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 做自己 - 2024年5月

羅丹

作者:何政廣 主編
出版社:河北教育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ISBN:7543456419
語言:繁體中文

本套書精選了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世界著名畫家中的十位,分別是亨利·摩爾、賈科梅第、修拉、巴爾蒂斯、畢沙羅、杜尚、克里姆特、莫蘭迪、羅丹、達比埃斯。通過各位畫家的藝術生涯及畫作賞析,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畫家對藝術的追求和創造。 法國雕刻大師羅丹,是一位影響力從歐洲擴及世界的現代雕刻巨人,他也被尊稱為現代主義的雕刻家,他畫過許多女體素描,雕刻作品也以人體為主題。著名代表作有《沉思者》《地獄門》《加來市民屬像》《吻》《巴爾扎克》等。他追求探素人類內在的表現。把血肉神經生動有力的刻畫出來。本書搜集他一生的代表作,對羅丹有全面的介紹。

現代主義雕塑大師羅丹的生涯與藝術 作品風格簡介 生平 羅丹雕塑的文化意義 羅丹的作品哲學 出版《法蘭西大教堂》素描集等作品 素描——臨摹、改造及引發靈感 早期的雕塑 羅丹與現代主義 在古典氛圍中的雕塑生命力 羅丹雕塑的基本語匯 關於地獄的主題 《加來義民》 《巴爾扎克》 組合作品 肖像 舞蹈 自然的啟發 羅丹的情欲性雕塑 局部未完成性與傳統整體觀的再詮釋 《海神與女神》 晚期創作 世界性的羅丹美術館 羅丹對現代藝術的影響巴黎羅丹美術館評論羅丹鏡頭下羅丹羅丹素描——暗夜和清晨談羅丹的《加來義民》素描、水彩、油畫選集卡米耶·克洛代爾羅丹的情人、模特兒、女性雕刻家奧古斯特·羅丹年譜

法國雕刻家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是一位影響力從法國遍及全歐洲的現代大雕刻家。他和印象派畫家屬同一時代出生,在他的雕刻藝術中,印象派和象征主義的要素同時並存。在美術史上,羅丹的藝術被評為印象主義,造型表面流動著光影,但在主題上並不像莫奈或雷諾阿那樣贊頌生之喜悅,而是潛藏著世紀末濃厚沉重的陰影,使他的雕刻轉向象征主義的世界。 羅丹的雕刻作品,最大的特征是追求探索人類內在的表現,全部以人體做主題,不僅雕出軀體輪廓,同時也把血與肉、神經與骨髓生動有力地刻畫出來,予人強有力的感動。 羅丹生於巴黎,父親是警察。14歲進人工藝技術學校,開始學習美術。他三度參加巴黎的公立美術學校入學考試,都名落孫山。1863年他擔任以建築裝飾雕刻為職業的卡利耶·貝勒斯(Calliexr Belleuse)的助手,自己從事雕刻創作。此時代表作為《傷鼻的男人》(1864年)。普法戰爭爆發,從1870年開始的7年間,他到布魯塞爾從事建築裝飾工作。1875年旅行意大利,研究米開朗琪羅、多那太羅的雕刻作品。此時觸發了他的創造意念,羅丹決定擺脫古典雕刻的傳統,另創新風格。1877年的沙龍展,他以男性裸體像《青銅時代》參展。但是,這件雕像異常的寫實手法卻遭受批評。羅丹面對這種非難,采取積極的抗辯,他聲稱《青銅時代》不以追求視覺的寫實為滿足,而是更深入內在的生命力。1877年力作《行走的人》、1878年《施洗約翰》是此時產生的創作,參加1879年的沙龍展獲第三名。法國政府提供他一間在巴黎的雕刻工作室,從此他正式進入藝術生涯,逐漸確立名聲。 1880年,羅丹受政府委托,著手制作巴黎裝飾美術館青銅大門群像,取材自但丁《神曲》第一部「地獄篇」,創作了稱為《地獄之門》的偉大傑作,此作是他一直到臨死前都持續在制作的大作,結果仍以未完成狀態結束。 羅丹的主要代表作尚有《思想者》、《亞當與夏娃》、《加來義民》、《巴爾扎克》、《吻》等。尤其是《巴爾扎克》系列作品是羅丹雕刻創作的巔峰之作,如巨石像一般孤立的《巴爾扎克》,翩然走向現代,勾連上了立體主義。他的作品不是在狂熱的感情狀態下產生的,而是一種充滿毅力與高度忍耐,艱苦創造而成的果實,表現了人類崇高精神。 羅丹在雕刻之外,畫過許多人體素描、插畫和銅版畫,著有《藝術論》、《法國大教堂》等著作。他認為繪畫、雕塑、文學和音樂之間的關系十分接近。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中,羅丹在自己的陳列館舉行個展,成了舉世聞名的巨匠,來自美國的訂單蜂擁而至。此後他便被眾人簇擁圍繞著,在美麗女性崇拜者問過著演講、著述的日子。晚年因戰亂與疾病,羅丹生命力也日漸消失,於1917年辭世。在巴黎和美國費城都設有羅丹美術館,丹麥哥本哈根的新卡斯堡美術館,也有一間羅丹雕塑專室,陳列他一生的代表作。我先後到這三處美術館參觀,對羅丹走向現代主義雕刻革新作品,留下深刻的藝術感動。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