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綴藏心思!讓工藝變時尚的珠繡藝術 | 珠繡圖案

珠繡是以中國刺繡為基礎發展而來的工藝,根據設計的圖案,把多種色彩與不同材質的珠粒或亮片,由專業繡工縫綴在布上,以純手工精製而 ...2019-07縫綴藏心思!讓工藝變時尚的珠繡藝術早年台灣在喜慶婚宴時,總少不了一襲精美的珠繡旗袍,即便是在洋服盛行的今日,珠繡仍以各種形式出現在衣飾之中,那縫綴中蘊藏的心思,一絲一縷都未曾褪色過……文|盧家珍・攝影|詹朝智・插畫|鄭開翔珠繡是以中國刺繡為基礎發展而來的工藝,根據設計的圖案,把多種色彩與不同材質的珠粒或亮片,由專業繡工縫綴在布上,以純手工精製而成。

1955年,大陳地區的人民遷移來台,初期被安置在永和地區的大陳婦女,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的困境,大多從事繡花的代工,進而練就了串珠的好手藝,而大陳珠繡就在這樣特殊的時空背景下打響了名號。

針線和珠子串起華麗年代大陳第二代珠繡工藝師胡梅花與胡梅蘭,從小跟著媽媽和姊姊學珠繡,見證了台灣的珠繡風光。

胡梅蘭說,珠繡的許多針法是建立在蘇繡的技巧上,再加上湘繡中的長短摻針、亂針繡中的間隙針法、同色複媒材的運用,延伸出不規則散繡,有的邊串珠邊繡花,有的像流蘇般垂墜,繡法多種多樣。

串珠繡花時要做到珠子不散落、圖形不走樣、布料不起縐,珠繡的正面必須「藏針」,不能顯露線跡;背面的繡線也要規則美觀,且可接續操作;繡的時候還得時時「回針」,進二步退一步縱橫串繡,如此一來,即便是線斷了,也不會有太多珠子散落。

胡梅花記得,四十幾年前,珠繡的材料多半以珠子、亮片和管子為主,當年知名藝人崔苔菁的一襲銀管裝,便是出自大姊胡梅桂之手,至今還令人印象深刻。

1960~1970年間由大陳婦女所刺繡的日本和服腰帶大量外銷,奠定珠繡針線技法;1975~1985年台灣經濟起飛,以珠繡縫綴的亮片旗袍、絲絨旗袍,鼎盛期一個月可製作上千件,台北市錦州街、延平北路、大稻埕、西門町獅子林等禮服訂製店,甚至國外華人地區,都少不了她們的珠繡。

在傳統中創新延續工藝之脈近十年來,珠繡除了依各式新素材研發出許多新針法以增加立體度,材料也變得更多元,光珠子的種類就包括半面珠、半孔珠、仿珍珠、樹脂塑膠珠,鑽類則有水鑽、壓克力鑽、平底水鑽,還有種類繁多的亮片、玻璃、鏡片等。

除了媽媽晚宴禮服、高級訂製禮服、手工婚紗,以及藝人表演服裝之外,有時也會繡在鞋面、襯衫和T-Shirt上,頗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然而隨著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消費環境的緊縮,台灣許多代工業紛紛外移至越南、中國大陸等地,珠繡市場也大不如前。

即便如此,胡梅花、胡梅蘭姊妹仍堅守台灣,試圖開拓新路。

電影《血觀音》戲服上的彼岸花即是由她們操刀;台灣新銳設計師周裕穎在2018紐約時裝週,以故宮國寶為題,邀請兩姊妹將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轉換成禮服上立體的珠繡裝飾,為時裝界注入傳統韻味。

曾經的繁華落盡,底蘊卻未曾消褪。

胡梅花和胡梅蘭希望可以將技藝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讓更多人看到台灣珠繡的價值。

當初胡氏姊妹即是以這朵彼岸花的半成品,和電影《血觀音》的服裝造型設計師討論戲服上的珠繡表現方式。

一位即將擔任主婚人的客人,特別訂製了一件旗袍,並由胡氏姊妹在旗袍胸前及側邊開衩的蕾絲布上繡綴珠飾。

近年來珠繡的素材和技法愈來愈多樣化,透過各種珠子和亮片的搭配,以及立體式繡法的研發,讓珠繡圖案更加絢麗動人。

怎麼繡?1.打底稿用毛筆沾顏料在布面繪出底稿,使繡製範圍更加精確。

2.選材料依照圖稿的設計需求,找出適合的珠子或亮片,從顏色搭配、材質挑選,以及形狀與大小尺寸的安排,都要一併考慮。

3.上繡架調整繃架的長度,將布放上繃架,並用大頭針將布固定在繃架的紗網上,以免繡的時候移位。

4.串珠縫綴以針串珠,視底稿線條的長短,決定每次串珠的顆數。

不同珠型的搭配及錯落有致的繡法可以營造出立體感,細細密密地縫綴出一方華麗的天地。

 職人工具珠繡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繡針和珠子。

繡針有長有短,縫綴較長的線條用長針,反之則用短針;早年珠繡以珠子和亮片為主,後來增加了鑽片、水晶、琺瑯、鉚釘等飾品,珠子也愈做愈小,目前流行的15/0珠只有1mm大小,十分考驗珠繡師傅的眼力與功力。

珠繡職人胡梅花與胡梅蘭胡氏姊妹為大陳第二代珠繡工藝師,5、6歲開始接觸珠繡,從設計圖案到親自縫繡,從旗袍、禮服、藝人舞台服、電影《血觀音》戲服,到《富春山居圖》設計衣款,無不顯現其細緻工法與巧思。

 相關文章:把棉絮彈成一朵白雲!手工製棉被感受客家剪紙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