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序 | 教育部成語字典

《成語典》是個人為教育部編輯的第五部辭典,也將是最後一部。

... 編輯字辭典很難,這是我在六零年代參與《大學字典》時就已清楚,是誰說過:「要報復仇人,就 ...教育部《成語典》:::首頁〉編輯說明〉編輯委員會〉總編輯序編輯說明辭典簡介部長序編輯委員會主委序總編輯序編輯說明編輯簡例使用注意事項系統用語常用符號一覽表編輯群版權頁著作權聲明總資料庫書目改版紀錄總編輯序《成語典》是個人為教育部編輯的第五部辭典,也將是最後一部。

這近二十年來,從《部首手冊》、《標點符號手冊》開始,一路走來,順暢有之,顛簸有之。

編輯字辭典很難,這是我在六零年代參與《大學字典》時就已清楚,是誰說過:「要報復仇人,就勸他去編字典。

」話雖玩笑,艱辛可知。

民國七十五年四月間,個人懷著忐忑心情受邀來國語會協助語料整理,在這之前,我已有過十餘年的編輯經驗。

七十六年,在李殿魁教授的督導下,開始負責對《重編國語辭典》的修訂進行規劃。

這一部始編於大陸時期的老辭典,雖然翻修於七十年,但在現代化辭典的期許中,仍有一些不足。

經過分析後,個人提出建議,利用辭典學理改造這部辭典,讓它成為既能保持原有特色,又能符合於現代社會環境的語文工具書。

至於技術,則建議開始改用電腦,運用資料庫觀念來取代傳統編輯。

但是一種新觀念的接受總較緩慢,更何況那年代,使用電腦仍被視為高科技。

幾經折衝,在我們的堅持下,為證明新技術的可行,工作人員自購電腦,自寫程式,就開創起辭典編輯新紀元來了。

那年是一九八七年,國內中文系統剛推出不久,資料庫系統是dBASE,編譯程式是clipper。

電腦呢?286。

也許是我們的努力感應了上蒼,在最後兩年,我們獲得了比較多資源,包括人力由兼任改為專任,這對工作幫助很大。

因為唯恐又添變數,所以我們拚命趕,終於編了一部差強人意的辭典。

過去這部辭典都是交由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書面版,由於館方表示對新版意願不高,竟然因此改變了這部辭典的命運。

當時擔任教育部電算中心高級分析師的劉金和先生,覺得這部辭典不妨以網路和光碟版發行,納入《好學專輯》中。

經由當時國語會主委李鍌先生首肯之後,由劉先生邀約開發全文檢索系統的簡立峰博士前來,會商結果,一拍即合,也獲得中心主任陳立祥先生的鼎力支持,委由簡博士著手研發技術。

負責這項工作的是他的高足李明哲先生。

系統開發出來後,配合網際環境的成熟,使用人次與日俱增,至今已超過一千兩百萬人次,光碟也陸續發行了兩萬多片。

當初編輯修訂本計畫中,內含一部簡編版本。

這是我們在八十三年六月進行的工作。

為了編一部完全符合現代語言環境的辭典,個人主張先作一個字詞頻統計,用現代的語言樣本來找出最常用的字詞。

這也開啟了後來八十四至八十七年的常用語詞統計工作。

簡編本為求簡明實用,當時運用了一個技術,讓所有辭典中的用字都不超出辭典本身的收字。

這雖在英文辭典常見,在中文辭典執行起來並不太容易。

同時也建議附上圖片和全文聲音檔。

計畫獲得部長支持後,在國語會、電算中心、中研院的多方配合下,於八十九年六月完成上網。

這是一部全文發聲的電子辭典,其中技術幾經波折,非常地不容易。

因為有了圖片,所以也提供了利用圖片回查內文的功能。

在同年七月,我們同時完成利用《國語辭典簡編本》的基礎所作的《國語小字典》,異於前兩部,除全文檢索外,另提供了部首檢索。

所收字則依據國小教科書內容及年度常用語詞調查中的字頻。

民國八十三年九月,師大陳新雄教授赴韓參加國際漢字振興協會年會,回國建議編輯整合亞洲漢字的異體字字典。

經向國語會提建議,並獲部長同意後,自八十四年七月開始六年的《異體字字典》編輯。

從六十二部古今字書去蒐集字形資料,並參考一千四百多種文獻,依教育部所頒正字表為綱,一共收了十萬餘字,字字交代文獻,重要字形並委請專家解說。

這部規模空前的字典於九十年六月上網,並發行光碟版。

本來編完《異體字字典》後,個人覺得精力已竭,很想休息,當時剛上任國語會主委的曹逢甫教授,在把過去的成果向曾志朗部長簡報後,頗獲肯定,所以決意推動另一階段的語文整理工作。

在盛情難卻下,我又接下「國家語文資料庫建構計畫」中「成語典」的編輯。

編輯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