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在中國(1550-1900) | 做自己 - 2024年7月

科學在中國(1550-1900)

作者:(美)艾爾曼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1日
ISBN:978730021950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60元

本書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本傑明•艾爾曼在對中國學術思想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對中國1550—1900年科技發展史的一次重要探討。17世紀初,歐洲人在鍾表、杠桿和滑輪等重要機械制作上已經領先於中國了,但同時他們也在向中國人學習絲綢和瓷器的制作技術。基督教傳教士對於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無疑發揮了關鍵作用,無論是耶穌會科學知識與中國古代科學的嫁接,還是新教徒影響下歐洲現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都為后來晚清改革者和國共兩黨精英所一致倡導的科學進步奠定了基礎。與許多學者貶抑中西接觸之前乃至甲午戰爭之前中國科技發展水平不同,艾爾曼從中國人的自然史觀和學科分類等角度論證說,中國人對科學從來不乏興趣,這也正是傳教士介紹的歐洲科學能夠在明、清朝野得到重視的根本原因。艾爾曼在《科學在中國(1550-1900)》中重新審視了一個被學術界一直視為當然的觀點,即科學在明、清時期的中國是失敗的,而在歐洲、日本是成功的。為了剝離甲午戰爭以來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明、清中國科學失敗論的外殼,艾爾曼以驚人的耐心和毅力考察了與中國科學以及中國人科學思維相關的各個領域,向讀者展示了中國人「以他們自己的方式」重構現代科學的努力。

地圖、插圖和圖表目錄 中國的朝代 縮略語 前言 第一部分導言 導言 發現正確的概念坐標 文人的知識理論應該是什麼? 商業擴張語境下的晚明經學 印刷技術與出版 異常現象在明代中國和早期近代歐洲的自然化 第一章耶穌會到達前夕的明代經學化 按照名字排序 收藏收藏家 晚明經世之道、數學和基督教 在文本中收集事物 第二部分博物學與耶穌會士 第二章晚明歷法危機與格里高利改革 明代欽天監的發展 明代歷法危機的演變 格里高利改革 耶穌會與晚明歷法改革 第三章17世紀中國與耶穌會的通融政策 明、清時期中國的歐洲「科學」和自然研究 文人對清初歷法改革的抨擊 南懷仁與康熙皇帝 第四章18世紀早期西學的局限 康熙皇帝與梅文鼎 禮儀之爭及其遺產 康熙朝的法籍耶穌會士 牛頓世紀與科學在中國傳播的局限 第五章作為盛清時期繪圖和工藝專家的耶穌會士 18世紀的測定法和繪圖法 繪圖法、中俄關系和清帝國利益 耶穌會在清朝技藝、器械和技術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考據學與博物學 第六章考據學和對古代學術的重建 清初對朱熹和王陽明的批評 醫學著作及對古文物的恢復 陳元龍及其《格致鏡原》 中國古代數學的復興 第七章探求真理與盛清數學 盛清時期的格物觀 考據時代的數學 本土主義和19世紀早期的數學 第四部分現代科學與新教徒 第八章1880年之前的新教徒、教育和現代科學 在中國的新教徒 上海的新教徒和現代科學 近代數學和微積分的介紹 上海格致書院 第九章中國晚清時期的現代科學建設 早期的科學入門書籍 艾約瑟的《格致啟蒙》和中國的達爾文問題 從格致書室到課藝 有獎征文題目和它們的科學內容 1872年以來的醫學傳教和有獎征文中的醫學問題 自然神學、達爾文和進化論 第五部分清代的改良主義與現代科學 第十章1860年后政府的兵工廠、科學和技術 從華人為傳教士工作,到傳教士為朝廷工作 后太平天國時期的改良派和晚清科學 上海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的技術學科 海戰以及失敗折射出的清朝改良 對洋務運動的再思考 第十一章20世紀被取代的傳統中國科學和醫學 經過日本中介的西學 科學與戊戌維新派 從傳統數學到現代數學 中國的現代醫學 明治日本對中國現代科學的影響 附錄1唐代算經 附錄2一些有關化學的翻譯,1855—1873 附錄3《格致須知》,1882—1898 附錄4中國部分軍工廠紀年表,1861—1892 附錄51886年《格致啟蒙》目錄 附錄61886年《格致啟蒙》中的23個學科 附錄71877—1903年中國出版的各種科學叢書 附錄8官方遴選的上海格致書院部分課藝題目 附錄91915—1927年組織的科學協會 中日文參考資料 致謝 索引 譯者絮語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