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價碼:一人一票,票票「等值」? | 做自己 - 2024年11月

民主的價碼:一人一票,票票「等值」?

作者:茱莉亞.卡熱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1年06月01日
ISBN:978957139002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558元

一張選票價值幾何?
你的一票和大財團的一票,真的「等值」嗎?

  掌握金錢就是掌握選票──
  民主始終是撒錢的人贏。

  ★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正走在耗竭的道路上!

  當金錢成為政治舞台上的要角,民主儼然成為少數人的遊戲。

  我們的民主制度甚至鞏固了這套惡性循環──最有錢的公民可以藉由私人獻金表達政治偏好,政府還會透過減稅額補助他們;而低下階層的人在其他方面稅負沉重,若想透過少量金錢表達政治偏好,卻是一毛補助都拿不到。

  這套不平等的制度,讓有能力出錢的人出得最少,窮人替富人買單,若再不採取行動改變現狀,很可能在未來數十年造成更大的不平等,讓社會對政治人物、現有建制與民主遊戲更加反感,導致民粹主義全面失控……。

  ★民主與金錢:真實的危險──我們正目睹代表式民主的敗亡!

  研究清楚顯示,現今許多政治人物普遍迎合有錢人,也有愈來愈多國家主張「言論自由」,反對設定政治獻金上限,因為保守派希望可以保留銀彈王牌。更令人擔憂的是,開始有人質疑政府補助政治運作的做法。愈來愈多人認為選舉民主已經被少數人把持,導致不少人全盤否定選舉民主。

  二〇一六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他的勝利不僅令人不安,對民主不信任的人愈來愈多,不投票的公民愈來愈多。可以說,我們正目睹代表式民主的敗亡

  ★民主需要重建,而非摒棄!

  本書以比較歷史的角度出發,檢視二十一世紀初政治寡頭化的危險。如今政治人物只迎合頂富階層,金錢政治與民主辯論的腐蝕一天勝過一天,我們必須提防頂富階層的政治獻金。

  作者也在本書中透過歷史、法規與統計研究,點出金錢在民主制度中的角色,探討金錢以何種方式影響政治決定。當政府補助被私人獻金取代,民主便會陷入危機,書中亦提出幾項重大改革與方案,希望重建二十一世紀民主制度,以奠定「永續」民主社會的基礎。

名人推薦

  「本書作者茱莉亞.卡熱兼具政經學術與實務經驗,考察英、法、美等國選舉開銷和資金來源,讓我們看到選舉到底有多花錢。昂貴的選舉和民主制度有什麼問題嗎?候選人有多少錢愛怎麼花就怎麼花,又怎麼了嗎?如果說從智庫、媒體到競選活動無不深受資金的影響,這對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民主制度會帶來什麼根本性的問題甚至是破壞呢?
  《民主的價碼》對於這些問題有深刻的剖析,有助於回應當前時代普遍存在對於民主制度的懷疑、不信任或冷感,重新塑造政治與社會民主的理念和想像,也提供厭倦了頻繁的選舉的台灣讀者一些心靈解藥。民主不死,端視我們如何讓它長長久久。」──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各界專家‧一致好評──]

  P#新聞實驗室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難攻大士‧虛擬世界的真實社會觀察者
 

作者簡介

茱莉亞‧卡熱(Julica Cagé)

  法國經濟學家,從事發展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以及經濟史研究。

  現為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 Paris)經濟學助理教授,公共政策科際整合評鑑實驗室(LIEPP)「評鑑民主」軸心計畫共同負責人。著有《媒體的未來:數字時代的困境與重生(暫譯)》(Sauver les médias. Capitalisme, financement participatif et démocratie)、《資訊不計血本(暫譯)》(L’Information à tout prix)

譯者簡介

賴盈滿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曾就讀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哲學研究所,現專事翻譯。譯有《天才的責任》、《成功的反思》與《跳舞骷髏》等書。
 

導論:民主耗竭
第一部:窮人替富人買單
第一章 民主的成本:比較基準點
第二章 私費民主:一套只為特權階級著想、規範不良的制度
第三章 私費制的真相:用多數人的稅金為少數人的保守偏好買單
第四章 政治之外:私費化「公共善」
第二部:錯失良機
第五章 希望?公共補助政黨與選舉
第六章 公費民主:瀕危的制度
第七章 美國走偏會危害歐洲嗎?
第八章 選票的價碼:從地方選舉到全國精準投放
第三部:拯救民主!重塑政治與社會民主
第九章 定論已成?從恆常的錯覺到民主支票的創新
第十章 邁向「私費」民主制的民主化和新的政黨公共補助制
第十一章 邁向混合國會:社會與政治
結語:「恆常」民主的先決條件

第一章    民主的成本:比較基準點民主建立在「實現平等」的承諾上,卻往往越不過金錢的高牆。我們很容易忘記民主運作是要錢的。價碼不一定很高(也就是說理性集體解決問題是可能的),但當成本分配不均或未能嚴格限制私人獻金的佔比時,整套民主機制就會陷入危機。作為本書第一章,我們將從法國、英國、德國和美國開始,檢視這幾個國家數十年來選舉支出的演變。有些地區的選舉開銷主要先由候選人支付,選後政府再全額或部分補助。這在單一選區領先者當選制的國家尤其普遍。反觀比例代表制國家,政黨才是競選開銷的支付者,也是公共補助與候選人的中介。資助競選和資助政黨是民主金幣的兩個面,而且就像佩羅(Charles Perrault)童話裡拉金幣的驢子一樣愈生愈多。然而,讀到本書後面幾章就會明白,重點不在金幣,而在是誰拉的,是政府補助還是私人捐款。競選支出相同而資金來源不同,可能反映出截然相反的民主現實。因為在政治世界裡,就算是驢糞,只要是金子做的,就很難被忽視。而事實證明,私人獻金有時是太重的負荷。選舉的價碼民主始於選舉。有什麼比將選票投入票匭更輕鬆簡單的政治表態方式?週日一家大小到投票所排隊投票,感覺再單純不過,完全不受市場邏輯污染。投票所是學習共和的場所,所有公民如你和我都是學生,選擇花一點時間實踐民主,而且只需要滿足一個條件,就是登記為選民。這件事沒有回報,只有參與預計晚上八點結束的民主大拜拜或打開大過了頭的票匭計票的滿足。想當年,你還得家有恆產才能投票呢!所以,選舉到底是有多花錢?二〇一六年美國參議員當選人平均競選支出超過一千萬美元。法國國民議會代表候選人的平均競選支出遠少於美國,二〇一二年為一萬八千歐元出頭,但當選的幸運兒就躍升至四萬一千歐元。英國和法國一樣設有支出上限,二〇一五年參與普選的候選人平均開銷四千歐元,當選者則提高到一萬歐元。這就是選舉的實際成本:候選人競選支出加上政黨和利益團體的相關開銷。這些人和團體花錢說服選民的方式包括集會造勢、發傳單、登門遊說與公關宣傳,並且愈來愈常直接購買媒體和社群網路的版面與曝光機會。過去數十年來,不少民主社會的選舉支出不斷攀升,只有法律設有規範的國家例外。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