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 | 劍道比賽

劍道比賽劍道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主題是運動項目。

關於武士刀格鬥技,請見「日本劍術」。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9月27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劍道"—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劍道劍道Kendoけんどう使用武器竹製長劍創立國 日本創立年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源流劍術組織連結國際劍道聯盟日語寫法日語原文剣道假名けんどう平文式羅馬字Kendō劍道(日語:剣道/けんどう Kendō *)是日本傳統的競技性武術運動。

正式比賽通常在室內進行,因選手赤足,對場地木地板的品質有較高要求。

選手一對一進行比賽,雙方均穿劍道服、戴護具、持竹劍,按規則相互擊打有效部位(頭部、手腕及腰部),由裁判計點數判勝負。

亦可舉行團體比賽,由選手數相等的團體雙方分別一對一決出勝負後計算總分。

段位稱號一共有初段至十段(九段、十段已廢除考試)、鍊士、教士及範士。

目前可以考取的最高段位為八段,會員國僅日本、韓國及中華民國三者可考取,其餘會員國只能考取至五段為止。

目錄1歷史2特點3劍道握刀法4劍道比賽5劍道護具6參考資料7外部連結歷史[編輯]就廣義上說劍道對於不同的歷史時期及地理文化領域,有著不同的內容和意義以及理解,但基本上都包含「劍」中的劍術,以及「道」中的精神內涵,這兩大主線。

狹義的劍道或者日本劍道,是指在日本的地理文化領域內產生的:以日本刀為核心,以刀劍的使用技術為載體,以日本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為靈魂的武道。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劍道也逐漸的脫離日本走向全球化的世界,現今劍道(けんどう)一詞專指現代劍道、又稱體育劍道。

是近代為適應社會發展而改造過的武術、體育類競技。

而傳統的古劍道,日語稱劍術(剣術/けんじゅつ),是古代日本武士在戰鬥時所使用的「真正的武士刀」格鬥技。

劍道與武士的關係密不可分,可以說劍道便是由武士們發展出來的。

日本地形多山,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而地域相對狹窄,資源有限,又使得地方勢力對內講求協作,對外強調競爭,因此地方勢力之間容易發生衝突,專業的武士階層便應運而生。

為了與環境相匹配,武士們需要具有忠誠、勇猛、遵守規則、重視尊嚴聲譽的品質,這些特徵都融入了劍道運動當中。

到了日本史上的明治維新時期,社會快速變革,朝廷集權勢力在剷除幕府將軍與諸侯割據的過程中與武士們發生了衝突。

精擅冷兵的武士們對陣朝廷的槍炮,雖然勇猛地打過勝仗,最終也難逃被剿滅的命運[1]。

好萊塢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末代武士》便是反映了該段歷史。

然而儘管電影中的日本武士們使用的是冷兵器,但歷史中無論是朝廷方面還是反抗的武士方面事實上都已經是充分利用槍炮的近代化軍隊,甚至包括幕府殘餘的新選組的土方歲三等人都是充分利用近代的戰艦和槍炮兵器為戰,日本刀在戰爭中連配角的作用都無法做到,不過由於武士們藉由手中的刀劍所展現的決死和勇武精神給天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傳統和維護政權法統,從明治時代開始,劍道被大力推廣普及,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劍道才被從軍訓或體育科目中廢止。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劍道作為一項純粹的體育運動逐漸興起,直到今天。

特點[編輯]銃劍道具對抗性:劍道模擬對抗雙方持刀劍器械的打鬥實戰。

劍道訓練可以提高眼力、步法、應變能力。

雖然對抗性強,但由於護具完備,所以與其他技擊性運動相比,劍道是一項安全的運動,在激烈的正式比賽中也極少出現受傷。

運動化:雖然力求模擬雙方持刀劍器械的打鬥實戰。

但因為道具和規則所限,變得運動化,早期甚至能夠攻擊足部、或者用腳絆倒對手,現今足部方面無使用任何護具提供保護(薙刀術和槍術有相關的足部護具),也禁止對足部攻擊,用以保護選手,也廢止了從前准許的搶劍招式。

竹刀造型和真劍相去甚遠,雖然如此,也有仿真刀握柄的小判與刀身較胖的胴張等等類型的竹劍。

一說劍道是練習對戰的感覺與出手時機,而居合道為學習正確刃筋使用法,兩者不應有所偏廢。

哲學內涵深遠:劍道里蘊藏了東方哲學的智慧,它講求氣、劍、體一致[1],以靜制動、不變應萬變、後發制人、弱勝強柔克剛等等,在劍道裡都能體會到。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