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四個打擊部位的由來 | 劍道 面

跳至內容區JWMartialArts,剣道Kendo2018年04月01日2018年04月01日1分四個打擊部位的由來原文是在月刊『剣道日本』2010年8月号掲載、「常識にクエスチョン」シリーズ所収作者:長尾  進(明治大学)https://budo-world.taiiku.tsukuba.ac.jp/en/2017/02/11/打突部位/https://budo-world.taiiku.tsukuba.ac.jp/2017/02/11/打突部位/以下note現在我們熟悉的四個打擊部位大致上是1927年時武德會所規範出來的,在這之前各個劍術學校其實都不盡相同,甚至在穿盔甲時代時還發展出一堆打盔甲間隙的劍法甲(冑剣術(介者(かいしゃ)剣術))。

而其中需要注意到的重點是,護具發展,和打擊部位不是一起出現的。

文中有提到一些引用文獻,本篇主要引用福島大学・中村民雄教授的研究,指出17世紀末已經普遍發展出護具對打練習形式。

引用到的幾篇文獻如-仙台藩・狭川(さがわ)派新陰流の史料『一貫青山試合始末』(1750)紀錄的打擊部位有「右脇つぼにて一本勝也」(打進右腋窩得勝)「右之方、衣紋(えもん)脇にて勝也」(打到右上臂得勝)學生能穿的護具有面、小手,根據南山大学・榎本鐘司教授的研究認為,打擊部位跟護具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水戸藩伝の神道無念流関係の史料『神道無念流剣術心得書』(1833)在對應一刀流的章節中紀錄的打擊部位有如「右の脇つぼへつきこむ」(刺進右腋窩)。

柳剛(りゅうごう)流的段落有如「此方の足を打。

他流になきことなり」(打對方的腳,這個別的學校沒有教)。

護具的穿著是因不同學校而異的。

同樣文獻中整理的紀錄有:一刀流和直心影有:面、小手、竹具足(胴)。

鏡新明智流有:面、小手。

神道無念流:面、小手、胴是選配。

柳剛流:面、小手、竹具足(胴)、竹の脛当(護脛)。

這樣關聯性在護具跟打擊部位之間產生慢慢有了自證,然而到了天保年間(1830-1844),校際之間的比試也漸漸有了現在四個打擊部位的共識。

到了後期幕府緊收,禁止校際比試的同時,另一方面也轉變成具有公信力且確保安全的比試環境。

然而有趣的是此文中點到,刺喉相關護具的發展在這時並不成熟,直到德川/明治之間才出現將刺部限縮到喉嚨一代(另一原因可能是因為比試意外使護喉產生,近而成為打擊目標)。

到了明治/大正年間(1912-1926),刺胴的重新重視。

直到1927年大日本武德會的教範中又將刺擊規範限縮到喉部,而面部打擊則以正中為基準左右延伸,這則是直接對應倒在德川幕府時期所說,因為這裡很難打,所以我們規定這裡。

整體概念基本上是練越小練越難,越有效。

『武道教範』(1895)中提到,拿真劍就往對手胸口刺下去就對了,不過提高到喉嚨就變難了。

或是提到,跟真劍不同的是不要挑好打的地方打,刺也是依樣,提高難度並加入在訓練中。

文末作者提到有關小手打擊的部分引用到千葉周作的北辰一刀流「剣術六十八手」の「籠手(小手)業十二手」。

11個右手,最後才來個左手。

作者提到打右手的好處是除了距離最近外,還有傷對手自尊之類的各種各樣理論就是了。

分享此文:點這裡寄給朋友(在新視窗中開啟)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Pinterest(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LinkedIn(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Reddit(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Tumblr(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Pocket(在新視窗中開啟)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相關發表者:JW觀看JW的所有文章已發表2018年04月01日2018年04月01日文章分頁導航前一篇武道憲章下一篇刀匠天地:隱身車庫的「九號公坑工作坊」發表迴響取消回覆在此輸入你的回應…Pleaseloginusingoneofthesemethodstopostyourcomment:電子郵件(必)(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名稱(必)個人網站您的留言將使用WordPress.com帳號。

( 登出 / 變更 )您的留言將使用Google帳號。

( 登出 / 變更 )您的留言將使用Twitter帳號。

( 登出 / 變更 )您的留言將使用Facebook帳號。

( 登出 / 變更 )取消連結到%s透過電子郵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