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合道 | 居合道

居合道(日語平假名:いあいどう),在日本古代奈良時代或平安时代初期,武士常需要瞬间拔刀制敌,后来经发展成為一種現代化武道。

「居合」二字象征对峙 ...居合道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6年12月16日)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編輯這個條目。

(幫助、討論)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5年9月27日)請透過加入合適的行內引用來改善這篇條目。

居合道居合道居合道競技形式演武使用武器日本刀創立國 日本創立年約16世紀末創始者林崎甚助源流日本古代劍術日語寫法日語原文居合道假名いあいどう平文式羅馬字Iaidō居合道(日語平假名:いあいどう),在日本古代奈良時代或平安時代初期,武士常需要瞬間拔刀制敵,後來經發展成為一種現代化武道。

「居合」二字象徵對峙雙方,而居合劍術最講求的就是一擊必殺。

目錄1概述2起源3禮法3.1攜刀姿勢3.2出場3.3對神座之禮3.4演武方向3.5演武開始之刀禮3.6座禮3.7退場4居合道的基本技法4.1一本目:「前」4.2二本目:「後ろ」4.3三本目:「受け流し」4.4四本目:「柄當」4.5五本目:「袈裟切り」4.6六本目:「諸手突き」4.7七本目:「三方切り」4.8八本目:「顔面當て」4.9九本目:「添え手突き」4.10十本目:「四方切り」4.11十一本目:「総切り」4.12十二本目:「抜き打ち」5組織6外部連結7參考資料概述[編輯]居合修練的是在平時的狀態,當遇到敵人的襲擊時,如何快速反應過來的技術。

「居合」是日語,「居」為坐著之意,「居合」依字面翻譯便是互相坐著的意思。

居合在室町時代由開山祖林崎甚助發明出來的時候,最一開始便是在坐著的狀態下,如何使用太刀來有效還擊敵人拿短刀偷襲而來的技術。

但發展至今,居合雖然仍然是想定敵人襲擊而來該如何拔刀還擊的技術,但其早已不限於如何還擊使用短刀偷襲的敵人,也不只限於坐著時如何還擊襲來的敵人,站立時遇敵該如何還擊的技法現在也被居合所包含。

日本武術轉變成武道,其中最大的差異便是,武道包含了心靈與精神層面的修練,而居合道更是以精神修練著名。

由於居合道平時演練時便是由單人演武的形式練習,其所需要的身體肌肉的力量雖然並不大,但需要相當大的集中力,所以心靈上的修練是絕對必需的。

在每個技法的一開始,你就必須融入到那技法所想定的環境中;例如敵方若是想定為坐在前方意圖拔刀襲擊而來,你的攻擊就必須刀刀到位,動作也不可能有絲毫鬆懈,眼神也勢必緊盯著敵人不放,因為你正身處於生死關頭。

若單純只是像套好招般地拔刀反擊,那便不叫居合,只不過是拿著刀跳舞罷了。

而也因為居合這樣的修練方式,日本武術中所強調的氣、劍、體一致在居合道中也就更被強調著。

起源[編輯]日本古代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處於以下剋上、大小兼併、爭鬥層出不窮的時代,所以每個武士除了戰場上要與敵人對陣以外,平時還要戰戰兢兢防範被他人暗算,以及處理遂發的衝突對峙。

因此古代日本武士除了一般修練劍術之外還會修練拔刀收刀的技巧,以達到避免在拔刀收刀時割傷或刺傷自己以及訓練在突發狀況時得以阻擋敵人攻擊或立即反擊的能力。

拔刀術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被發展起來的。

在1930年代「居合道」這個名詞開始出現取代原有的拔刀術。

禮法[編輯]以下敘述為「全日本劍道聯盟制定居合道」的禮法。

一般演武練習時,攜刀姿勢、刀禮、帶刀以及對神座之禮是必備的,其它的出場、退場、方向並沒有那麼注重;不過,審查時,尤其是一級、初段、二段審查,這些都是被視為重點的項目,也是基本中的基本。

攜刀姿勢[編輯]當一入場時,就必須將周圍的環境在心中設想為敵人會隨時襲擊而來的戰場,所以如何拿好你的刀、如何展現你的堅定與氣勢,必定是最一開始的課題。

做法是以左手大拇指架上刀的鍔,剩下的四指將刀的下緒(刀上便於固定的繩子)以及鞘口附近一併握住。

左手肘些微彎曲,刀的刃部分務必將其面向上,柄頭將其移至腹部中央位置,鐺(刀鞘的前端)使其約四十五度傾斜,並將左手握住刀的部分輕輕貼放在左腰骨上端(也應該是腰帶附近)持刀。

右手則自然的垂放、貼在身體右側。

頭、身、腰成一直線,做出腰挺著身體、身體挺住頭的感覺;挺出胸膛,目線緊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