是女的!」志強媽媽慧玲出生時,母親美珍與父親老張聽到接生大嫂這樣的喊叫!美珍與老張從沒有討論過是男的好還是女的好,覺得只要嬰兒能活著健康成長,就是最好的結晶品,因而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 他們深深相信,在這個年代成長的,要免受他們曾經歷過的苦痛,能保護自己安安全全地過活,懂得躲避社會種種的留難和苦困,就須依靠智慧。在面對各種各樣的逆境或困難時,智慧是一種能量,是解救和脫困的泉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帶著這個概念,他們為嬰兒改名慧玲,盼望她有足夠的智慧和能量去面對未來的人生。 慧玲四、五歲時,老張身體已經常不適,能夠開工的日子不多;而美珍一家人的生活,拮据非常。 在艱難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會較為成熟和懂性。年紀小小的慧玲,早已懂得跑到田邊把一些別人剛在田裡收割遺留下來,不肥壯、不飽滿,不會拿去市場售賣的瓜菜,以及田間稻榖收成時散落地上的「滄海遺珠」,靜靜地拾回家以補糧食的不足。 入讀小學後,她更於每天放學後到不同的田間去碰運氣,執拾那些瓜菜和稻榖,一直沒有停止過;其後,隨著年紀漸長,謀生技能亦不斷增加,她更學懂了游泳,有時便會到海邊、河邊及溪澗,潛下水底去挖掘蜆貝和蝦蟹等水產,以補充食糧。由於這個緣故,她開始把精力集中在生計這個實際問題上。 久而久之,學習上開始跟不上進度,慢慢地衍生了放棄學業的念頭,希望專心去幫補家計。除了經濟問題,另一使她放棄學業的原因,原來也是關乎媽媽的地主背景。 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於同年10月13日,創立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簡稱少先隊,是中國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是少年兒童學習共產主義和受託領導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少先隊是小學生學校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加入少先隊是對優秀小學生的一種獎勵。少先隊員在十四歲時便自動離隊,上中學後,若表現優異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而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