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原木家具 台北?推薦回答

作者:祁立峰

台北的私歷史 台北的21世紀城市心理學 任性而堅定 脆弱但強悍 興奮又感傷   在外人無法秤鉈出分量的城市外貌下,   此地,有其夢想的生活方式,正醞釀無可取代的價值。   文壇新世代倍受矚目作家──祁立峰第一本散文集   獻給當代與未來的台北   在市民大道、在建國高架旁的清明上河圖,那畫中就是你我,無憂或微憂地在流光熙攘人群中,擁抱,聚會,談笑或落淚。那就是我們的樣子…...

作者:蕭颯

闊別20年,蕭颯最新長篇小說, 展現20年臺北生活變貌風華。   探討嫌貧愛富、房市崩壞的社會現象,寫實犀利   寫對愛執著遭到背叛的都市愛情傳奇,抒情冷凝   托爾斯泰的《復活》是愛的信物;   心裡的疑問,是他人平靜生活裡的波濤。   如何才能讓她從敗壞的生活中,重新過回屬於自己的日子?   當王光群踏進勤美破舊充滿腐敗氣息的國宅家,一切就發生了變化,二十年過去,繁華的臺北城以驚...

作者:

  2014臺北詩歌節以「為理想勞動」為主題,邀請眾多國內外詩人共襄盛舉,今年來自香港、澳門、馬來西亞的華文詩人分批現身,讓臺灣的詩愛好者看見華文詩的另類樣貌,一同以文學見證、紀錄、表現人們心靈與身體的勞動,以及支撐著勞動的那份理想。臺北詩歌節出版品詩選,收錄2014臺北詩歌節參與國內外詩人的精彩詩作。   2014臺北詩歌節主題「為理想勞動」,強調文學文化從創作者的抱負...

作者:陳爾東

  2010年春暖花開的時節,作者老陳來到位於臺灣臺北的國立政治大學,擔任交換學生。同年4月,老陳於《中國時報》上發表〈一位陸生眼中的「飛彈尷尬」〉一文,建議大陸撤除或是後移對準臺灣的飛彈,同時向兩岸年輕人發出號召,深入了解彼此,建立互信,消弭隔閡,引發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被評論界認為是難能可貴的來自中國大陸的客觀聲音。   這不但是一本不斷更新的旅途記憶,更是一位大陸年輕人關於臺海關係的思...

作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回顧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運動,是一段「用人民語言為土地書寫」的本土文化風潮,2011年10月從文學家趙天儀、廖咸浩、陳芳明、陳淑容、劉智濬等五為當代文學研究者之對談中,更加發現豐富的在地風情。

作者:藍博洲

詠唱一代人的青春之歌, 那些年的那些人與那些事。   一九四九年四月六日,軍警直接進入台北兩所大學的校園,集體逮捕了數百名住宿學生,史稱四六事件。長久以來,此一事件被刻意遺忘。作者長期採集事件親歷者的口述證言,也調查研究了各種檔案材料,以小說形式呈現了歷史的現場,還原了事件的真實面貌。   四六事件發生在一九五○年春天,近因是台大、師範學院(今天的台灣師範大學)學生社團領袖抗議警察拘押...

作者:林慶昭

  他明白幻夢有一天終究毀滅。  於是,他決定逃離。  離開台北燈紅酒綠的生活圈,  搭著不知名的列車到不知名的地方。  浮光掠影的片斷,一一呈現。  那種滋味像是失去了什麼,  又怕尋不回什麼,是份落空,更是期待。  從此以後,他將過著完全屬於一個人的生活,  一種徹底贖罪的日子。  然後靜靜地死去。 本書特色   貪婪的餘歡,墮落的狂喜,  被慾望攫住的他再也飛不出去……  一段關於台北...

作者:喬木

  在一九四八與一九四九大陸大撤退之際,許多社會賢達與名流以及一些叱□風雲的人物,都曾寄寓斯地。一時風起雲湧,貧富咸集,有的人一瞬間便展翅高飛,另謀高就;多數的人就地紮根,搭個竹棚子做起小生意來,謀求糊口之資。使整個中華路從北門到小南門一帶,變成一個花花世界。他們克勤克儉,篳路襤縷,居然也能圖個溫飽,或打下深厚的根基。而書裡描述的人物與店舖,有的確有其人其事,但多數是按當時的情況虛構與模擬出...

作者:林良

照亮生命的《小太陽》   林良是國內文壇的大老級國寶。   他喜歡用筆名「子敏」寫散文,用本名寫兒童文學。散文作品有《小太陽》等8冊,兒童文學作品有《小紙船》等,加上翻譯作品《聖誕禮物》、《流光似水》、《烏鴉愛唱歌》等將近兩百冊。   《小太陽》是林良最膾炙人口的散文集。他在這本書中記錄了人生中的許多可貴的「第一次」,結婚、成家、生子,到成為一個三個女娃的父親,這些生活中不能重來、可貴感人的...

作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學系暨碩士班

  《語文瞭望》是重視研究方法訓練與兩岸學術交流所催生出的刊物,藉由本刊物,具體呈現本系所學生的學術研究能量,並冀望能與本系已出刊十九期的《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師生相互砥礪,共創榮景。 作者簡介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學系暨碩士班   作者為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暨碩士班的學生共同創作。 駱以軍〈降生十二星座〉的結構與解構                ...

作者:張放

  「如果說,我勉強可以稱為小說家,我的寫作素材多半來自茶館。飲水思源,我終身難忘那些在戰亂中奔波的茶客。過去曾發下誓願:有生之年,我要為那些毀家抒難、國家並未妥善照顧他們的無名英雄,樹碑立傳。」──張放   新聞誠可貴,舊聞亦可珍,因為舊聞是歷史資料。作者以現實的見聞,記敘了二十世紀台北茶館客人的談話和生活狀況,將這些知識份子、文藝界人士的思想和感情留紀錄,為台灣歷史做了見證。 本書特色 ...

作者:祁立峰

第1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得獎作品   一具被發現的屍體,   兩顆沒被發現的寂寞的心,   就是他們一起踏上逃亡之路的原因。   沒有綿延到天邊的州際公路,   沒有如廢墟般的小加油站,   也沒有最後留給男女主角自殺用的無人海灘……   這就是臺北,一個完全不適合逃亡的地方。   祁立峰的首部長篇小說《臺北逃亡地圖》,展現了新生代小說家的企圖心,以「百貨公司櫃姐兇殺案」關係人的證詞串...

作者:

  以「詩的公轉運動」為策畫主題104年10月24日至11月8日邀請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Adonis)、日本詩人四方田犬彥、中國詩人薛慶國、阿美族詩人阿道巴辣夫及其他港澳、新加坡等10餘位詩人與會,預計辦理22場活動及展覽,包含詩演出、詩講座、詩行動及詩的民主牆等活動,並辨理多元成詩作品徵件,預計吸引近3萬人次參與。

作者:李佩珊

  本書是第五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得獎作品之一。作者李佩珊在內地出生和成長,深深影響她的卻是香港的流行文化,例如達明一派的歌、周耀輝的詞、周星馳的電影、李碧華的小說、麥兜的動畫……她在書中以感性的文字,記錄身邊的點點滴滴,有與至親好友的珍貴回憶、對中港台三地流行文化的看法、就讀新聞系的心路歷程和反思,也有對世情人心的觀察。   「一個時代獨有的產物,會為成長於當代的人印刻下獨有的痕跡,微...

作者:施瑪利等12人

  104年度外籍勞工詩文比賽得獎者作品彙整成冊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