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後小腿又緊又痛:「跑者腿」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 比目魚肌放鬆

小腿肌肉有深淺之分,最外層是腓腸肌,往內是比目魚肌,深層就是脛後肌、屈趾長肌。

前面兩個肌肉較表淺,使用滾筒等器具、伸展好放鬆,脛後肌就很困難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9/03/31,健康PhotoCredit:Depositphotos堡醫師-復健科侯鐘堡我是堡醫師,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同時也是超級鐵人的選手。

對於科學化肌力與體能訓練有很高的興趣。

我的運動史從2008第一場鐵人三項開始,已經超過了10年。

身體力行,是我做事的原則,也是鐵人的原則。

醫師最重要的是診斷能力。

正確診斷,搭配正確的治療方式,才不會如瞎子摸象,不知道敵人在哪裡。

診斷明確,治療效果就如順水推舟,非常的順暢。

生物力學是運動傷害的根基。

專長:整體生物力學評估、姿勢評估、扁平足/高足弓評估/步態評估、下肢運動傷害、徒手治療/運動治療之處方。

超音波導引注射。

因為自己的受傷經歷,加上修理自己的經驗,PLUS超級鐵人/馬拉松的運動歷史,我相信自己對於全身筋膜-動力鏈-下肢生物力學的整體評估,有不同於其他醫師的獨到見解。

每個關節、肌肉、肌腱不會單獨存在。

必藉由筋膜彼此相連、經由生物力學互相影響。

2018年8月,我開始了自已的事業,認真的當個創業家=原力復健科診所同時,也做著一個遙遠的夢想,一個讓世界更好更棒更快樂的夢。

世界上成功的方法許多,旁門左道更多。

我想要用正道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慢慢來,比較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45歲的資深飛機維修技師,除了平日上班外,最愛的休閒活動就是假日到各地參加路跑比賽了。

剛跑完10k比賽的他,這次與同事打賭,3個月內要完成全馬42k的比賽。

因此他非常勤奮的加緊練習跑步,但越練越覺得小腿肚、小腿內側越來越緊繃。

直到練完後,走路都會痛才驚覺不對,趕緊就醫檢查,才發現脛骨竟然有疲勞性骨折的現象。

不但要徹底休息3-6個月,甚至平日移動需要拄拐杖才能復原。

PhotoCredit:堡醫師什麼是跑者腿?今天來講跑者最常見的問題──小腿肚及小腿內側緊繃,也就是夾脛症(或叫跑者腿、內側脛骨症候群)。

大概沒有人跑步完,小腿不會緊繃的吧?其實緊繃有程度上的差別。

有的休息一兩天就好了,有的怎麼使用滾筒小腿都不會放鬆,極煩。

有些跑者甚至放鬆時間都要比跑步的時間多了。

跑步後小腿痛:夾脛症就嚴重度而言:疲勞性骨折>>>夾脛症>>>小腿內側緊繃(主要是脛後肌,再來是比目魚肌)。

無論是跑者,或需久站、長時間走動的人,若合併有扁平足又跑步,常會造成足部緩衝吸收力不足,加上脛骨位置不良,就會造成深層小腿緊繃。

若是加上跑步不能休息(如參加GarminNikeAdidasUA跑班),就會造成嚴重的問題。

等到跑步會痛時,就稱為「夾脛症」。

連走路都會痛時,極有可能是「疲勞性骨折」。

PhotoCredit:堡醫師跑步小腿痛,是疲勞性骨折還是夾脛症?小腿肌肉有深淺之分,最外層是腓腸肌,往內是比目魚肌,深層就是脛後肌、屈趾長肌。

前面兩個肌肉較表淺,使用滾筒等器具、伸展好放鬆,脛後肌就很困難了。

腓腸肌與比目魚肌,其實就是女生所謂的蘿蔔腿。

曾經有幾年女生為了美觀,風行過打肉毒桿菌讓比目魚肌消下去,但這畢竟不是個很健康的行為。

比目魚肌,在我讀醫學院時,就覺得很像橫過來的比目魚。

PhotoCredit:堡醫師比目魚肌-蘿蔔腿脛骨深層肌肉群小腿肌包括:第一層:腓腸肌(Gastrocnemius)第二層:比目魚肌(Soleus)第三層:脛後肌(Tibialisposterior)、屈趾長肌(Flexordigitorumlongus)、屈拇長肌(Flexorhalluxlongus)在脛骨內側的深層肌肉,因位置特殊,一般人不易觸摸到,而且患者常會搞不清楚到底痠痛的地方在哪,只感覺小腿深處不舒服。

夾脛症屬於累積性傷害,若未及時處理或置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