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0-6歲教養關鍵期:看日本媽媽從生活細節裡,教養出負責、獨立自主、具創造力的孩子 | 做自己 - 2024年11月
掌握0-6歲教養關鍵期:看日本媽媽從生活細節裡,教養出負責、獨立自主、具創造力的孩子
用錯誤的方法愛孩子,比不愛更可怕!
18年來,日本獲得18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
為什麼他們能成功做到?
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表示:從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重要關鍵!
且看日本媽媽們,擁有哪些教養特質與智慧。
若不想將來孩子的面試要你陪,
一杯水也不會倒,椅子不能放齊,
離開時不會關燈,受不了工作壓力,眼高手低……
那麼請看看日本父母如何通過寓教於樂及嚴格引導的方式,
以看似狠心卻充滿智慧的教養,將更優秀的品德、性格傳遞給孩子,
讓孩子從小打好基礎,學會認知、做事、合作與生存!
本書重點
★歷經臺、美、中、日不同教養方式洗禮後的結晶分享
臺灣媽媽跨海生活,在經歷美國的學習環境、中國生活的經歷,最後在日本落地生根,如何在親身體驗不同文化洗禮後,以倫理道德為根基,結合日本媽媽的育兒智慧,貫徹地落實在生活細節裡,讓孩子從小就好教養,而且不同凡響!
★不同階段的孩子,需給予不同的教育內容
▍零歲,媽媽是孩子的守護神,孩子吃飽睡足最重要!
日本媽媽對於這一階段的孩子,最注重的就是吃飽睡足,滿足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孩子自然不吵鬧,媽媽也能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而不會被孩子給限制。此外,偶而唱唱兒歌、抱抱孩子、跟孩子說話,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與母愛,就是這一個階段的教養目標。
▍一~二歲,讓好習慣扎根,培養責任感!
兩歲前,日本媽媽便開始教導孩子,將自己的東西管理好,也會幫孩子的東西寫上姓名,順便縫上卡通圖案當作標示,讓還不會識字的小朋友,也能透過圖案分辨自己的物品,以方便孩子學會管理屬於自己的物品,同時訓練孩子的責任感。
▍二~三歲,誠信的學習,從小開始!
日本的媽媽們多半不使用體罰,但是她們對於孩子的處罰就是「講好的規定,就必須遵守;若是違反了,就沒有其他商量的餘地」。約定是一種變相的規矩或條約,而誠信的學習也是從小開始。
▍三~四歲:幼稚園訓練孩子自主自律!
日本小孩的自主自律性,多半是在幼稚園訓練完成的。一個無法管理好自身事務的孩子,怎麼能夠在學業上有成就?日本的教育一直是依循著這個理念,讓孩子從小便學習自律,儘量避免造成他人困擾、不給他人添麻煩。
▍五~六歲: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日本的媽媽們大多會格外珍惜五歲到六歲就讀大班這一年,加強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孩子學習的興趣,積極鍛鍊孩子的體力與自律性,讓孩子能以最佳的狀態進入小學就讀。
作者簡介
元氣媽媽 黃文貞
六年級前段班,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十八歲赴美喝洋墨水、撈美金,與日籍男友談戀愛,最後竟然當上日本人妻,還生了兩個混血蘿蔔頭。國際婚姻文化的不同,加上因外子工作的關係,居住地經常變遷,因此順理成章地成為在家帶小孩的專職主婦。
自此之後,MBA的頭銜無人過問,美西電腦公司當過業務的豐功偉業乏人問津,外資企業的工作經驗成為歷史;每天與一群日本媽媽們打交道,和一對兒女共同奮鬥,一邊學習日本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一邊教育孩子中國傳統思想。
現在,寫作從喜好變成了兼職,希望透過文字,與大家分享關於日本育兒的點點滴滴。
部落格: 台灣素媽育日本兒の生活日誌
blog.udn.com/wch704
個人著作:
《用故事教孩子最有效》
《掌握0-6歲教養關鍵期:看日本媽媽從生活細節裡,教養出負責、獨立自主、具創造力的孩子》
作者序
Chapter1 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
為什麼許多人說「家是孩子啟蒙的學校」、「媽媽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因為孩子最初觀察學習,便是自己的母親。從呱呱落地開始,瞇著小眼看著母親的一言一行,將母親的言行舉止,小心翼翼地放在心底。
當日本的媽媽怎麼這麼苦命?
在日本非常神聖的工作——家庭主婦
臺灣媽媽、日本媽媽,超級比一比
日本吃飯穿衣的負責任訓練
三代同堂卻互有生活空間
婆家?娘家?孩子該給誰帶才好
世界跑透透,母愛只增不會減
懷念母子三人同心的感覺
Chapter2 零歲:媽媽是孩子的守護神
日本人從小被灌輸什麼樣的觀念,讓他們養成自律自制的民族性?日本啟蒙教育專家的觀點、日本的教育制度體制與日本媽媽們,又是如何教導出這麼耐操的下一代?
日本人從小是如何被教導?
哺乳,日本媽媽第一門必修課
寶寶吸奶,媽媽照樣睡照樣吃
誰說一定要有哺乳室才能餵母奶
Chapter3 一~二歲:讓好習慣扎根,要從小開始學習
兩歲前,日本媽媽便開始教導小孩,將自己的東西管理好,也會幫孩子的東西寫上姓名,順便縫上卡通圖案當作標示,讓還不會識字的小朋友,也能透過圖案分辨自己的物品,以方便孩子自己來保管。
一歲,媽媽是孩子的模仿對象
故事時間其實是講給媽媽聽的
從遊戲中,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衣釦亂釦,鞋子穿反,不需急著糾正
Chapter4 二~三歲:誠信的學習,從小開始
日本的媽媽多半不用體罰,但是她們對於孩子的處罰就是:「講好的規定,就必須遵守;若是違反了,就沒有其他商量的餘地。」約定即是變相的規矩或條約,而誠信的學習也是從小開始。
兩歲:媽媽是孩子的領頭班長
守禮儀、勇於嘗試新經驗的孩子才是優等生
讓孩子獨自探索外在的世界
教導孩子誠信的觀念與想法
為人母的高瞻遠矚
Chapter5 三歲~四歲:幼稚園訓練孩子自主自律
日本小孩的自主自律性,多半是在幼稚園訓練完成的。一個無法管理好自身事務的孩子,怎麼能夠在學業上有成就?日本的教育一直是依循著這個理念,讓孩子從小便學習自律。
三四歲,種種「苦行」都是成長
陪伴孩子邁向另一個人生的階段
教學參觀日,媽媽是大朋友
中班的春夏秋冬,有媽媽陪我一起度過
Chapter6 五歲~六歲: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日本媽媽們大多會格外珍惜五歲到六歲就讀大班這一年,加強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孩子學習的興趣,積極鍛鍊孩子的體力與自律性,讓孩子能以最佳的狀態進入小學就讀。
五六歲之後,媽媽是孩子心靈永遠的依靠
大班生走出校園,收穫多多
認字,遠不如記得帶水壺來上學重要
Chapter7 媽媽是孩子習慣的好老師
陪伴孩子長大是媽媽的使命,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啟蒙教育。隨著孩子的成長,母親的千叮萬囑,成了孩子待人處事的依歸。每一位母親的身教,便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
食:營養由媽媽來負責,但是飯要自己吃
衣:適當的穿著打扮,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住:狹小的空間,大家一起維持整齊清潔
行:兩輪鐵馬載著滿滿的愛
不小心病了:瞧瞧日本媽媽的威力
家庭教育才是王道:媽媽是隱形的女王
Chapter8夢想,應該讓孩子自己創造
一個善良慈悲、積極樂觀的人,比較容易生出智慧,對於周遭的人事物,也會比較敏感;就算遭遇到低潮,也會趕緊轉個念頭,尋找到新的出口。所以與其說,期許孩子追求名利,我寧願希望孩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念。
培養孩子好性格,就是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打招呼!給他人元氣,讓自己歡喜
想給孩子幸福,就讓他們常存感恩之心
預防,遠比闖禍以後施予懲罰更有效
有責任感的孩子更有自信
自家的兄弟姊妹,會是最好的知己
附錄──媽媽是孩子最佳的諮詢師!
隨時為孩子打開耳朵和心,聽聽他們的聲音;更別讓孩子成為IT寵兒,讓大人釋放出來的愛,給孩子正面光明的力量。
媽媽才是孩子最好的指導老師!
別讓3C產品當保母!
給孩子愛與關懷,以及正面的力量!
後記──敎孩子立志做個好人,是一生的功課
孩子令人驚豔的反饋
作者序
某一年的冬日,上網玩臉書時,正好看到當時的凱信總編輯在徵問:「是否有人詳知日本家庭教育?或者有人認識臺日混血兒的家庭嗎?」「ㄟ,這不就是我們家嗎?」我立刻給總編輯留言:「臺日混血兒,我家剛好有兩個,是我跟我日籍老公生的。」起初,我以為總編輯只是想詢問一些相關資訊,沒想到聊著聊著,總編輯竟然大方地給了我一個當親子作家的機會。
我和日籍外子在美國相識,婚後我便跟隨外子到中國工作,生下兒子之後,便順理成章成為我這一輩子最不想當的「家庭主婦」,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目前依舊在進行式中。
起初,我是用比較不情願的態度帶兒子,心裡一直想著要出去上班。當兒子三歲半,女兒半歲時,因為外子的關係,我們回到日本生活兩年。生活在日本的這段期間,每天接送兒子去日本公立幼稚園上課,和日本老師、媽媽們相處時,我深深感受到東瀛民族講禮守信的習慣,幼稚園的自立自律的訓練,和日本媽媽們的看似狠心卻有智慧的育兒方式。
當孩子嬰幼兒時,母親花心思、時間的陪伴,是特別的種子,將在未來,盛開出愛的花朵。記得日本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接受訪問時都曾提到,童年時的興趣,是讓他們站上了世界舞台的起點。
日本小孩的童年,大多數是由媽媽陪著一起玩樂,在沙坑裡了解自律自立,從親子閱讀中學習知識,由花草蟲鳥群裡得到創意。媽媽是玩伴、老師、也是保護者,一步一步伴隨著孩子成長。從日常生活習慣,教養出自立負責、堅毅認真、富有創造力的孩子並不是理想口號,而是父母親們送給孩子一生最佳的禮物!
認字,遠不如記得帶水壺來上學重要這本書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日本不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怎麼從頭到尾,我都沒有提到念書習字這檔事呢?我想老實地告訴大家,兒子就讀的名古屋市立幼稚園,學校真的從頭到尾都沒有教他們寫過任何一個日文的平假名或片假名。小班時,老師會利用講故事的時間,教他們練習數數兒、認識顏色;中班時,藉由唱歌來記得日文字母的順序;在遊戲時間,玩起單字接龍(這樣就能練習拼音);大班時,老師會念更多的童書給他們聽,偶爾告訴他們某個漢字或日文字母的念法。三年的幼稚園生活裡,老師絕對不會刻意拿出平假名、片假名的字母表或習字帖,要小孩子跟著念。所有的學習都是在講故事、唱遊、讀童謠、玩遊戲中進行。我曾問學校老師,這樣上小學會不會跟不上課程?老師卻告訴我,孩子的本業就是玩,在玩中學習自律,在玩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玩中學習新的知識,這才是真正的童年。後來,因為外子工作的關係,我們一家人從名古屋搬回中國天津市。兒子在大班的最後半年多,就讀了天津市內的私立日本幼稚園。雖然在這所幼稚園裡,大班老師有教他們學習日文的字母,但是教育重點仍是生活習慣與態度的訓練。幼稚園的園長是一位年約五十五歲的日本傳統老爹型的人物,他的理念是「沒有正確的生活態度,不懂得自律守法的孩子,將來怎麼能讀好書」。態度與習慣決定一切,更會影響上小學以後的學習進度,所以他最不能忍受孩子忘記帶東西,或者沒有把幼稚園的規定當作一回事的孩子。嚴格的他,甚至會把媽媽與過於糊塗的孩子叫來一併訓話。例如,忘記帶水壺本來是件小事,但是園長會在經常沒帶水壺的孩子面前,念給媽媽聽,「不要因為只是個水壺就態度隨便、放縱,以後上小學,更會忘東忘西,這樣會讓孩子成為麻煩人物,惹老師跟其他同學討厭。」媽媽們都覺得園長講話真是犀利,可是我們的心裡都明白,園長所叨唸的一點也沒錯,養成的習慣不容易改變,所以從一開始就要謹慎注意,免得將來麻煩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