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 | 青銅時代

術語「青銅時代」起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人類世紀」,指人類存在於地球上的時段。

其中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被現代歷史學家歸類於神話虛構,而「青銅 ...青銅時代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青銅時代(消歧義)」。

冶金術在歐洲及小亞細亞的發展情形,顏色深的表示是較早發展的商朝劉鼎青銅時代手環-MuséumdeToulouse(法語:MuséumdeToulouse)史前時代全新世鐵器時代原史時代  青銅時代晚期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中期  青銅時代初期銅石並用時代/紅銅時代  新石器時代石器時代史前史中石器時代更新世舊石器時代晚期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中期舊石器時代初期青銅時代(BronzeAge),又稱青銅器時代、青銅文明,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

青銅是紅銅和錫或鉛的合金,因為其氧化物顏色青灰,故名青銅。

由於青銅的熔點比較低,約為800℃;而硬度高,為銅或錫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鑄造成型。

青銅時代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後期,比重逐步增加。

自有了青銅器和隨之的增加,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

青銅鑄造術的發明,與石器時代相比,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青銅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的第二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於恩森·湯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青銅時代的特色是青銅的廣泛使用,即利用銅與錫、鉛、銻或砷的合金製作工具和武器。

目錄1歷史2亞洲的青銅文化2.1近東2.2中亞2.3中國2.4南亞2.5東南亞3歐洲的青銅文化3.1愛琴海3.2中歐3.3南歐3.4高加索4非洲的青銅文化4.1埃及4.2撒哈拉以南非洲5美洲的青銅文化6相關條目7參考文獻7.1引用7.2書籍歷史[編輯]術語「青銅時代」起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人類世紀」,指人類存在於地球上的時段。

其中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被現代歷史學家歸類於神話虛構,而「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被視為恰當地闡釋了歷史。

這個時代總體上以在很多地域大量採用青銅為特徵,儘管在各地區各時段青銅技術的引入和發展程度並不都相同。

人工冶煉錫銅的技術需要集合生產技術。

錫必須被開採出來(主要來自錫石),熔化分離,接著加入熔化的銅形成青銅合金。

青銅時代是一個大量利用金屬和發展貿易網絡的時代。

亞洲的青銅文化[編輯]近東[編輯]主條目:古代近東青銅時代在古代近東開始於前4千紀的蘇美文明的崛起。

有些認為古代近東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他們實踐了精耕細作的全年農業,發展了一套文字書寫系統,發明了陶工旋盤(英語:Potter'swheel),創建了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法典、帝國、社會階層、奴隸制度和組織化的戰爭。

這個地區的社會為天文學和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亞[編輯]位在現今俄羅斯南部及蒙古國中部的阿爾泰山脈被認為是塞伊瑪-圖爾賓諾現象之發源地[1],推測是西元前二千年此地區的氣候變化以及引發的生態、經濟及政治變化,讓許多人迅速的往外移居,往西到達東北歐,往東移居到中國,往南則移居到越南及泰國[2],橫跨四千英里的邊界[1],移居的過程只經歷了五到六代,使得從芬蘭到泰國東部的人有相同的金屬工藝,以及(其中一些區域)養馬和騎馬的技術[1]。

而且也推測同一次的大遷移也使得烏拉爾語系的語言拓展到歐洲及亞洲,其中有39種語言是現存的,包括匈牙利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及薩米語[1]。

不過最近在南西伯利亞及哈薩克斯坦(安德羅諾沃文化)的遺址研究及基因化驗,較支持這些青銅文化是因為往東的印歐遷徙(英語:Indo-Europeanmigrations)造成的觀點,因為這些技術在西方已為人熟知相當一段時間[3][4]。

中國[編輯]主條目:中國青銅器中國出土最早的青銅器物是甘肅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小刀,年代約為公元前2900-2740年[5]。

最早提出「青銅器時代」觀念的是張光直院士,他在《中國青銅時代》一書中明確指出夏、商、周三代為鼎盛期,而後還有春秋戰國時代,現存至今的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青銅器。

根據考古的發現,商朝前期,以鄭州的二里崗為中心,輝縣的琉璃閣、洛陽的東乾溝等殷商時期的遺址屬於這個時代;商朝的後期,以安陽的小屯村為中心,鄭州公園區的上層、洛陽的泰山廟遺址和墓葬屬這個時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遺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