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瑜珈About Yoga | 瑜珈動作肌肉

在拉伸結締組織之餘,瑜伽體位法的大部分動作還會激發那些能使肌肉放鬆和伸展的神經機制。

其中一種機制叫做「交互抑制」,即為當主動肌收縮時,神經系統會 ... 為什麼要伸展?(上)每一位瑜伽練習者都對伸展的益處瞭然於心,根本無需那些運動專家和生理學家多言。

他們可能更為關心的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能否助自己的體位法練習一臂之力。

比如,當我進入一個前彎體式,卻突然因為大腿後測的一陣緊張而不由自主地縮回上身,他們能告訴我剛才發生了什麼嗎?以及,這些知識能幫助我進一步提高嗎? 對於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生理解剖學向我們描繪出身體內部是如何運轉的,包括其中可以幫助我們伸展的特殊機制。

腿後的緊繃感是由於骨骼不順位、或者結締組織太過僵硬、還是身體做出的自我保護,搞清楚這個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改善你的練習。

明瞭這些異樣感究竟是受傷的前兆,還是身體能力跨入新境界的新鮮,將使你在進退之間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另外,之前的科學研究亦有望拓展古老的瑜伽智慧。

我們對瑜伽體位法中所蘊含的複雜生理機制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有效地訓練身體。

 當然,瑜伽不僅僅意味著柔軟。

瑜伽幫助釋放身體和大腦中的緊張,從而為深入冥想做好準備。

在瑜伽中,「柔韌性」是一種思維方式,身體發生變化的同時,頭腦也同樣受到影響。

但是在西方的生理學體系中,「柔韌性」一詞僅指將肌肉和關節運動到理論上最大範圍的能力。

這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沒有幾個人能保有它。

「現代的生活方式就是限制與靜止,所以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懶惰,肌肉逐漸萎縮,關節也越發僵硬。

」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脊椎按摩師ThomasGreen博士這麼說道。

在人類刀耕火種的時代,每天的日常活動量就足夠維持身體的靈活與健康。

但是到了現代,趨於靜態的生活方式也不是束縛肌肉與關節的唯一因素。

即便你愛好運動,身體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緩慢地失去水分和柔軟。

當你步入成年時,機體就已經丟失了15%的水分,朝著僵硬和容易受傷的方向發展。

肌肉纖維開始互相沾黏,肌肉細胞相互交叉連接,使得相鄰肌肉纖維不能相互獨立運動。

漸漸地,充滿彈性的肌肉纖維被膠質的結締組織束縛起來,變得越來越僵硬。

這種組織的正常老化過程就像動物皮毛被製成皮革製品的過程一樣可悲。

除非主動地伸展身體,否則我們只有等待著變黃變乾變枯。

伸展練習通過刺激機體產生更多體液來減緩衰老的步伐,它將互相沾黏的肌肉細胞逐漸分開,幫助重建健康的平行纖維結構。

還記得60年代的那部科幻大片《FantasticVoyage/聯合縮小軍》嗎?RaquelWelch和她的微型飛船被注射進一個人血液系統。

為了深入理解生理解剖學究竟對瑜伽體位法有何等貢獻,我們也需要來一場身體內部的探險之旅,開著我們的微型飛船去看看肌肉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肌肉是由多種特殊組織為了實現同一種功能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是一個生物學單位。

(生理學將肌肉分作三種類型:內臟中的平滑肌、心臟中的心肌、和骨骼上的骨骼肌;在本文中,我們提到肌肉時特指的是骨骼肌,他們就像我們骨架上的輪帶,帶動機體運轉起來。

) 肌肉的基本功能就是運動-通過由特殊細胞捆扎而成的纖維束的舒張和放鬆來實現。

肌肉群協同工作,輪流通過精確而有序的收縮或舒張,賦予機體廣泛的活動能力。

在骨骼運動中,負責收縮而帶動骨骼運動的肌肉稱作「主動肌」;另一些肌肉與之相反,必須舒張並伸展才能允許該動作的實現,這一類叫做「拮抗肌」。

幾乎所有的骨骼運動都需要主動肌和拮抗肌的協同作用,他們就像是運動解剖學中的「陽」與「陰」。

 雖然拮抗肌的拉伸在骨骼運動中也頂半邊天,但是大部分生理學專家都認為,增強肌纖維的彈性對於提升肢體的靈活性而言,並沒有太大意義。

《ScienceofFlexibility 》一書的作者MichaelAlter說,現代研究已經證實單個肌纖維可以被拉伸到原有長度的大約150%而不斷裂。

這種延展度足以支持肢體實現很大範圍的動作和伸展,甚至包括最難的瑜伽體位。

 那麼限制我們伸展的,如果不是肌纖維的話,又是誰呢?該如何做才能改善呢?關於這個問題在科學界有兩派觀點。

第一種學派認為,與其關注肌纖維的拉伸,不如去增加結締組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