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領導:最大障礙不是岩石而在人心 | 攀岩

攀岩三十年,我的人生觀與工作態度,全跟我的爬山經驗緊密相連。

我在科羅拉多州波得市長大,這裡有全世界最棒的攀岩地點與最厲害的攀岩高手。

當年我才十 ...攀岩領導:最大障礙不是岩石而在人心◎吉姆‧柯林斯/文來源:網路流傳美國企業界近年最炙手可熱的管理名師,是個以無畏聞名的攀岩高手,《從A到A+》全球熱賣,邀約不斷,但吉姆.柯林斯繼續行走在窮山絕壁。

他說,攀岩是終極的教室,找得到人生每個層面的啟發與借鏡。

最近他執筆分享三十年攀爬經驗中,體會出哪些深刻的領導啟示。

攀岩三十年,我的人生觀與工作態度,全跟我的爬山經驗緊密相連。

攀岩三十年,我的人生觀與工作態度,全跟我的爬山經驗緊密相連。

我在科羅拉多州波得市長大,這裡有全世界最棒的攀岩地點與最厲害的攀岩高手。

當年我才十來歲,繼父替我報名參加攀岩訓練,我還不領情地嘀咕,「我寧願讀書。

」結果第一天上完課,我就知道,自己找到了一生的摯愛活動。

對我來說,攀岩是終極的教室,在裡面可以找到人生每個層面的啟示,包括企業、管理、領導和科學研究在內。

這種運動通常不給犯錯的人第二次機會——死亡終結一切的學習。

但我很幸運,能從錯誤中存活,而且學到了對生活與工作都非常有用的重要啟示。

第一課-堅持向上爬,寧願落下也不願失敗:如何不必攻頂就獲得成功我與友人麥特走過山徑彎道停了下來,一片壯麗的岩石擋在前方:平滑、略微外懸的銀白花崗岩壁,一道指尖大小的薄縫穿過中間。

「你看,這就是我把這條路線叫做水晶球的原因,」麥特指著岩壁上方,離我們50呎、棒球大小的一處石英岩握點。

我們向上拋出繩索,我開始攀爬,希望能來個現場首攀(on-sight),首攀是指在沒有任何路線資料下,第一次爬就成功完攀,一次也沒有墜落。

首攀的人只有一次機會,萬一搞砸,落到繩索上,便再也不能稱為首攀。

距離水晶球還有十呎,我的腳開始不穩,踢落了許多小石頭。

我彎緊大拇指,雙手勾住一處凸起的岩壁,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手指頭的重量再減輕一點點就好了……。

」首攀的興奮,讓我加重施壓,每個岩點都抓得太用力,就像緊張過頭的跑步者,起跑衝刺太快。

「深呼吸,吉姆,你要放鬆,」麥特的聲音讓我稍感鎮定。

我慢慢放鬆手指,調整呼吸,但心念還在翻滾,「一出錯就再也沒機會……,但就算這一步走對,還是沒把握有足夠的力氣爬到水晶球……,如果到不了那裡,就無法將繩子掛入下個保護點來固定…,我應該下墜多遠?……」猶疑中,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

「好吧,麥特,我要出發了。

」右手水平側拉,左腳移向壁緣。

糟糕,應該用左手去抓壁緣才對,我把身體朝左方移去,想抓住任何凸起的岩壁或石頭,好讓右手趕快往上挪,再用左手抓壁緣。

我把右手手指壓在一塊朝下的岩角上,但這種角度很難側拉。

眼前,我的成功機率不到20%:如果繼續行動,勢必會墜落,一落就是三十呎;就算真能往上爬,在沒有另個岩栓扣住繩索的保護下,爬得愈高,墜得愈深。

「下降!」我對麥特大喊。

「不!」他大叫,「你只剩三組動作就到水晶球,你一定到得了!」「下降!」我再喊了一次。

說完,我就鬆了手,控制良好地沿繩下墜。

我懸在繩索上大約十分鐘,逐漸恢復體力,然後盪向岩壁,這次我抓住了每個握點,順利地爬上山頂。

這當然不能算是完成首攀。

儘管同一天稍晚,我再度挑戰那條路線,從下方攀爬而上,一口氣完成攻頂,但無論這次再成功,我知道我還是失敗了。

不是敗在行動,而是敗在心態。

因為,就在應該全力以赴的一刻,我竟然鬆手放棄,我其實選擇了失敗(failure),而不是落下(fallure)。

失敗與落下。

兩者之別異常細微,卻又意義重大。

落下時,你雖然無法攻上山頂,卻始終沒有放棄。

落下是你的人掉了下去,失敗卻是你的心已經放棄。

爬到落下去,代表你曾經全力以赴向上爬——即使成功的機率不到20%、10%甚至5%。

你毫不保留,用盡每一分的心智與體力,你絕不替自己找藉口,就算再多的害怕、痛苦、胃液翻滾和不確定,你還是要求自己百分百演出。

對旁觀者來說,失敗與落下看起來沒兩樣(都是從空中掉了下來),然而,落下的內在體驗,卻與失敗截然不同。

我們只有在選擇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