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宿命論 | 整形定義

整形外科宿命論--由中華民國重建整形外科醫學會更名為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談兼論整形外科醫師的角色整形外科 楊錦江講師(89年7月)「世風日上」,外傷或接受手術的病患往往都會要求醫師傷口縫的漂亮一點,即使婦產科亦號稱無疤縫合...。

對一般人而言,整形外科手術就是美容手術,而重建整形似乎扯不上美容整形。

或許就是這個「誤解」,「本尊」的重建整形外科醫師擔心會被誤以為不會做美容整形手術而提議刪除重建二字,已在會員大會表決通過改名為整形外科醫學會。

理論上,整形(plastic)的母語│plastikos、plasticus,在希臘及拉丁文明古國的字義已包羅萬象│form造形,mold塑造,create創造,restore復位,多麼具有深奧內涵的釋意。

因此,始作俑者的歐美重建整形外科醫學會似乎有畫蛇添足之餘。

實際上,兔唇裂顎、斷指再接都會想到整形外科醫師,然而愛美人士做雙眼皮、隆乳、抽指、拉皮卻想到美容外科醫師。

如同選美,雖然有充分的內在美,外在美更是必要,也難怪要「正名」乎。

由於醫療生態的改變,目前美容整形在整形外科的領域愈來愈熱門。

冷眼觀看醫學會的專題,美容論文就是吸引人潮,而重建論文則小貓兩三隻,國內外皆然。

臨床上,整形外科的誕生,是為了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

早期病患乃別科所轉介疑難雜症及「垃圾」病人的收容所(如痔瘡,癌症腫瘤導致的組織缺損,糖尿病爛手爛足...等),問題所在並不局限於某一個解剖學上位置或疾患,從頭到腳,由皮膚到內臟,這也造就了和其他次專門科不同之處,也解決了病患和同行的困擾,是外科領域的「一般外科」而非「次專門科」。

整形外科醫師的雙重身份,兼具重建與美容,二者歸屬也是頗惹人煩。

美容手術是局限在矯正令人不滿意的正常結構(錦上添花),而重建手術則是矯正不是正常結構的手術(雪中送炭)。

如此定義之下,某些疾患如疤痕、痣、男性女乳、巨乳...各有不同的表述立場,如何在保險給付,病患福利及醫療收入三者間取得平衡點,實非易事。

整形外科醫師的本職,似乎被「競爭」與「嫉妒」的絕配所迷惑。

迷惑的本質在於讓人省思,整形外科醫師是何方神聖(抑或凡人?)而整形外科手術又是什麼東西。

不是整形外科醫師也從事整形外科手術,或者整形外科醫師不會開美容手術。

因此,在「正名」之餘,整形外科醫師應引以為傲的乃是「本尊」所在,別無「分身」。

你要自我期許成為「做的更好」的外科醫師,同時你也是「創新」解決問題的終結者。

換言之,整形外科醫師除了必備的醫療本位外,尚須具有畫匠的手藝,畫家的眼光與思考,以及藝術大師的心靈全方位出擊,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後記:整形外科主治(1)先天性畸型(2)手外科(3)頭頸部腫瘤(4)顏面外傷及骨折(5)燒傷(6)慢性皮膚潰瘍(7)顯微手術(8)雷射(9)疤痕及美容。

【回本期目錄】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