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物”——专访韩国雕塑家张伯淳 | 東方雕塑家

2016年6月18日,“东方之物”——韩国雕塑家张伯淳个展于北京亿利艺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由批评家吴鸿、郑相秀(韩国)策划。

本次展览是张伯淳在 ...“东方之物”——专访韩国雕塑家张伯淳来源:凤凰艺术   2016-07-2012:522016年6月18日,“东方之物”——韩国雕塑家张伯淳个展于北京亿利艺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由批评家吴鸿、郑相秀(韩国)策划。

本次展览是张伯淳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人作品展,展出了艺术家最新创作的四十多件以麻为材料的雕塑作品。

以下为“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专访与现场报道。

▲艺术家张伯淳致辞▲策展人吴鸿致辞▲驻华韩国文化院院长韩在爀致辞▲亿利资源集团副董事长田继生致辞▲亿利艺术馆馆长张海燕致辞本次展览吸引了中韩两国众多艺术大家前来。

著名批评家栗宪庭、策展人吴鸿、驻华韩国文化院院长韩在爀、亿利资源集团副董事长田继生、吉林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麒军、吉林艺术学院雕塑系刘君教授、艺术家沈敬东、伊灵、庞永杰、陈亚峰、蒋焕、苏谢伟、赵斌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策展人吴鸿▲韩国公使参观展览▲策展人吴鸿阐释展览▲开幕式现场,左起,嘉宾,著名批评家栗宪庭,亿利资源集团副董事长田继生▲开幕式嘉宾合影步入馆中,展览给予人的最大感受自然是无处不在的作品所透露出的东方性。

策展人吴鸿认为,麻,这种材料在东方文化语境中所对应的隐喻与象征性关系古已有之,据信,在韩国的传统丧葬习俗中,麻衣是陪伴逝者往生极乐世界的最后一件衣服。

这种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物性”特征,是张伯淳作品的第一极意义层。

这种对于“物性”的理解方式不同于“物派”的那种“不以人的对象化为目的的物质观”,而是在自然之物和文化之物双重叠加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物性关系。

而在作品的第二极意义层中,麻又作为了一种雕塑材料,在改变了自身的自然存在形态之后,成为塑形造物的雕塑介质,这样,由麻所塑造出来的一些日常生活的物件,又形成了“物品”的空间形态。

由此,又将人的日常生活逻辑导入到作品的意义逻辑中,形成一种让作品产生新的内涵的“场域”关系。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许戈辉参观作品▲展览现场张伯淳二十余年来的艺术创作历程赋予了艺术家透过“生命”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

从2000年张伯淳举办首次个展开始,艺术家的作品世界里融入了生命的热烈碰撞和对生命价值的有力诠释,那些象征着生命的青铜雕塑,构成了一个具有东方生命轮回观的意义场域。

而今天,这个意义场域被再次延伸到了以“麻”为材料的新作品中。

▲展览现场韩国“东亚文化城市”秘书长、文学评论家卞光燮认为,艺术家张伯淳的作品世界里融入了所有的动人瞬间,通过作品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热烈碰撞、生命价值的有力诠释,倾注了作者二十余年的心血。

而正是这二十余年对艺术的诠释赋予了作者透过“生命”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

充满活力的大地的气息、光与声音的奥秘、生存下去的理由、共同体的价值、空间与爱的融合、生与死的界限……穿梭于他的作品世界里,可以感知不同的生命主题。

身处作者的雕塑艺术世界里,深觉自身也不过是滚滚江流中的小小支流而已。

品味其中,不觉心头一荡,慰藉之感涌上心头。

似乎读懂了存在的理由,明白了宽容与流浪的真正含义。

▲展览现场据悉,本次展览将较预期延展一个月至8月17日。

关于艺术家1993年弘益大学雕塑系毕业1999年韩南大学大学院毕业■个人展及艺术艺术博览会2000年个人展(月川画廊)2002年CAF忠北艺术博览会 (清州艺术殿堂)2003年个人展(又庵画廊)2005年个人展(人寺艺术中心)2006年个人展(OPRA画廊招待展)2006年个人展(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2007年个人展(大清湖美术馆招待展)2008年画廊美术节(釜山会展中心)2008年忠北艺术博览会(清州艺术殿堂)2009年香港艺术博览会(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2010年纽约艺术博览会(纽约)2010年个人展(清州美术创作工作室)2011年个人展3次(首尔美术馆策划、无心画廊、首尔朝鲜画廊策划)■获奖2010年现代忠北艺术奖获奖2001年清州市新人艺术奖获奖1996年东亚美术大展特别入选1995年-2001年大韩民国美术大展连续5年入选1992年首尔现代雕塑大展入选1991年韩国具象雕塑大展入选1990年忠北美术大展最优秀奖1989年忠北美术大展特别入选■策划2009年村庄美术项目策划2010年村庄美术项目策划2011年清州国际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