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仔店是孩子們的天堂——淺談台灣懷舊零食 | 台灣 雜貨店 歷史

然而,俗稱「柑仔店」的傳統雜貨店早在日治時期已經出現,儘管選擇十分 ... 市場的成長趨勢在於國民生活型態的變化,懷舊零食的歷史脈絡,實與台灣的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正/簡FEATURESleeplessNight#睡不著的那天晚上到夜貓群聚的咖啡廳坐坐Details細節二三事&Stories生活選文Column{現正輸入中...}Style時裝TV&Movie影視Appetite吃喝Design設計Travel旅行Music音樂Art藝術Gadget物件Subscribe.訂閱電子信生活藏在細節裡,每週五的主編手札。

確認關於我們FacebookInstagramRSSContactPhotoCredit:[email protected]年代當時能吃到糖果是非常難得的事,小孩子通常不願一口吃完,所以品嚐到糖果的甜味後,便會吐出來把它包好,留待下次享用。

採訪:嚴永龍|文字:嚴永龍也許是捨不得過去的美好時光,或者是對生活現況感到不滿,每個人多少都有點懷舊情結,尤其是對孩提時代的舊事物,你我心中總有一種莫名的嚮往。

小孩子多半嘴饞得很,當年我們對零食毫無抵抗力,兒時吃過的種種零食,大家還記得多少?本回帶你搭上懷舊時光機,重回20世紀的台灣,尋找各年級生專屬的零食記憶,一同深入零食工廠,瞭解糖果、巧克力、冰品、魚漿製品、油炸與擠壓膨化食品6大類休閒食品的製程,讓你「吃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並探究零食老字號的品牌秘辛,感受台灣懷舊零食的魅力。

懷舊零食見證社會變遷,社會消費力與零食需求同步躍進零食的正式名稱是休閒食品(Snackfoods),用於滿足口腹之欲的非正餐小食,屬於國民所得及生活水平提高後的流行產物。

一般而言,休閒食品的份量適中,無須烹煮可即時食用,方便我們充飢解饞。

據2018年5月25日至6月8日「懷舊零食大調查」網路問卷調查統計,在糖果、巧克力、冰品、餅乾、果凍與軟糖及其他品項中,大家最懷念的零食分別為:鐵罐水果糖、森永牛奶糖、王子麵、科學麵、七七乳加、綠豆冰袋、海苔片。

約6成的民眾表示最常在國小階段吃零食,但成年後已很少吃,如果想要重溫兒時好滋味,多半到超市、量販店以及超商購買,而非傳統雜貨店。

PhotoCredit:@skull0301,來源:77談及台灣的懷舊零食,必先瞭解本地食品業,其實是隨著台灣的社會發展而逐步成長。

多年來投入懷舊文化的研究裡,懷舊達人張哲生亦指出,台灣休閒食品的興起,與台灣20世紀下半葉經濟起飛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國民消費能力上升,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要求就更高,導致台灣零食廠商必須求新求變,從傳統手工到機器自動化,通過改革生產技術,以製作品質更佳的零食,而各種新產品的出現,亦拓展了台灣的零食地圖。

50年代:戰後台灣百廢待興——糖果難得捨不得一口吃掉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又爆發國共內戰,國民黨最後在西元1949年12月撤退至台灣。

那時台灣百廢待興,民生物資相當短缺,許多資源仰賴進口供應,國際收支的逆差很大。

雖然美國自1951年開始提供經濟緩助,但直至1965年為止,台灣社會仍處於戰後恢復期,一般老百姓生活艱苦,基本上不會有閒錢買零食。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然而,俗稱「柑仔店」的傳統雜貨店早在日治時期已經出現,儘管選擇十分有限,在50年代的傳統雜貨店裡,還是可以找到一些餅乾或糖果,例如柑仔糖、花生糖和麥芽糖等較為傳統的零食。

此外,有些流動攤販也會賣雞蛋冰以及其他冰品。

張哲生表示,那時候能吃到糖果是非常難得的事,小孩子通常不願一口吃完,所以品嚐到糖果的甜味後,便會吐出來把它包好,留待下次享用。

60~70年代:經濟起飛荷包漸漲——柑仔店與福利社成零食天堂台灣在1961~1972年的經濟成長率平均10.2%,經濟開始起飛,當時政府採取「出口導向」政策,設立「加工出口區」,吸引外國人來投資設廠,有助國外的生產技術在台灣傳播,國民所得增加,漸有餘裕購買休閒食品。

當時食品工業以製糖業和罐頭業為主,60年代的台灣出現了一些零食廠商,如大田食品(今為「大田海洋食品」)1963年推出的大豬公,以及1968年上市的乖乖系列,產品更內附塑膠製玩具和卡通貼紙。

Pho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