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理看歷史:得中原者,為何得天下? | 做自己 - 2024年5月

用地理看歷史:得中原者,為何得天下?

作者:李不白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11日
ISBN:9789571382692
語言:繁體中文

文化離不開歷史,歷史躲不掉地理,地理避不了地圖。
以地理方位為經,歷史典故為緯,90張全彩地形圖,輕鬆了解山川峻嶺與地緣關係!

  ‧「荊州」到底在哪裡?
  ‧「威震關中」是一個地方,還是一座城呢?
  ‧為什麼總說江南富庶呢?
  ‧紙上談兵和山西的地形有關?
  ‧河北一帶專出慷慨悲歌之士?
  ‧為什麼古今豪傑都想逐鹿中原?
  ‧巴蜀一帶原有蜀國和巴國?
  ‧「夜郎自大」和一個國家有關?
  ‧大理國真的有一燈大師段智興?
  ‧西域的範圍到底有多廣?
  ‧俄羅斯戰鬥民族的血液和蒙古人有關?
  ‧韓國曾經是中國領土?
  ‧抗日戰爭獲勝是靠地形還是靠美國?

  中國史書卷帙浩繁,對於歷史愛好者而言,要通讀幾千年的史書,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本書是一本全彩珍藏版中國簡史,筆法通俗、講述淺顯易懂,不管是朝代更迭,還是風雲變幻,地理因素始終至關重要。

  從地理的視角解讀歷史,角度新穎,並涉及文學、軍事等諸多領域,配合精美的彩色地形圖,山川險阻、地緣關係一目了然。

  以地理單元為軸心,透過縱向講史的方式,對各個地理單元的形成及其對歷史發展的影響,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同時穿插許多歷史事件和典故,讓讀者輕鬆縱覽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

名人推薦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陳識仁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所主任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廖振順 典範教師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李不白

  湖北黃岡人,知名作家。

  畢業於武漢大學地圖學專業,從事地圖編輯工作十餘年,策劃、出版近百種地圖冊。從小喜歡文學,因文學而讀歷史,二十多年筆耕不輟。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局》、《活見鬼》、《歸去來兮》,以及系列小說《麒麟臺》等。
  其《用地理看歷史》系列作品圖文並茂,融地理、地圖、歷史、文化於一體,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作者序 以地理方位為經,歷史典故為緯
第一章 三國古戰場,荊州在哪裡?
第二章 關中大地,王者之氣
第三章 江南富庶,衣冠南渡
第四章 人說山西好風光
第五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第六章 中原逐鹿,誰主沉浮
第七章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第八章 山東與兩淮
第九章 西和諸戎,南征百越
第十章 隨風直到夜郎西
第十一章 從南詔到大理
第十二章 河套
第十三章 河西走廊
第十四章 西域
第十五章 深入塞北,直抵遼東
第十六章 兩次北伐
第十七章 抗日戰爭

 

第一章 三國古戰場,荊州在哪裡?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有人做過統計,其中有七十多回提到了荊州,足見荊州在三國時期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肯定一點,三國時的荊州不是現在的荊州,現在的荊州(以前叫沙市,後來叫荊沙,最近才改叫荊州),在三國時期叫江陵,屬於南郡;直到南宋還叫江陵府,明朝時才叫荊州府。三國時期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州、郡、縣,州的長官稱刺史或州牧,郡的長官稱太守,大縣的長官稱縣令,小縣的長官稱縣長。也就是說,江陵是個縣,是南郡的首府(古稱治所),南郡又屬於荊州,荊州的首府在襄陽,它們之間是這種隸屬關係。 秦始皇統一全國時,改分封制為郡縣制,當時全國地方行政只有郡、縣兩級,為什麼到了漢朝又在上面出現一個州呢? 這麼說吧!皇帝一個人管全國那麼多郡、縣(最開始郡、縣還不是隸屬關係),很累,又不放心,於是派了幾個人去看管,這些人就叫刺史,看管的這一片土地就叫做州。時間長了,刺史就坐鎮地方不回來了,成為實際上的地方大員,本來是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權力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大,最後成為與中央抗衡的地方政府。後來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明、清的省都是沿著這個規律變化,開始是中央為了監察地方,最後成了最高層級的地方政府。比如今天中國的省,是從元朝開始的,當時叫行省,全稱是行中書省。中央有個中書省,行中書省就是代理中央到地方行使權力;最後行省慢慢發展,變成地方政府。清朝時的一省之長叫什麼?巡撫!巡察安撫地方的意思,本意是中央派駐地方的御史,最後卻成為地方政府的首腦。 這就是為什麼州從行政區劃變為城市的原因,前朝設的州變成了地方政府,後朝就縮小州的管轄範圍,另起爐灶設道、設路、設省,目的是替代原來的州,結果卻一樣,歷史總是這樣迴圈。 九州的稱謂來自大禹,傳說大禹建立夏朝,把天下劃分為九州,所以中國又稱九州。大禹還讓每州的州牧獻出當時相當金貴的銅,鑄成九鼎,象徵著權力。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