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雕塑技法?推薦回答

作者:蕭瓊瑞

  黃潤色(1937-2013)   黃潤色是戰後以抽象繪畫成名畫壇的第一位臺灣女性藝術家,她也是「東方畫會」的成員,以迴旋、婉約的繪畫風格,受到畫壇矚目。   出身彰化的黃潤色,二十歲時即師從楊啟東學習基礎水彩寫生技法,之後又求教於李仲生,開始接觸前衛藝術觀念、進而轉向抽象繪畫創作。   1969年與戴明宗建築師結婚。1982年她與陳庭詩、鐘俊雄、陳幸婉等人組成「現代眼畫會」,成為臺灣...

作者:李曉寧、翁櫻芳

  本書是美術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實用教材。  亦是家長們幫助兒童學習美勞實作技法,與基本美學觀念的寶典。  更是國小國中,及藝術創作人門者的祕密武器。  依特質與特色,本書分為三大單元: (一)繽紛的色彩  針對認識色彩及色彩應用所編撰的系列課程。從伊登12色相開始介紹,接著進入應用課程(漸層色、寒暖色、對比色與配色),是透過撕貼畫、瓷磚設計、服裝設計、面具設計、剪紙、剪貼、色鉛筆、蠟筆、麥克...

作者:林育淳

  鄉原古統(1887-1965)   在臺灣度過三十歲至五十歲人生精華歲月的鄉原古統,本名堀江藤一郎,1887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1910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之後,前往京都女子師範學校任教。穩重的他,也極具冒險精神。1917年,年過三十歲的鄉原古統決定接受臺灣總督府邀請,來臺擔任中學教師,1920年底轉任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的美術教職。   鄉原古統透過嚴謹線條和筆墨,以及對景進行深...

作者:吳景欣

  蔡雲巖,1908年出生於文風鼎盛、人文薈萃的臺北士林區,童年就讀於士林公學校,也是日治時期臺灣第一所小學,蔡雲巖在此受現代教育薰陶,啟迪他最初的美術情懷。   1927年「臺展」開辦以來,激勵許多年輕畫家參展。1930年開始,蔡雲巖的繪畫作品多次入選臺展,美術才華備受肯定;同時也因為入選臺展,蔡雲巖與其他畫家有了積極互動,並參與當時最活躍的東洋畫團體「栴檀社」。   成就蔡雲巖一生畫...

作者:陳長華

  許武勇,1920年出生於臺南市,來自一個貿易商家庭。從小天資聰穎,在公學校就讀時,功課一向名列前茅,美術成績更優於其他同學。   1933年,十四歲的許武勇考取臺北高等學校,接受日本美術老師鹽月桃甫長達七年的教導,不但開啟了他的藝術人生,也讓許武勇一生享受到美術世界之樂趣。鹽月老師教他「不要用手畫,要用頭腦畫。」讓許武勇得以透過自由的思考,追求有個性、有創造性的繪畫風格。   臺北高...

作者:蕭瓊瑞

  劉耕谷,1940年出生於嘉義朴子,是臺灣著名的膠彩畫家。   臺灣膠彩畫的發展,是在日治時期的新美術運動中,以「東洋畫」的名稱傳入;由於強調寫生、寫實的特色,一度取代傳統水墨,和油彩、水彩並稱「西洋畫」,蔚為當時臺灣繪畫的主流之一。不過二戰結束後,大批傳統水墨畫家遷臺,引發「正統國畫」之爭,原本為「國畫第二部」的膠彩畫,從此放棄「國畫」名稱的堅持,改稱為「膠彩畫」,在臺灣特殊的藝術生態...

作者:曾堯生/編

  本專輯介紹李光裕1986至2017年作品共50組件。其作品可見早期高雄在地藝術啓蒙的影響與發揚,更深入東方文化根基,將書法水墨技法應用在雕塑創作上,類似筆墨濃淡,布局疏密,以虛抱實的巧配。

作者:廖仁義

  縱橫藝壇的全方位藝術大師,   創作語彙跨足油畫、版畫、雕塑、複合媒材與裝置藝術。     「臺灣現代版畫之父」,   引入蝕刻金屬版畫與絲網版畫技法,開拓臺灣版畫新境界。     藝術生涯跨足許多不同藝術媒材領域的廖修平,最初從油畫入門,初期結合立體主義的構圖與野獸派用色,日後於油畫中結合不同媒材,使作品產生具東方美學精神的獨創視覺效果,逐步建立自己的觀點與風格。     隨著留日...

作者:魏道慧

  為了一個理想—結合「人體結構與藝術構成」—而走入這條漫長而孤獨的路。三十多年來在藝用解剖學、基礎塑造、人體素描教學中,以科學的態度實際地研究與實驗,至今終於完成這本「實用的藝用解剖學」。   本書為了配合美術實作,極力地擺脫從醫用解剖學繼承而來的包袱—由裡而外細分的解剖知識,回歸到藝用解剖學應有的認識模式—整體先於細節、由外而內的認識模式。研究人體造型的主題雖然古老,但是,站立在數位時...

作者:李宗仁

  李宗仁教授,雲林縣二崙人,成長環境為嘉南平原,從小喜歡塗鴉。1989年國立臺灣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組畢業,1995年美國FONT BONNE UNIVERSITY 藝術創作碩士,2012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專任教授,2012年兼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曾任國防大學政戰學院藝術系主任,學經資歷完整,屬於青壯派全方位之藝術家。 李教授曾獲得第12屆全國美展國畫類首獎、全國美展金...

作者:潘襎

  陳景容,1934年出生於彰化,來自家教嚴格的書香門第,從小養成堅毅不撓的性格。195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1960年負笈日本武藏野美術學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學藝大學,並以優秀成績的畢業,隨後再考入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於1967年取得碩士學位。   陳景容留學日本期間,是首位專攻學習濕壁畫專業的華人,對日後的創作深具影響。其作品洋溢著古典主義的色彩,深受文藝復興大師喬托、法...

作者:蔣伯欣

  莊世和(1923-)   莊世和1923年生於臺南,幼年即隨家庭遷居屏東。就讀潮州公學校期間,愛好繪事的天分被日籍教師發掘鼓勵,開始以函授方式,接受日本內地的插畫與漫畫教學。1938年赴東京川端畫學校日本畫科就讀,初步習得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技法,並於畢業前,再入東京美術工藝學院純粹美術部就讀至研究科畢業。戰後,返回屏東潮州於潮州中學任職,並隨何鐵華在臺北展開新藝術運動,推動「自由中國美展...

作者:廖新田

十位曾在臺灣藝壇發光發熱的前輩美術家傳記, 追溯臺灣美術的百年歷程。 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 細述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十位前輩美術家, 他們隨著時代推移起伏的個人生涯與藝術成就。   ★ 縱橫跨領域的畫壇變調「候」鳥──李錫奇       李錫奇,金門人,1955年就讀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後,開始接觸木刻版畫,並迅速展露才華。早期作品描繪故鄉金門的生活點滴,刻劃異鄉學子的鄉...

作者:蕭瓊瑞

十位曾在臺灣藝壇發光發熱的前輩美術家傳記, 追溯臺灣美術的百年歷程。 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 細述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十位前輩美術家, 他們隨著時代推移起伏的個人生涯與藝術成就。   ★ 劉國松──現代水墨抽象畫開拓者   劉國松,一個出生在安徽的山東人,自幼便展現過人的美術才華。十七歲時隨著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隻身來到臺灣,隨後進入全臺最高的美術學府「臺灣省立師範學院...

作者:吳景平

  從事皮革藝術創作二十餘年的「玩皮先生」吳景平老師,利用皮革變化多端的雕塑性,善盡皮革效用,挑戰皮革極致,經由染、繪、雕、塑、敲打、擠壓、拼貼、燒烙等過程,開創出獨樹一格的皮革藝術和彩繪技巧,在傳統皮雕中力求雕刻與染繪技法的創新,創造屬於個人的獨特風格。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