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陸源沉積物從源到匯過程及環境響應 | 做自己 - 2024年10月

28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陸源沉積物從源到匯過程及環境響應

作者:竇衍光
出版社:同濟大學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1日
ISBN:9787560869438
語言:繁體中文

《28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陸源沉積物從源到匯過程及環境回應/同濟博士論叢》以元素地球化學為主要手段,結合黏土礦物及Sr-Nd同位素等方法,研究長江口(CM97孔)、沖繩海槽中部(DGKS9604孔)以及南部沉積(ODP 1202B孔)等鑽孔沉積物的沉積學與地球化學組成變化規律,探討晚第四紀(近28 ka以來)東亞邊緣海陸源(河流)沉積物從源到匯的過程及對古環境變化的回應。《28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陸源沉積物從源到匯過程及環境回應/同濟博士論叢》可作為海洋沉積物領域的研究人員閱讀使用。

總序
論叢前言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沖繩海槽沉積物物源(從源到匯)研究現狀
1.1.1 沖繩海槽沉積物物源研究現狀
1.1.2 沖繩海槽沉積物搬運機制
1.2 碎屑沉積物地球化學對沉積環境和物源屬性的指示
1.2.1 影響碎屑沉積物化學組成的複雜因素
1.2.2 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對沉積物物源屬性的指示
1.2.3 碎屑沉積物Sr—Nd同位素對物源的約束
1.2.4 黏土礦物對古氣候、沉積物物源和環境的指示
1.3 選題及研究內容和意義
1.4 課題工作量

第2章 區域地質背景
2.1 東海地質、水文與沉積概況
2.1.1 沖繩海槽構造與地形特徵
2.1.2 東海環流體系
2.1.3 沉積環境
2.1.4 沉積作用
2.2 末次盛冰期以來長江人海通量與東海海平面變化

第3章 研究材料與方法
3.1 研究材料來源
3.2 各岩芯沉積學特徵及年齡
3.2.1 DGKS9604孔
3.2.2 ODPl202孔
3.2.3 CM97孔
3.3 分析方法
3.3.1 元素地球化學分析
3.3.2 黏土礦物分析
3.3.3 生物矽、TOC和CaCO3分析
3.3.4 Sr—Nd同位素分析

第4章 長江口冰後期沉積物元素組成與物源示蹤意義
4.1 概述
4.2 CM97孔酸不溶相組分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4.2.1 不同沉積相元素組成特點
4.2.2 不活潑元素比值與稀土元素參數特徵
4.3 CM97孔元素組成的控制因素與物源判別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沖繩海槽中部陸源物質輸入和古環境演化的生源組分記錄
5.1 概述
5.2 28 ka以來DGKS9604孔古生產力記錄
5.2.1 生物矽
5.2.2 TOC和碳酸鹽
5.3 沖繩海槽中部28 ka以來表層生產力的變化
5.4 表層生產力與陸源物質輸入、古環境演化的回應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沖繩海槽中部黏土粒級沉積物物源示蹤及古環境意義
6.1 概述
6.2 黏土粒級沉積物元素組成特徵及其物源和古環境意義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