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台灣雕塑藝術家?推薦回答

作者:廖新田

十位曾在臺灣藝壇發光發熱的前輩美術家傳記, 追溯臺灣美術的百年歷程。 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 細述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十位前輩美術家, 他們隨著時代推移起伏的個人生涯與藝術成就。   ★ 縱橫跨領域的畫壇變調「候」鳥──李錫奇       李錫奇,金門人,1955年就讀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後,開始接觸木刻版畫,並迅速展露才華。早期作品描繪故鄉金門的生活點滴,刻劃異鄉學子的鄉...

作者:盧梅芬

  哈古(1943-)   哈古出身於卑南族卡撒發干部落(Kasavakan,現今行政區為臺東縣臺東市建和里)的頭目家族。哈古雕刻的核心想法是,希望透過雕刻重建頭目與族群的尊嚴,其創作主題主要為族人與市井小民之容顏與百態。哈古透過雕刻傳承文化、表達和自己的生命緊密相連的生活樣貌。頭目的使命、農夫的生涯、原住民的幽默、頑皮的童年、愛聽故事與愛說故事的人,以及對人性的微言婉諷,都自然地反映在他的...

作者:潘襎

十位曾在臺灣藝壇發光發熱的前輩美術家傳記, 追溯臺灣美術的百年歷程。 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 細述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十位前輩美術家, 他們隨著時代推移起伏的個人生涯與藝術成就。    ★ 莊喆──融合東西繪畫的現代抽象藝術家   莊喆為旅美華裔畫家,1934年出生於北平,幼年時跟隨父親莊嚴護持故宮文物,輾轉於中國南北各地,1948年又隨故宮文物來到臺灣。豐厚的家學背景...

作者:蔣伯欣

  莊世和(1923-)   莊世和1923年生於臺南,幼年即隨家庭遷居屏東。就讀潮州公學校期間,愛好繪事的天分被日籍教師發掘鼓勵,開始以函授方式,接受日本內地的插畫與漫畫教學。1938年赴東京川端畫學校日本畫科就讀,初步習得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技法,並於畢業前,再入東京美術工藝學院純粹美術部就讀至研究科畢業。戰後,返回屏東潮州於潮州中學任職,並隨何鐵華在臺北展開新藝術運動,推動「自由中國美展...

作者:吳景欣

  蔡雲巖,1908年出生於文風鼎盛、人文薈萃的臺北士林區,童年就讀於士林公學校,也是日治時期臺灣第一所小學,蔡雲巖在此受現代教育薰陶,啟迪他最初的美術情懷。   1927年「臺展」開辦以來,激勵許多年輕畫家參展。1930年開始,蔡雲巖的繪畫作品多次入選臺展,美術才華備受肯定;同時也因為入選臺展,蔡雲巖與其他畫家有了積極互動,並參與當時最活躍的東洋畫團體「栴檀社」。   成就蔡雲巖一生畫...

作者:潘襎

  沈哲哉(1926-2017)   1926年出生於臺南的沈哲哉,創作生涯橫跨戰前與戰後美術界。就讀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時跟隨廖繼春學畫,深刻領略廖繼春的色彩表現精髓,十六歲即入選臺陽美展,1943年入選第6屆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1952年,他跟隨郭柏川學畫,隨後共同發起「臺南美術研究會」。   沈哲哉將廖繼春的色彩表現與郭柏川的造形語彙相融合,以夢幻的浪漫畫風,在繪畫世界揮灑自我的...

作者:白適銘

  秦 松(1932-2007)   秦松出生於安徽,來臺後就讀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之後隨李仲生習畫,為「現代版畫會」的創始人之一,1959年加入「東方畫會」;同一年,其版畫〈太陽節〉獲第5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榮譽獎,但隨後的「倒蔣事件」,使其身心遭受巨大打擊。秦松創作風格多變,他左手寫詩、右手作畫,又用第三隻手寫評論,但他在藝術上呈現的人文精神,卻是其奉行不渝的創作圭臬。 本書特...

作者:陳水財

十位曾在臺灣藝壇發光發熱的前輩美術家傳記, 追溯臺灣美術的百年歷程。 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 細述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十位前輩美術家, 他們隨著時代推移起伏的個人生涯與藝術成就。   ★ 陳英傑──南臺灣雕塑藝術的拓荒者       陳英傑,本名陳夏傑,是著名雕塑家陳夏雨的弟弟,因不願受到兄長盛名的庇蔭,因而更名為「陳英傑」參加省展,從此以後便以此揚名,成為臺灣現代雕塑的...

作者:曾長生

十位曾在臺灣藝壇發光發熱的前輩美術家傳記, 追溯臺灣美術的百年歷程。 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 細述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十位前輩美術家, 他們隨著時代推移起伏的個人生涯與藝術成就。   ★ 吳昊──獨具東方民俗美學的現代藝術家   吳昊,東方畫會的八大響馬之一,將油畫的細膩帶入版畫,再用木刻的勁道探索油彩。其剛柔並濟的畫風,不僅承載著童年時期的繽紛意象與色彩的回憶,更形成...

作者:王偉光

  李德,1921年出生於江蘇常熟,從小即喜愛藝文活動,其後畢業於重慶大學,並在二十八歲時移居臺灣。來臺後的李德經商維生,閒暇之餘跟隨馬白水學習水彩畫;繼而遇到恩師陳德旺,從此正式走向藝術創作之路。這段期間,李德從繪畫的基礎學起,面對大自然探究造形與空間的深層價值,一步步邁向純淨的創作之路。   李德從寫生之中探求畫理,藉由石膏像素描、靜物寫生和自畫像等習作,解讀自然界微妙的「面」之變化,...

作者:劉永仁

  李再鈐,1928年出生於福建仙遊,是臺灣資深嚴謹的幾何抽象雕塑家。自幼生長於書畫世家的李再鈐,家學淵源造就了他深厚的藝術造詣。1948年來到臺灣,考取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但因看不慣訓導處的要求而不願配合,後來竟然不知原由地被學校退學。離開學院教育,投入社會工作後的李再鈐,在師院教授儲小石的引薦下到印染廠擔任布花設計師,1958年又轉入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就職。當時的李再鈐雖在設計界工作...

作者:蕭瓊瑞

  劉耕谷,1940年出生於嘉義朴子,是臺灣著名的膠彩畫家。   臺灣膠彩畫的發展,是在日治時期的新美術運動中,以「東洋畫」的名稱傳入;由於強調寫生、寫實的特色,一度取代傳統水墨,和油彩、水彩並稱「西洋畫」,蔚為當時臺灣繪畫的主流之一。不過二戰結束後,大批傳統水墨畫家遷臺,引發「正統國畫」之爭,原本為「國畫第二部」的膠彩畫,從此放棄「國畫」名稱的堅持,改稱為「膠彩畫」,在臺灣特殊的藝術生態...

作者:劉永仁潘安儀

  本展「悚憶:解‧紛--解嚴與台灣當代藝術」係由臺北市立美術館與美國康乃爾大學強生美 術館共同策劃主辦,中華民國文化部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指導贊助,總計邀請一十四位台 灣藝術家的一十九組件作品為取樣展出,形式內容包括:繪畫、雕塑、攝影、錄像、裝置、 複合等媒介。本展品選件自解嚴前後時期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維度,從1975年乃至晚近2014年 代,從藝術家中選擇具代表性作品。   “Haunti...

作者:趙欣怡

  第一本彙集非視覺美學理論與實務的工具書,帶您探索藝術形式的無限可能!   UD(通用設計)概念 :作者趙欣怡博士積極推廣視障美術教育之教學研究與展演策劃,本身亦為臺灣關注多元感官創作理念之藝術家。本書採用UD(通用設計)的概念,談雕塑、繪畫、版畫、水墨、攝影、戲劇、無障礙展示設計和口述影像,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理論實務並重:建構視障美術教育基礎理論,並以實際非視覺美學創作展演課程...

作者:王文興、余光中、李昌鈺、吳興國、漢寶德等著

  堅持夢想,使不可能變成可能,改變你命運的一本書!   匯集12位卓越追夢人的人生故事——  吳興國、蔡明介、余光中、漢寶德  翁啟惠、楊玉欣、張廣達、吳炫三  劉炯朗、黃榮村、李昌鈺、王文興   來自學術界、企業界、藝文界等領域的12個人生故事,  帶你領略成功人士非凡的智慧與閱歷,  因他們的視野遠遠高過一般人,  他們的見解的確能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樹立引領年輕人規劃個人未來發展...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