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的4個簡易自我檢查:我是受傷還是退化? | 蹲 下 膝蓋痛

標籤: 膝蓋, 肌腱, 膝蓋痛, 鵝掌肌, 髂脛束症候群, 韌帶, 跑者膝, 跳躍膝. ... 蹲下也痛。

​會合併內側膝 ... 正常情況下內側皺襞是不會產生任何症狀的。

2018/10/11,健康PhotoCredit:Depositphotos堡醫師-復健科侯鐘堡我是堡醫師,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同時也是超級鐵人的選手。

對於科學化肌力與體能訓練有很高的興趣。

我的運動史從2008第一場鐵人三項開始,已經超過了10年。

身體力行,是我做事的原則,也是鐵人的原則。

醫師最重要的是診斷能力。

正確診斷,搭配正確的治療方式,才不會如瞎子摸象,不知道敵人在哪裡。

診斷明確,治療效果就如順水推舟,非常的順暢。

生物力學是運動傷害的根基。

專長:整體生物力學評估、姿勢評估、扁平足/高足弓評估/步態評估、下肢運動傷害、徒手治療/運動治療之處方。

超音波導引注射。

因為自己的受傷經歷,加上修理自己的經驗,PLUS超級鐵人/馬拉松的運動歷史,我相信自己對於全身筋膜-動力鏈-下肢生物力學的整體評估,有不同於其他醫師的獨到見解。

每個關節、肌肉、肌腱不會單獨存在。

必藉由筋膜彼此相連、經由生物力學互相影響。

2018年8月,我開始了自已的事業,認真的當個創業家=原力復健科診所同時,也做著一個遙遠的夢想,一個讓世界更好更棒更快樂的夢。

世界上成功的方法許多,旁門左道更多。

我想要用正道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慢慢來,比較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這篇教你膝蓋痛的自我檢查判斷方法以及治療方式,大家要善用喔。

真的有疑問還是要找醫療人員諮詢。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膝蓋痛可以用幾個方法先簡易判斷:位置:前側、外側、內側、深部、後側。

觸摸:摸得到的、摸不到的年齡:年輕人、稍長的深層的、奇怪的:很奇怪,明明就會痛,但摸不到找不到以下依照位置,對各種可能的膝蓋痛進行區分。

前側膝蓋痛:股四頭肌肌腱炎、跳躍膝、跑者膝、膝關節積水、退化性關節炎圖片來源:作者提供膝蓋痛的原因上面一點的前側痛大概是股四頭肌肌腱炎。

在中間部位,髕骨周圍的,可能是跑者膝、膝積水。

下面一點的可能是跳躍膝。

那要如何區分呢?股四頭肌肌腱炎、跳躍膝通常哪裡有問題就摸得到哪裡痛;跑者膝、膝關節積水則通常摸不到哪裡會痛。

股四頭肌肌腱炎、跳躍膝(Jumper’sknee)通常跟激烈的跳躍運動有關。

比如打排球、羽球、跳繩跳很多、跳高、跳遠等;或是短跑、網球等需要爆發力的運動。

屬於年輕人的疾病。

至於跑者膝(Runner’sknee,PFPS),可不一定要跑步才會得跑者膝喔。

跑者膝是髕骨疼痛症候群的簡稱。

簡單講就是髕骨周邊一圈痛,上下左右都有可能,還可能會換地方(要看詳細跑者膝看這裡)。

膝關節積水(Kneeeffusion)的感覺,則是會覺得膝蓋脹脹的,想蹲但蹲不下去。

膝關節積水常伴隨膝蓋內韌帶、軟骨受傷的後遺症。

處理也很簡單,水多則抽+打針,水少則復健休息。

記得,都是有東西受傷(軟骨、韌帶)才會導致膝蓋積水,不然每天膝關節的水都會被正常代謝吸收啦。

然後是退化性關節炎(KneeOsteoarthritis),年齡約略50歲或以上就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

常常膝內側韌帶壓了就痛。

蹲下也痛。

會合併內側膝韌帶痛、內側皺襞症候群。

近年很夯很潮的「內側皺襞症候群」(Medialplicasyndrome)內側皺襞位於膝蓋髕骨的內下方與內側韌帶之間。

正常情況下內側皺襞是不會產生任何症狀的。

但是有人很不乖,一直去彎曲、伸直膝蓋,或是常常要蹲很久的話(像拜拜、被太太罰跪、長時間要跪下來做家事),在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旁邊骨頭一直摩擦,就會發炎腫起來,讓人感到疼痛。

或是某些年輕運動員真的要彎、伸膝蓋很多的人。

大部分還是中年長輩以上的好發較多。

所以跟退化比較有關。

但其實不要過度擔心,內側皺襞治療方式跟其他關節炎、韌帶發炎一樣,復健、注射都會改善。

外側膝蓋痛:膝外側韌帶(LCL)與髂脛束症候群(IT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