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na 瑜伽動作練習– Page 4 – KT Lab 身心實驗室 | 烏鴉式 做 不起來

因此我們才會一而再地練習,練習做類似的動作,練習做不習慣的動作,練習用 ... 的核心動作烏鴉式(bakasana),很多人都覺得太難了,怎麼飛都飛不起來。

Skiptocontent接連幾天在臉書上貼站椿的事,有朋友在問,「你在教室還是家裡架了多少木椿啊?」原來朋友誤會了,把我講的簡單站椿,想成古裝武俠片裡常見到「梅花椿」的功夫。

也有朋友問,「你不是瑜珈老師嗎?為什麼不是推廣每天練拜日式,每天練這個那個asana?怎麼會變成在推廣站椿啊?」是啊,被朋友這麼一問,我也覺得愈來愈不覺得自己是個「瑜珈老師」了。

以前剛剛在教瑜珈的時候,會有意無意地模倣我見過的瑜珈老師,有時候會在上課剛開始或者結束的時候帶個一句兩句唱頌(chanting);也會非常在意,這些動作是「瑜珈動作」,那些動作是「健身房動作」,在上課的時候會盡量避免那些不是「瑜珈動作」的練習。

練著練著,第一個十年也過去了。

以前比較容易脫口而出「傳統瑜珈動作」、yogaasana,或者動作的梵文唸法。

現在對我來說,是不是yogaasana真的沒那麼重要了。

(對了,是誰和我們說某個動作是或不是yogaasana?依據什麼呢?因為「老師都嘛這樣教」或者「老師從來沒這樣教」?因為某本書曾經這樣宣稱?因為基於我們對過去三百五年或者一兩千年的瑜珈歷史的研究?)或者說,更重要的是,某種練習方法上的規矩,長久堅持下去的結果,會培養我們更敏銳的體感,會讓身體更輕鬆靈活、健康舒服,會讓心裡覺得更幸福快樂嗎?且讓我把朋友對我的問題翻轉一下,重新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如果我像一般瑜珈教室或者商業機構辦宣傳活動,請大家每天拍一張自己美美的「瑜珈動作」上傳到社群網站,標上「瑜珈馬拉松」之類的標籤,整件事看起來,就比較像是正常的瑜珈老師做的事嗎?又或者如果我推廣的是每天靜坐五分鐘、半小時,聽起來會更像有靈性、更像「在修行的人」、更像個厲害的「瑜珈老師」嗎?對我來說,站椿(就是好好站著,就是tadasana)差不多就是「站著的靜坐」。

很多人的身體狀態沒辦法一次就坐個半小時(嗯,所以我們需要來教室學習、練習),但站著,尤其不刻意曲膝的站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門檻比較低。

站著的過程很簡單。

就是因為很簡單,因此不容易。

就像靜坐一樣,馬上就意識得到自己分心,馬上就意識得到自己的身體狀態。

這就是肢體與知覺開發的練習。

有時候在教室上課,我也會故意讓同學停留在某個站姿久一點的時間,兩三分鐘,多一點時間來觀察身體、精神狀態、品質的變化,哪些部位太過用力,哪些地方太緊繃,呼吸的能量可以走到身體哪些層面,又有哪些角落始終沒被呼吸的能量照顧到、始終沒進入我們意識的焦距範圍內?就像陰瑜珈的練習,安安靜靜,慢慢讓身心沉靜下來。

不管是站椿也好,靜坐也好,我們能不能好好和自己相處一段時間,沒別的干擾,暫時只用自己的身心,來觀察自己的身心。

碰巧讀到朋友在臉書上分享的書摘:「原本都很難,但時間到了,某一天便忽然實現,自然得如早晨醒來。

不是時間到了,是心到了。

人是膚淺物種,總是服從於一般感受,習武是造反,造反需要時間——這便是『功夫』二字的內涵。

」(徐皓峰,《武士会》)讓自己安安靜靜站著、坐著、或者躺著。

一次一段時間,一天一段時間。

隱微的感受、或者劇烈的變化,都會「如早晨醒來」一般自然。

前兩天讀到一篇文章,裡頭的附圖人像畫法有點眼熟,哦,原來是BernieClark去年(2016)的大作YourBody,YourYoga的一段書摘。

在這篇「文章」裡BernieClark老師解說了英雄坐姿(virasana)會碰到的幾種狀況。

有的人腳跟可以收到大腿骨大轉子旁邊,有的人沒辦法。

有的人腳掌可以順著小腿骨的角度指向自己的後方(腳背伸展),有的人的腳掌和小腳自然就呈現將近九十度的狀態(勾腳掌,也有人說勾腳背)。

並不是和老師做一模一樣的動作就是「對」的。

這篇書摘裡,Clark老師主要是從髖關節內轉(internalrotation)的程度差別來說明,在英雄坐姿裡,膝蓋放置的位置、腳掌踝關節的角度,應該因人而異。

pixsource:YourBody,YourYoga在現實的世界裡,英雄坐姿這個動作,顯然複雜多了。

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可能是英雄坐姿的主角,但我們不只是用三個關節在做動作,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由全身的肌肉骨骼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