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 | 版畫

版畫又稱為〔間接藝術〕(註一),是利用〔版〕來製作的畫作,作者須在版畫​作品上簽名。

版畫特性大致分為下列四項:. 1.複數性:原版可產生兩張以上相同作品, ...定義與特性版畫是利用「版」作為媒介物,將圖像印製於紙上。

畫家先創作在其他平面上,並塗上各式各樣的顏料,再以各種方法將圖像印製到紙上。

版畫又稱為〔間接藝術〕(註一),是利用〔版〕來製作的畫作,作者須在版畫作品上簽名。

版畫特性大致分為下列四項:1.複數性:原版可產生兩張以上相同作品,使同一張作品能同時在不同地方供人欣賞。

 2.輕便性:版畫通常印製在紙上,方便運送、攜帶及展示。

3.大眾性:版畫因具有〔複數性〕的特性,使廣大的社會群眾得以用較低的價錢分享藝術之美。

4.平面性:在翻印的手法,畫面具有平面的傾向。

因此,版畫擅於達簡潔與明快的造型和色彩。

版畫與繪畫的差異版畫雖然和繪畫同是屬於心象的表現,但卻不能像繪畫一般的直接用畫筆沾上顏料,在紙上或畫布上作心象的表現。

繪畫創作的本質是屬於單幅作品的創作,除非故意的安排,不可能有第二張相同的作品。

而版畫則需要經過「構圖」、「製版」和「印刷」這三種階段,才能達到心象表現的目的。

因此,版畫是一種借助「版」而間接表現心象的藝術。

也因此版畫創作的本質是屬於複數作品的創作。

版畫既可以作為獨立的藝術作品欣賞,也可以作為詩情畫意的圖文,還可以作為圖解之用。

版畫可以化一為千百,不僅傳播藝術,同時也傳播歷史文化、科學知識,為知識的普及立下汗馬功勞。

版畫簽名1.試版:簡單來說,按照一般國際管理下現代版畫可包括兩個不同版本,分別是"試版"和"套版"。

前者英語為:Artist'sProof(簡作:A.P.或A/P),法語則為:Epreuved'Artiste(簡作:E.A.或E/A)。

2.套版:"套版"則是一套在藝術家指引下複製和授權發行的相同版畫。

通常藝術家與出版商商議決定"套版"的數量(舉例:若整套版畫張數定為五十,則依次標明1/50、2/50、3/50......49/50、50/50)。

3.限定張數:當一套完整的試版和套版版畫在印製達預設的數量時,原版便會被銷毀,確保以後再不能複製。

 而這預設的數量就稱為限定張數,藝術家除了在作品下方簽名外,還會將限定的張數寫在作品的左下角,通常都用幾分之幾的符號表示,如"1/10、33/100、362/1000"等。

在印刷出一定張數之前有數張試版作HC.(HORSCommerce)英文為TP(TrialProofs)是為保存紀錄而留下來的樣本,屬非賣品,重要的是畫家在下方簽名或數字及畫名時,務必是使用鉛筆,因鉛筆只要不去擦拭它,是永不退色的 。

版畫的應用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後,最初印刷佛像,之後又印刷佛經、歷書、詩集等等。

公元932年時,宰相馮道看到吳(今江蘇)蜀(今四川)等地有人販賣各種節籍,而唯讀沒有儒家經典。

他認為儒家經典對於封建統治階級來說,更為需要,因而令國子監雕《九經》。

公元10世紀中葉,刻書範圍繼續擴大,由國子監管儒家經典的刊刻到公元971年(宋開寶4年),宋太祖從信往益州(今成都)雕全部《大藏經》,稱《開寶藏》。

這是初期印刷史中,印刷的最大的書。

公元993年又開始由國子監雕印製《史記》、《漢書》及《後漢書》,後又刊印醫書《聖惠方》等。

從10世紀到13世紀之間史書、地理、醫藥、農業、工業、天文算法、詩集、佛教和道教得經典、工具書、以及民間的日曆、字書等,也有民間的文藝刻本。

「官刻」本是政府各機關刻印的書,也稱關刻書,依其官署名稱(如明朝各王府刻的書)。

「私刻」本是地主階級的士大夫們的私家刻本,利人出資刊印的書,這類書商刻印的書稱為坊刻本。

版畫原作注意事項1960年,在維也納舉行的國際造型美術協會會議,對〔版畫原作〕有此下列決議:1)為了版畫作品的創作,美術家利用石、木、金屬或壓克力等材質製版,使自己的心中意像,藉版材轉印於畫面上。

2)美術家自己親手,或在其監督下,自其原版直接印製得作品。

3)在完成的版畫作品上,美術家負有簽名的責任,通常用鉛筆將限定張數(Edittion Number)寫於左下角,右下角簽上自己和製作年代日期等,也就是版畫簽名。

因此,國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