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體育--人民網 | 冰上掃帚球

首屆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威士忌杯賽,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上溜石 ...時政國際財經台灣軍事觀點領導人事理論法治社會教育科普體育文化書畫房產汽車旅游健康視頻登錄注冊退出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記住登錄狀態忘記密碼?人民網>>體育>>冰雪冰壺2016年11月02日14:34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冬奧會比賽項目,並設有冰壺世錦賽。

設男女2個小項,每隊為四人。

冰壺為圓壺狀,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制成,且世界上所有的制造優質冰壺用的天然花崗岩均產自蘇格蘭近海的一個小島,也隻有蘇格蘭人掌握著制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技術。

冰壺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從壺的底部到頂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壺柄和壺栓)最大為19.96公斤。

刷冰是為了減小冰壺與冰面間摩擦。

有人把冰壺稱作“冰上國際象棋”,這一比喻很好地詮釋了冰壺的神秘與高雅。

冰上溜石起源於14世紀的蘇格蘭,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

優質冰壺的原料採自蘇格蘭福斯阿利斯島。

1795年,第一個冰上溜石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838年蘇格蘭冰上溜石俱樂部制定第一個正式的比賽規則。

1807年冰上溜石活動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

從此,冰上溜石作為一項冬季運動在歐洲和北美逐漸開展起來。

20世紀初,通過加拿大冰上溜石愛好者的努力,使這項運動的比賽規則和方法更加完美,並由室外逐漸移入室內,並於1927年舉行首次全國冰上溜石比賽。

首屆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威士忌杯賽,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

1955年冰上溜石傳入亞洲地區,目前日本、韓國等地非常流行。

1924年,冰壺首次以表演項目的形式在冬奧會上亮相。

1966年國際冰上溜石聯合會成立,1991年改為世界冰上溜石聯合會,同時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

冰上溜石曾於1924年、1932年、1936年、1964年、1968年、1992年6次被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

1993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98年開始,冰上溜石列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

在亞洲,冰上溜石從第五屆亞冬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冰壺場地其實冰壺賽道的橫截面是U型的,並不水平,之所以如此設計並不是制冰師的失誤,而是制冰師專業水平體現,因為U型的冰面可以幫助高水平運動員打出弧線球。

冰上溜石所用場地是一個長44.5米、寬4.32米的冰道。

冰道的一端畫有一個直徑為1.83米的圓圈作為球員的發球區,被稱作本壘。

冰道的另一端也畫有一圓圈,被稱為營壘。

營壘是由4個半徑分別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圓組成。

外面兩圓之間涂為紅色。

在場地兩端各裝有一個斜面橡膠起蹬器。

在冰壺場地前后兩端各有一條藍色的實線稱為“前衛線”和“后衛線”。

冰壺擲出后,如果未進前衛線或越過后衛線都視作無效,將被清出場外。

邊線(sideline):任何接觸到邊線的石球都被視為出局,應立即從場地中移開。

圓壘(house):冰道(sheet)兩端各一,由數個同心圓所構成。

起滑架(hack):位於場地邊緣與圓壘之間,球員在擲球時可借此將腿后蹬而向前。

圓心線(teeline):擲球時,若石球已通過擲球區的圓心線,則不可再重擲。

石球擲出后,己方的刷冰員可在石球通過標的區的圓心線之前進行刷冰;之后,則對方主將有權進行刷冰,以使球離開圓心。

欄線(hogline):擲球時,球員必須在擲球區的欄線之前將球離手。

擲球后,若石球未完全通過標的區的欄線便停止,則此球視為出局。

但若曾與在局中的球發生碰撞,則該球無須完全通過欄線。

冰壺規則介紹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球隊對抗進行,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

比賽共進行10局。

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

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