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跳棋 | 跳棋

中國跳棋(英語:Chinese checkers,德語:Sternhalma),經常被簡稱為跳棋,在粵語中也稱波子棋,是一種可以有二至六人(但不可五人)同時進行的棋盤 ...中國跳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中國跳棋3人遊戲時的擺法玩家數目2-6準備時間1分鐘複雜程度低策略成分高遊戲時間10分鐘到數小時運氣成分無所需技巧觀察力、策略中國跳棋(英語:Chinesecheckers,德語:Sternhalma),經常被簡稱為跳棋,在粵語中也稱波子棋,是一種可以有二至六人(但不可五人)同時進行的棋盤遊戲,棋盤為六角星,棋子分為六種顏色,每位玩家擁有一種顏色的棋子並擺滿一個角,以最先將己方棋子全部移動至對角為優勝。

目錄1歷史2遊戲規則2.1遊戲玩法2.2行棋規則2.3行棋範例2.4基本策略2.5規則變化3其他玩法4參考資料5外部連結歷史[編輯]正方跳棋為中國跳棋的前身,圖中所示為2人遊戲時的擺法。

玻璃彈珠也是常見的棋子,圖為6人遊戲時的擺法。

中國跳棋的前身是正方跳棋(Halma),是由美國人GeorgeHowardMonks於1883年到1884年發明的[1],也說法認為是1885年發明[2]。

這種跳棋可供2人或4人進行遊戲,棋盤為正方形,共有256格,開始時棋子分布在角落,以最快跳到對角為目標,規則和現在的中國跳棋相似。

Halma原文為希臘文的ἅλμα,為跳躍之意,遊戲的靈感則來自一個於1854年發明的英國遊戲Hoppity[3]。

正方跳棋誕生後,很快又出現了使用六角星形棋盤的變種,在1892就由德國著名的遊戲公司Ravensburger取得專利,被命名為Sternhalma,意為星形跳棋[1],也就是後來所稱的中國跳棋。

與正方跳棋相比,遊戲的變化和所需的技巧更加複雜。

這個遊戲在20世紀初期逐漸在各國開始流行,其較早的英文名為HopChingCheckerGame,但隨後被改為ChineseCheckers,但事實上和中國沒有關係[1],只是為了從營銷角度上增加神秘感。

中國跳棋的稱法來自英語,而在粵語中稱作波子棋,因為彈珠也被廣泛用作棋子,彈珠在粵語中的說法即為波子。

日本、韓國有種稱為鑽石跳棋的中國跳棋變體,棋子有王兵之分。

遊戲規則[編輯]圖中給出了2種走棋的方式。

其中綠色棋子的路線為平移;紅色棋子的路線為跳躍,只要合乎跳躍的條件,此跳躍允許連續進行,即整條黑色路線可在一個行棋回合內一次完成。

遊戲玩法[編輯]中國跳棋的棋盤有6個角,最多可供6人進行遊戲,每個人把各自同顏色的棋子擺滿一個角,按照規則輪流走棋,以最早全部抵達並擺滿對角為優勝。

若是2人或4人對局,那麼將棋子放在相對的角上;3人對局則將棋子互相間隔一個角擺放以平均分布;6人對局為將所有角擺滿。

因為平衡性要求,不宜進行5人遊戲。

每方棋子有10枚或者15枚,都可以擺成等邊三角形。

2人或3人進行遊戲,玩家可自行選擇使用10或15枚,區別主要在於策略難度不同和遊戲時間長短。

4人或6人進行遊戲,應當使用10枚棋子,否則棋盤中央會因為過分擁擠而使得棋子難以移動,棋盤設計時也已經杜絕了超過3人時的15子擺法,因為無法都擺出完整的15子三角形。

在網路遊戲中,多使用10枚棋子。

行棋規則[編輯]每個人在自己的回合內,可以按照規則移動一枚棋子,中國跳棋中不存在「吃子」,棋子只能落在未被占據的位置。

棋子的走法有平移和跳躍共2種,因為需要將己方的棋子全部移動至對角,棋子的行進速度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一般以能前進距離多的走法為優。

相鄰兩點的距離稱為一格,從遊戲開始,一方全部棋子前進的總格數越多,則場面越是優勢。

平移是基本的走法,一個棋子可以向周圍相鄰的6個位置中的一個進行移動,稱為一次平移[4]。

平移的前進步數固定為一格,因此效率也是最低。

兩位臺灣孩童在玩中國跳棋。

跳躍是主要的走法,指的是一個棋子可以跳過另一枚棋子,如此每次走棋至少會行走2格。

自己棋子A的同一直線的連線上有另一枚棋子B(B不限屬於哪一方),那麼A能以B為中心,通過鏡像方式達到直線的另一邊,但前提是A的行進路線中沒有B以外的棋子阻擋。

這樣A跳過B後,和B的距離保持不變,稱為一次跳躍[4]。

但有些跳棋中的跳躍規則為一子規則,一個棋子只能跳過鄰近的棋子,到鄰近棋子後方的空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