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發展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陶器是什麼,和你有什麼關聯性呢?

但現代,燒陶開始蓬勃發展,有一部分主要的原因在於,大多數的人跟你一樣,喜歡獨特的手工藝品,而非大批量產的用品。

青瓷茶碗. 你也可以品味獨特的手 ...2019年9月23日陶器是什麼,和你有什麼關聯性呢?陶藝技術分享0  comments你知道人類史上的第一個發明物是什麼嗎?沒錯,就是陶器!我們生活的現代,幾乎每一天都有新事物被創造出來,不論是AI、虛擬實境,甚至越來越成熟的3D列印技術,也許是以前你未曾想過的事物,現在卻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根據美國專利顧問公司IFIClaims發布「2018年美國發明專利獲證分析統計」,2018年一整年總共發布了308,853項發明專利(Utility),也許你已經很習慣每天都有新事物的發生。

把場景拉回3萬年前...人類第一次發現用雙手隨意捏出來的陶土碗,是某一次不經意地將陶土碗丟在火堆裡烤,隔天早上起來後,從灰燼中竟然出現了不會漏水的粗陶碗!本來是以撿拾大自然素材為生的新石器時代祖先們,第一次嘗試到可以無中生有的喜悅。

這3萬年來,雖然陸續出現了無數的發明物,但陶器這個破天荒的第一項發明,直至現在,都與我們有著不可分的密切關係。

雖然在過去的歷史當中,特殊的陶瓷品只提供給特定人士。

但現代,燒陶開始蓬勃發展,有一部分主要的原因在於,大多數的人跟你一樣,喜歡獨特的手工藝品,而非大批量產的用品。

你也可以品味獨特的手工藝品/青瓷茶碗(2019)是的,陶器在現代也許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受大眾的歡迎。

讀完這一篇文章,你會知道,陶器是如何發展到現在這一步?還有,為什麼你會喜歡陶瓷?本篇文章快速導覽1、陶器(Pottery)是什麼?2、陶器讓你有共鳴的原因?3、轆轤的出現古代轆轤如何轉動?4、近兩百多年來,製陶發生了什麼變化?5、陶器最大的優點結論1、陶器(Pottery)是什麼?在我們深入探討陶器的歷史之前,我先對你簡單說明一下「陶器」是什麼,以及陶器又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首先,陶瓷器一定是從陶瓷土材料製作而成,由燒成溫度與粗細程度來區分,可分為低溫陶器(earthenware)、炻器(stoneware)和瓷器(porcelain),可以說,只要被認為是陶器,就必定是經過火燒,而且必定是用土製作成型的。

要製作一件陶器,不論是用手捏或是使用轆轤拉胚的方式,都必須先將陶土製作成我要的樣子,然後放到窯裡面素燒。

燒窯過程除了會去除黏土中的水分之外,作品還會劇烈收縮15~20%,收縮過後的緊密度,會增加陶器的物理強度與防水性,當然,也就永遠定型了。

揉土,也是一種暖身想要製作一件陶器,不能夠從後院挖一塊土就直接製作,有一些前置作業是需要的。

我必須先將陶土揉捻進行「按摩」,揉土的過程,除了將陶土中的水份分布均勻之外,還要將泥土當中的空氣擠壓出來。

經過揉土的過程,陶土會變得緻密有彈性,除了便於製作之外,也可大幅降低乾燥裂開的機率。

關於揉土的回憶揉土是不可缺少的動作,過去都是由學徒幫師父揉土,這是很重要的基本功與熱身。

我一開始接觸陶藝的時候就是練揉土,連續揉了兩個禮拜,每次都要重複揉土一個半小時以上,都是滿身大汗呢!現在想起來,手都還會不自覺發抖...2、陶器讓你有共鳴的原因?其實陶器早在人類學會主動創造之前,就已經存在於大自然裡了。

作為人類最古老的發明,他也隨著文明的發展而不斷進步。

最早的陶器可以追朔到西元前29000年,在這一年代的陶器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捷克被發現的一個陶製女神雕像(DolniVestonice),由此可知陶器不只是生活用品上的使用,更是透過陶器來表達對於大自然神明的崇拜。

3萬年前在捷克挖掘出來的陶製女神雕像由於陶土幾乎隨處可見,所以早期人類很容易就能接觸到這種對火很敏感的材料,然後捏塑出他們眼睛看到的周圍世界及頭腦中的神秘幻想。

但,受到工具的限制,陶土也僅只能用手捏成型,包括人類雕像、生活用的碗與器皿等等器物。

回想一下,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很喜歡隨手拿個泥土就捏塑出許多小動物來玩呢?當我們的祖先發現火的妙用之後,他們知道了只要加熱這些成型的陶土,原先遇到水就化掉的土塊就能變成另外一種不會化掉材質,而且是永久性不易損壞的,這種新材料於是取代了果殼做成的鍋碗瓢盆來儲存和準備食物,生活水準大大提高。

隨著文明的進步,陶器也一直在進步,因為有著許多實用上的價值,陶器在歷史上一直收到後人推崇。

近1000年來,成熟的陶器,已經發展到不僅僅只有功能性,甚至加入了藝術性



2. 陶器

陶瓷器的發展過程大致沿著土器、陶器、石陶器和瓷器的軌跡,其中雖有重疊交錯,但 ... 陶器的胚體多氣孔,孔隙率為中度至高度,敲出來的聲音混濁;由於坯質尚未瓷化, ...陶器臺灣陶瓷的發展根據坯體的性質以及製作的技術,可分為四期:第一期是最原始的土器;第二期則以較土器技術進步一些的陶器為發展重點,其發展時間大約在明清至1895年日本統治時期;第三期發展石陶器;第四期則有瓷器正式在臺灣成長。

陶瓷器的發展過程大致沿著土器、陶器、石陶器和瓷器的軌跡,其中雖有重疊交錯,但各時期間的差異仍然很明顯。

根據這種分期法可以看出臺灣陶瓷發展的主要脈絡,以及各時期在製陶技法和產品上的重要特徵。

陶器的胚體多氣孔,孔隙率為中度至高度,敲出來的聲音混濁;由於坯質尚未瓷化,必須施釉才不會滲水,此時所施的釉藥主要是灰釉與鉛釉等釉藥,但也有不施釉的成品。

在定義上陶器與石陶器的區別,通常以孔隙率來區分,如燒成品的孔隙率超過5%,即為陶器;5%以下則為石陶器。

坯體不透明,呈白色或其他顏色。

燒成溫度為1000-1200℃之間,比土器得燒成溫度要高。

臺灣經過三、四百年的發展,陶器種類明顯增加;生產技術也較以前進步很多,雖然也是手工生產,卻已有簡單的手拉坯轆轤等生產工具。

另外也有相當進步的窯爐可以使用,將燒成溫度提高到1100℃以上。

這個時期的窯爐以包仔窯和蛇窯為主,燒成品的質地比土器緻密,孔隙率也較低。

產品除了磚瓦之外主要是日用粗陶器,包括水缸、陶甕、陶缽和陶罐等。

近代台灣陶瓷的發展,主要是指明末、清初以後移民來台漢人的陶瓷製作,他們從中國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來台,隨之也將陶瓷產品與技術引進台灣,成為支配台灣陶瓷生產與市場的主力。

公元1624年(明天啟四年),荷蘭人由澎湖入據臺灣本島,在台南築城建堡,曾經自中國大陸僱用工匠來台製造興建城堡、教堂等建築的石灰磚瓦,所以台南可說是陶瓷技術引進臺灣最早的地方,也是臺灣陶器發展的起源地。

到了鄭成功父子時代,陶瓷製作尚未興盛,一般日用的盤盂杯碗等,大多來自福建漳泉,較好的日用品則由江西的景德鎮進口,但磚瓦方面已是能自給而已。

此時期臺灣已能燒製陶器和傳統磚瓦,但還沒有能力生產瓷器碗盤與花器。

從陶瓷的社會需求面來看,在清朝當局對臺灣實施海禁的時期,臺灣居民逼不得已而生產磚瓦,但燒製民生必備的日用粗陶器也是後來很自然的發展。

直到公元1796年(清嘉慶元年)之間,南投才開始有帶釉陶器的製造;1804年(清嘉慶九年),鶯歌、竹苗也開始發展陶業,成為台灣最早製陶的地區之一;而大約到了清道光年間(約公元1821─1850),台灣的製陶業才比較普遍。

撰稿者:林貝樺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1陶器(earthenware)陳新上。

http://sql.tmoa.gov.tw/art/html/4/101.htm陶瓷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游德二。

http://www.cnfi.org.tw/cnfi/mag0306-399-8.htm,2003.06.01圖說:陶器:磚頭,960℃以上燒成,拍攝:林貝樺提供人:林貝樺圖說:陶器,作者及拍攝:林貝樺提供人:林貝樺



3. 陶器的發展歷史

考古發現已經證明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8000-2000年)就發明了陶器。

原始社會晚期出現的農業生產使中國人的祖先過上了比較固定的生活,客觀上對 ...Monday,Aug23,2021首頁健康美食時尚運勢娛樂旅遊動漫家居科學文化歷史文化陶器的發展歷史2018/01/24 來源:深圳市君合古丞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制而成的器具。

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

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生活用品,在現在一般作為工藝品收藏。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

基本簡介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

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

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

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中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

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

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瓷歷史中國陶瓷歷史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

中國陶瓷的發展歷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反應了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

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國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就是"陶瓷的故鄉"。

考古發現已經證明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8000-2000年)就發明了陶器。

原始社會晚期出現的農業生產使中國人的祖先過上了比較固定的生活,客觀上對陶器有了需求。

人們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提高生活質量,逐漸通過燒制粘土燒制出了陶器。

...陶器工藝品是中國最古老的工藝美術品。

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風格粗獷、撲實的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

商代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瓷器創製於東漢時期,唐代在製作技術和藝術創造上達到了高度成熟。

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湧現。

明清時代陶瓷從制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超過前代。

中國陶瓷至今興盛不衰,宜興的紫砂壺、石灣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降色陶、銅官的綠釉陶、崇寧的雕鏤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鎮的柳葉瓶、鳳尾瓶等,均聞名於世。

陶器的出現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之一,它加強了早期人類定居的穩定性,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國已發現距今約10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

河北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經鑑定為10800~9700年的遺物。

此外,在江西萬年縣、廣西桂林甑皮岩、廣東英德縣青塘等地也發現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因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發現而得名的磁山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測定,距今7900年以上。

1977年考古人員在河南新鄭裴李崗發現了與磁山文化時代相當、內容近似的文化遺存,因此合稱為"磁山·裴李崗文化"。

磁山·裴李崗文化早於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代表。

該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罐、盤、豆、三足壺、三足缽、雙耳壺等,器物以素麵無文者居多,部分夾砂陶器飾有花紋。

1973年首次發掘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而命名的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左右,在該文化遺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為黑陶,造型簡單,早期盛行刻畫花紋。

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陝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遺址都發現了大量做工精美,設計精巧的彩陶。

這兩個新石器時代遺址都屬於母系社會遺址,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陶器的質量也逐步提高。

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陶器生產的工種。

在戰國時期,陶器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優雅的紋飾和花鳥。

這時的陶器也開始應用鉛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澤。



4. 中國陶瓷史

中國陶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經歷了數千年的技術革新,發展出唐三彩、白瓷、青瓷、青花瓷、 ... 此外,原始瓷器、加彩灰陶、黑陶、鉛釉陶器等也在繼續發展。

中國陶瓷史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本條目介紹的是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為止的中國陶瓷工藝與技法的演變。

關於中國陶瓷產業,請見「中國陶瓷業」。

關於同名書籍《中國陶瓷史》,請見「中國陶瓷史(書籍)」。

青花蓮花玉壺春瓶(元代)中國陶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經歷了數千年的技術革新,發展出唐三彩、白瓷、青瓷、青花瓷、五彩等種類繁多的陶瓷工藝。

英語中的「China」一詞除了指的是中國,另一個含義就是「瓷器」,由此也可看出中國與陶瓷之間的密切關係。

中國瓷器不僅在古代宮廷中大量被使用,從東南沿海裡發現的南宋古沈船中,可以發現當時已經陶瓷器已被作為主要貿易品之一,並出口至亞洲、伊斯蘭文化圈、以及歐洲各國,其對中國的象徵意義,可與絲綢齊名。

中國陶瓷的工藝也在悠久的國際貿易中逐漸轉播到全球各地,對世界陶瓷生產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目錄1基本概念1.1釉及燒製法1.2青花與五彩1.3器種1.4其他2發展沿革2.1新石器時代陶器2.1.1簡介2.1.2最初期的陶器2.1.3各地的新石器文化2.2殷周時期陶瓷2.3春秋戰國時期陶瓷2.3.1黑陶與鉛釉陶2.4秦漢時期陶瓷2.5三國南北朝時期陶瓷2.6隋唐時期陶瓷2.6.1越州窯青瓷2.6.2其他主要瓷窯2.6.3唐三彩2.7宋遼金時期陶瓷2.7.1汝窯與官窯2.7.2定窯2.7.3鈞窯2.7.4哥窯2.7.5耀州窯2.7.6越州窯與龍泉窯2.7.7遼代陶瓷2.7.8景德鎮窯2.7.9南宋官窯2.7.10建窯與吉州窯的天目2.7.11磁州窯2.8元代陶瓷2.8.1概述2.8.2青花2.8.3龍泉窯2.9明代陶瓷2.9.1概述2.9.2洪武2.9.3永樂2.9.4宣德2.9.5成化、弘治、正德2.9.6嘉靖2.9.7金襴手、古赤繪、法花2.9.8萬曆、天啟、崇禎2.9.9明末清初的民窯2.10清代陶瓷2.10.1概述2.10.2粉彩2.10.3豐富多樣的技法3腳註4參考文獻4.1中文文獻4.2日文文獻5參見基本概念[編輯]中國的黏土燒製品分為陶器和瓷器兩大類別。

無論燒制溫度的高低,不施釉而燒製成的粘土器物均稱為「陶器」。

此外,雖有施釉,但在低溫下燒製成的(如漢代的綠釉陶等)也被歸入陶器一類[1][2][3]。

瓷器是指在土坯中含有大量矽酸,施釉後高溫燒成的器物,與陶器不同,瓷器幾乎沒有吸水性,輕輕敲擊會發出金屬撞擊的清脆聲音。

但「瓷器」與「陶器」之間的界線也並非絕對清晰。

中國、日本和歐美對於「瓷器」的定義就不盡相同。

在中國,不論坯土的玻璃化程度如何,在高溫下燒成的施釉土製器物一般都稱為「瓷器」。

釉及燒製法[編輯]除了茶具和古代的彩陶等個別例外,中國的大多數陶瓷都在坯土表面覆有叫做釉的一種矽酸鹽玻璃質膜體。

中國陶瓷的基礎釉中,包括灰釉(以草木灰為原料的高火度燒成釉,約1,200攝氏度以上)和鉛釉(含有鉛成分的低火度燒成釉,約800攝氏度左右)。

根據原料中金屬成分的種類和燒制方法的不同,釉體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色彩。

根據窯爐內的燃燒產物中所含的游離氧與還原成分的百分比不同,陶瓷的燒成氣氛分為氧化氣氛和還原氣氛兩種。

後者就是游離氧不充分的氣氛下的燒制方式。

在缺氧狀態下的燒制過程中,胎土或釉中的氧元素會游離出來,氧化鐵會還原成氧化亞鐵。

青瓷就是指釉中含有的少量鐵元素從氧化鐵轉變為氧化亞鐵而導致的顏色變化,如在氧化氣氛下燒制,就會產生黃色元素。

釉中如鐵含量高則為黑釉,如使用銅為著色劑,則為紅釉,如含有鈷,就是琉璃釉。

白瓷並非指白色釉,而是在白色的坯胎上塗以含鐵量低的透明釉後燒製成的瓷器。

鉛釉本身是透明的,但使用了氧化銅後就成為綠釉,使用了氧化鐵則成褐釉,使用鈷的便是藍釉。

三彩便是鉛釉陶瓷的一種,是指在同一種陶瓷上使用了綠、褐、藍等三種以上釉的陶器(有時僅有兩種釉也被稱作「三彩」)。

清代以後,民間又創造出多色彩釉的工藝[4]。

青花與五彩[編輯]青花從字面解釋就是「青色花紋」,是指在白底上繪以藍色圖紋的瓷器。

青花瓷採用了「釉下彩」,即在白坯上施色再塗透明釉的工藝做法。

使用氧化鈷顏料在坯胎上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