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陶瓷 | 日本陶瓷歷史

對日本陶瓷的影響朝鮮陶瓷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青瓷透刻七寶紋香爐(韓語:청자투각칠보문뚜껑향로),韓國國寶95號朝鮮陶瓷開始於隆起文土器(英語:yunggimunpottery)[1]。

9世紀後期,統一新羅從中國引進位瓷技術,是世界上最早引進位瓷技術的國家之一[2]。

12世紀,青瓷在朝鮮半島的發展達到鼎盛,創造出翡色青瓷、鑲嵌青瓷等獨具特色的高麗青瓷。

高麗也因此成為蜚聲海外的東亞瓷器出口國。

學術界有觀點認為高麗青瓷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其母體宋代青瓷[3][4][5]。

朝鮮王朝時期,朝鮮陶瓷在「尚白」的風尚下由青瓷經粉青沙器過渡到朝鮮白瓷。

通過學習、借鑑中國瓷器,朝鮮燒制出純白瓷、鑲嵌白瓷、鐵畫白瓷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瓷器品種,並結合本民族審美藝術創造出朝鮮白瓷獨具特色的風格。

[6]:129。

朝鮮陶瓷對日本陶瓷的發展影響甚大。

日本古墳時代的須惠器(日語:須恵器),以及萬曆朝鮮戰爭之後的有田燒、薩摩燒等都是從朝鮮半島傳人日本的[7][8][9]。

萬曆朝鮮戰爭期間,朝鮮瓷匠將制瓷技術從朝鮮傳入日本,使日本從陶器時代進入瓷器時代[10]:163[7][8]。

目錄1遠古時期2前三國時期3三國時期4高麗王朝4.1高麗青瓷4.2高麗白瓷5朝鮮王朝5.1粉青沙器5.2朝鮮白瓷6近代7對日本陶瓷的影響8參考文獻9參見遠古時期[編輯]朝鮮櫛文陶器主條目:櫛文土器時代和無文土器時代目前所知朝鮮半島最早的陶器大約出現於公元前8000年[11]。

隆起文土器(英語:yunggimunpottery)被認為是朝鮮半島最早期的陶器[1]。

新石器時期的朝鮮陶器與俄羅斯遠東、中國東北地區以及日本列島出土的陶器相似,是一種露天燒制的,燒成溫度在600℃至800℃之間的低溫軟陶。

這時期的朝鮮陶器有簡單的幾何裝飾紋,主要是櫛紋(或篦紋),也有少量繩紋。

西海岸地區出土的櫛文陶器是這一時期朝鮮陶器的代表。

櫛文陶器大多是通過泥條盤築方法成型的紅褐色或灰褐色大口深腹尖底、圓底或平底器皿,一般使用含有大量雲母的沙質黏土為胎土。

為增強強度,少量櫛文陶器在胎土中也摻加石棉或滑石[6]:3-4[12]:5-6。

青銅器時期,朝鮮陶器的燒成溫度升高到了700℃至900℃之間。

由於這一時期的朝鮮陶器不帶有紋飾,學術界稱之為「無紋陶器」。

韓國學界認為這一時期陶器從有紋到無紋轉變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提高陶器製作效率而省略了繁縟的紋飾。

出土的無紋陶器有瓮、圓低壺、高杯、長頸壺、短頸壺等器型。

前期的無紋陶器多為褐色粗陶。

在無紋粗陶之後,朝鮮半島還出現了更為精緻的紅色和黑色的研磨陶器。

咸鏡北道地區還有少量彩陶出土。

[6]:6[12]:6前三國時期[編輯]陶器騎馬人物形角杯(韓語:도기기마인물형뿔잔),韓國國寶275號前三國時期的鐵器時代是朝鮮陶瓷史的一個里程碑階段,以帶有按壓紋的軟陶、硬陶和灰陶為代表。

這一時期的陶器不再是露天燒制,而是在相對封閉的燒制溫度可以達到1000℃以上的龍窯燒制。

由於燒制技藝的改進,這一時期的朝鮮陶器顏色由褐色變為灰青色或灰色,硬度也得到加強,在敲擊時能發出清脆的聲音。

由於冶鐵技術的發展,朝鮮陶器在這一時期得以大量地生產,並開始出現了輪制技術和陶拍等工具。

[6]:11-12鐵器時代的朝鮮陶器延續了前期無紋陶瓷的無紋特色,不過這一時期也開始出現用拍打形成的印紋。

韓國學術界稱之為「打捺紋」。

慶尚南道金海市會峴里貝冢、首爾江東區風納洞、京畿道陽平郡大心裡、釜山朝島貝冢、海南郡谷里貝冢等都是這一時期的遺址[6]:11-12。

三國時期[編輯]5世紀早期新羅陶器土偶裝飾長頸壺(韓語:토우장식장경호),韓國國寶195號高句麗陶器以軟陶和黑色系列硬陶為主,器型以寬口、平底,實用性很強的罐類居多。

四耳壺是高句麗陶器代表性的器型。

紋飾方面,高句麗陶器以波浪紋、齒紋、繩紋等為主。

早期高句麗陶器多為夾砂無釉粗陶,中期多為夾細砂陶和泥質灰陶,並出現了釉陶。

施以鉛釉的黃褐釉陶是高句麗代表性的釉陶。

韓國學界認為這是受中國六朝時期彩陶的影響。

後期的高句麗陶器在器型上變得更加多樣化,出現了雙耳壺、大口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