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減塑政策要加油!還要10年才禁用4項塑膠真的不夠 ... | 減塑政策

臺灣其實在2002年推動「限塑政策」,環保署針對部分場所規範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塑膠類免洗餐具,但多年下來範圍有限,仍無法完全禁用。

搜尋搜尋環境議題主題文章上一頁分享專題報導減塑3mins2020年10月26日臺灣減塑政策要加油!還要10年才禁用4項塑膠真的不夠作者:Greenpeace綠色和平面對日漸嚴重的塑膠污染,孟加拉2002年全面禁用塑膠袋、印度預計2022年全面淘汰一次性塑膠、歐盟決議2021年開始禁用一次性塑膠。

當全球逐步設定減塑目標,臺灣僅規劃在2030年禁用4種一次性塑膠用品,是不是太慢也太少?還記得2002年,政府開始禁止店家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索取者必須購買嗎?您知道當此政策上路,須花臺幣1元購買塑膠購物袋後,一年少用了幾個塑膠袋嗎?答案是20億個!雖然這數字與塑膠總用量相比,其實是九牛一毛,但對於環境仍顯示制定法規的影響力。

過去綠色和平在倡議減塑過程,就致力於督促政府制定減塑的法規,從禁用塑膠微粒、要求加強源頭管制、到訂定限塑時程。

讓我們一起回顧您我共同推動的減塑政策。

難以分解的塑膠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污染海洋、森林、河川、甚至食物。

塑膠污染遍布地球,各國才驚覺事態嚴重過去幾十年來,塑膠逐漸滲透生活每個層面,輕薄方便又便宜的材質,使我們養成用完即棄的習慣,卻不知不覺已在自然環境中累積成難解污染。

直到科學家發現,塑膠大舉入侵海洋,裂解成無數塑膠微粒,已形成嚴重的「海洋塑膠濃湯」,更進入生態食物鏈,大量動物如海鳥、鯨魚、海龜、海豹等因誤食塑膠、遭塑膠垃圾纏縛導致死亡,甚至發現塑膠微粒最後會回到人類體內,減塑的意識才逐漸建立。

綠色和平小教室塑膠微粒:也稱作微塑膠(microplastic),是直徑或長度小於5公厘,極為細小的塑膠,難以過濾和處裡。

雖然回收看似是選項之一,但事實上所有被製造出來的塑膠,90%都沒被回收。

塑膠被製造的速度之快,回收的效率遠遠追不上。

聯合國指出,全球每年使用約5,000億個一次性塑膠袋,每分鐘售出高達100萬個塑膠飲料瓶!若要真正阻止塑膠污染,必須先大幅降低塑膠的製造和使用。

綠蠵龜寶寶正爬入沙灘上的塑膠垃圾,猶如全球海洋生態正被塑膠污染的縮影。

全球減塑政策比一比您對於目前臺灣減塑政策的效率有什麼感受?覺得可行?困難?太慢?還是滿意?臺灣其實在2002年推動「限塑政策」,環保署針對部分場所規範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塑膠類免洗餐具,但多年下來範圍有限,仍無法完全禁用。

展望全球,減塑進度不一,您我仍可做為借鏡參考:孟加拉:全球第一個,在2002年就全面禁用塑膠袋的國家萬那杜:這個太平洋南部的群島國家,2018年7月就直接宣布禁用塑膠袋、吸管和保麗龍外帶餐盒臺灣: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用塑膠袋、各類免洗餐具、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印度:2022年前,全面淘汰一次性的塑膠製品日本:2020年起,所有零售商店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2030年前減少25%塑膠垃圾南韓:2018年8月起內用禁止使用塑膠杯、2019年起大型超市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袋英國:2042年成為「無塑」國家,全面停用塑膠袋、寶特瓶、吸管等一次性塑膠用品美國:尚未有全國性的限塑時程,目前有15個城市禁用塑膠吸管2002年起,全球許多國家開始逐步限用塑膠袋、吸管,更逐步訂定限塑目標與時程。

令人驚豔的是非洲,2018年就有超過六成的非洲國家已經實施全國的塑膠袋禁令。

另外,歐盟議會在2019年,以560票贊成、35票反對,決議2021年開始,歐洲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項目包括塑膠餐盤、餐具、吸管、棉花棒軸心、塑膠製氣球桿、食物容器、保麗龍杯等。

與您一同推動的臺灣減塑政策若有效制定減塑政策,影響層面不僅廣泛且全面。

綠色和平從2016年開始展開減塑工作,首先就是針對政策層面進行倡議。

過去許多藥妝商品如洗面乳、牙膏含有柔珠成分,雖標榜具有加強洗淨的功能,卻在無意間將大量塑膠微粒流入河川與海中。

禁用柔珠政策2016年7月起,綠色和平發起一連串行動,要求品牌、通路商自主停止生產、販賣柔珠產品,同時也督促環保署提出禁用時程。

原先環保署預計2020年才要禁用柔珠,在看守臺灣協會與綠色和平共同倡議,要求加速禁用之下,2016年11月,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決議將禁用時程提前,「2018年底起,不得販售柔珠產品」,總算跟上國際的禁用腳步。

2017年綠色和平倡議行動,邀請民眾加入拒用柔珠產品的行列。

根據研究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